趙德和:寫意寫——“全貝多芬”音樂會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趙德和:寫意寫——“全貝多芬”音樂會

    兩年前,于國油音樂廳聆聽的那場音樂會至今仍然記憶猶新,是印象最深的其中一場,也多虧有把當晚的曲目表收藏起來。當天是10月26日,星期六,當晚是一場“全貝多芬”的音樂會,曲目表上印著:史帝芬國王序曲(Overture to King Stephen, Op.117)、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Violin Concerto in D major, Op.61)、F大調第六首交響曲《田園》)Symphony No.6 in F major, Op.68-‘Pastoral’。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為戲劇《史蒂芬王》(史蒂芬是11世紀匈牙利王朝的第一位皇帝)所寫的序曲乃是背景音樂的一種,主要功能在于強化戲劇氣氛,序曲也是19世紀許多戲劇的必定元素,多在更替場景時演奏,其它有名的背景音樂有門德爾松的《仲夏夜之夢》和格裡格的《培爾金特Peer Gynt》。

    《史蒂芬王》序曲裡鮮明的匈牙利舞曲元素Czardas,以及第一主題裡生動的切分音,在指揮家Gabor的巧手中更顯活現。結果是不意外的,Gabor Takacs-Nagy是當今世界匈牙利音樂的主要推手之一,他更是有名的Takacs四重奏的創辦人。

    因為當時女友在音樂廳上班,據她透露,也許基于Gabor是小提琴家身分的緣故吧?當他與樂團綵排演練時,對于絃樂部分的要求就特別嚴格。

    演奏協奏曲的是新生代提琴家陳瑞,其實更多人記得他的英文名:Ray Chen。陳瑞當晚的演奏是許多人為何到音樂廳的主要原因,就為了遇上這種難能可貴,機緣巧合的美!何等優美,有機流體的音色,得知David Oistrakh是他的精神導師幾乎是意料之中。


    在音樂面前的他是多麼謙卑,記得當時陳瑞與樂團在第二樂章合而為一,“唱”出那宛如聖詩的音樂時,我熱淚盈眶,除了慶幸,所有形容詞都頓時失效。

    貝氏這首協奏曲在當年並不受青睞也不流行,當時優秀的小提琴家Franz Clement首演后,這首作品便被大眾打入冷宮,無人問津。

    在貝多芬逝世17年后,約阿希姆(Joseph Joachim)與門德爾松于1844年才為這首傑作正名,當時約阿希姆才12歲,一夜之間,這首協奏曲幾乎成了小提琴家們的“必演曲目”,與老柴、布拉姆斯、布魯赫(Max Bruch)和門德爾松的小提琴協奏曲,堪稱小提琴協奏曲目中的“五大天王”,而當晚陳瑞手中那把原屬約阿希姆的小提琴(琴名1715, Joachim),歷經超過170年光景,再次感動了大家。

    鋼琴教師,音樂、電影與書籍的雜食動物,零嘴雖少吃但不否認該營養價值所在,偶爾藉健身來消除罪惡感。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