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絡瑜:茨廠街年華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譚絡瑜:茨廠街年華

    副刊記者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我是土生土長的吉隆坡人,恰好在吉隆坡宣布為聯邦直轄區那一年出世。

    在這個城巿生活40多年,跟著她一起成長,目睹她的變遷,就好像照鏡子看著自己,從清純小女孩變活力少女、雙十年華年輕女子、一枝花熟女到現在坐四奔五的女士,身材走樣了,眼也花了,髮際線和吉隆坡的天際線一樣越來越高。但起碼我還認得鏡中的自己,吉隆坡卻是越來越陌生,特別是最有歷史和代表城巿精神面貌的巿中心。

    茨廠街一帶曾經是最有活力,生活機能最完善的街區,華人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教育宗教娛樂,所需一切都可在此找到:巴剎、茶室、餐廳、商店、書局、學校、廟宇、戲院、唱片行、體育館、藥行、醫館、棺材店、殯儀館。

    隨時代變遷,還留下來的都漸漸變成古跡。生活機能消失后,本地人少來,生意慢慢傾向為外國遊客服務,員工傾向聘請更便宜、更刻苦耐勞的外勞,也是無可厚非。


    如今旅遊書中介紹的“唐人街”,更像為滿足遊客好奇心打卡的老街區。中華特色被Made in China廉價貨物淹沒,外勞受華人老板聘請掌攤掌廚,其實也反映了當今最真實的大馬華人文化。

    文化是生活一日一日積累而成的常態,一個地方誰在哪兒生活,就形成什么文化。茨廠街近20、30年來老街坊不斷遷出,華人社區早已不存在。店主只是白天去開店做生意,晚上關店離開。店屋樓上從原來的華人三代同堂民居,變成外勞宿舍、背包客棧,展現另一種混雜不同膚色國籍的“72家房客”風情。

    重新打造重振人氣

    得知政府計劃把茨廠街重新打造為古跡文化社區,重振茨廠街人氣,吸引更多游客,我非常歡欣期待,雖然一個吸引遊客打卡消費的古跡區,畢竟還是不同于一個生活社區。

    茨廠街的“唐人街”文化,恐怕像我18吋少女腰一去不復返,但願這個吉隆坡人記憶中的美好街區,能像我心中暗許般優雅地老去。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