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絡瑜:他們真實地存在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譚絡瑜:他們真實地存在

    副刊記者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攝影師慕亞銘莫哈末(Mooreyameen Mohamad),沒多少人認識他,但他的28幅愛國肖像在檳城喬治巿藝術節展出牽引出的風波,最近成了熱點新聞。

    新聞持續發酵之后,愛國肖像展覽焦點已變成捍衛性別平等,若不懂事情始末,恐怕有人以為這個展覽是LGBTQ展,那么仍留下來的相中人林吉祥、努魯依莎跳進黃河都洗不清。

    我在做著跟國旗有關的副刊主題,早在風波發生前就約了該攝影師訪問,談其國慶攝影計劃。此時新聞焦點雖不在他身上,但我覺得該給他說話的機會。

    去年馬來西亞慶祝獨立60週年,他進行一項60位馬來西亞人與國旗的肖像攝影計劃。這個題材並不新鮮,以前也有人拍過,他的設定是拍出人物的愛國精神。


    我問攝影師,他以什么為標準選擇攝影對像?他回答:一、他們是馬來西亞人。二、他們努力活出自我。三、他們以己所能,為建造一個更開放、更自由、更公平、更包容的馬來西亞盡一分力。

    他從自己的朋友和慕名的人當中選出60人,許多是他在電台主持時事節目訪問過的社運分子、名人、政治人物,也有作家、藝術家、律師、商人、普通民眾。長期為弱勢群體發聲的妮沙阿育、馮啟德和西蒂卡欣既是其友人,也是他認為值得被拍攝的對象。

    他們是馬來西亞人

    去年9月國慶月,在吉隆坡第一次舉行展覽,反應很好且沒有引起任何爭議。肖像人物中有當時反對黨人物和社運分子,原本有點擔心會被人拿來作文章,被貼上反政府標簽。不料那一次沒事,這一次卻出事。

    有人建議攝影師索性撒下整個展覽,作無聲抗議。他尊重主動撒下肖像者的決定,但堅持繼續展出。看不到,就可以當這事沒發生過。留下來,繼續被討論,才能讓更多人關注到應該被看見的事。空白牆上,貼上“XX曾經在這”的告示,讓人思考。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他補充,展覽愛國肖像,並非為了刺激保守人士的敏感神經。不管誰性向是什么,他們真實地存在,他們是馬來西亞人,也是有投票權的選民。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