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歡玲:葉家烏賊──吃飽了嗎?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葉歡玲:葉家烏賊──吃飽了嗎?

    每一天,負責打掃的大嬸握著長柄地拖,浸入混拌著清潔劑的水裡,把大樓走廊那一方塊一方塊地磚,擦得乾淨明亮。“吃飽了嗎?”無論早晨10點,中午12點,還是下午4點,碰到她,她都會點個頭,這樣問。有時答說吃飽了,有時回道還早呢!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一次,見到她,我劈頭就問:“Aunty,吃飽了嗎?”她“哎喲”一聲,叫了起來,那表情和反應,就像我手抓一把碎石,伸過去問她要不要吃一樣:“當然吃飽了!都這麼晚了……”她說。那眼底下的每一條皺紋,也突然被喚醒了似的抖動起來。

    我哭笑不得,看一看時鐘,午后三點,比起平日她發問的時間點,不是更合適些嗎?何況此話也是向她學來的哦!既然覺得這時段當然用餐了呀,何以經常這樣招呼我?也許,天天見面,微微笑、點個頭,親切不足吧!真要聊個三兩句又找不到話題,于是出于慣性,一句“吃飽了嗎?”恰到好處。

    記憶中,最初接觸這樣的招呼,在多年以前。兒時探訪母親那房親戚,她們都愛問:“Chiah-pah b?(吃飽了嗎)?”鄰居大叔、大嬸見到面也常問:“吃飽了嗎?”在過去的年代,溫飽是個問題,自然而然,人們把此話掛在嘴邊,有著關心對方生活的意味。能夠吃飽,就是幸福——中國作家莫言筆下,老師在黑板上寫字,同學們在下面吃煤,一片咯崩咯崩的聲響;蘇童的小說《米》中,主角五龍把米蓋在身上,就像蓋著一條夢幻的錦被。飢餓在我國也曾是一個時代生活的主題,父輩便是從飢餓中走來的。父親童年想飽食一頓,絕不可能,有稀粥囫圇下肚,就眉開眼笑了!母親也只能以野生蕹菜和辣椒醬拌飯……

    不記得從何時起,人們不再以“吃飽了嗎”打招呼。時代變遷,生活富饒,居家下廚,食材豐盛,蔬果魚蝦肉就像變魔術,可以一樣樣從冰箱裡取出來。


    外食的話,也不缺哪國料理,意大利披薩、日本拉麵、四川麻辣鍋等,都可以在小販中心或餐廳找得到。誰還關心別人吃飽了沒呢?

    那麼現代人,見面時一般如何問候彼此呢?以身邊朋友來說,有一大部分會這樣問:“嘿,最近去哪裡玩呀?”去曼谷購物?到北海道吃海鮮?還是遠赴冰島看極光?——寫到這裡,我不由得難過起來了。

    今晨地鐵上,兩個年輕女子打扮清爽靚麗,她們自不同站上車,個別拖著一個行李箱,在車廂裡一碰面,揮揮手,走向彼此,就在我的正前方聊開來,關于來臨的旅程,關于上半年和家人去了哪一國、遇上哪些見聞……我在一旁聽著、聽著,她們活潑快樂的臉,漸漸模糊,變換成十年前的自己,一跟死黨約好,訂了機票,背上行囊,就旅行去!

    啊,你我皆凡人。到了某個年紀,生活畢竟想安定下來,把漂泊留給昨天。“親愛的,親愛的,你吃飽了嗎?”下次見到老友,不妨學一學辦公樓打掃的大嬸,這樣問候對方。你能預見她們的表情和反應嗎?

    外號烏賊,愛書墨,不善言辭,在大自然的懷抱裡快樂似孩子。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