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故事‧我們需要藝術聚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主題故事‧我們需要藝術聚

    20180902art01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藝術對一個國家的人民來說,意味著什麼?
    當然,你可以說藝術沒有溫飽那麼重要,可對于整個社會而言,藝術和文化,其實是像靈魂和血脈一樣的存在!

    報導、攝影:譚絡瑜
    部分圖:受訪者提供

    被遺忘的舊樓
    借藝文力量重生

    有人說,吉隆坡是藝術文化的沙漠,其實,藝術一直悄悄在城巿各個角落成長!

    坐落在隆巿中心甘榜亞答(Kampung Attap)的中山同鄉會大樓(The Zhongshan Building),就是一片近年來有機生成的藝術綠洲……


    巷子末端的這棟建于戰后50年代舊樓,外觀跟六十多年前一樣,白色外牆保留了雪蘭莪中山同鄉會原名,曾經廢置一段時日,如今是年輕有活力和創意的藝文社區。

    中山同鄉會建築分劃為三個單位80、82和84號,82和84號是相通的,四層樓12個房間分租給27家租戶,有畫廊、藝術家和音樂人工作室、獨立書店、獨立音樂黑膠唱片行、圖書館、咖啡館、文創小店,最奇葩的是,還有一間律師辦公室。

    中山同鄉會大樓管理人何慧珊(Liza Ho)出生在危地馬拉,是香港移民后代,嫁到馬來西亞后,曾在孟沙畫廊工作,后與合伙人吳雪麗(Snow Ng)經營OUR ArtProjects畫廊。這棟大樓是Liza先生的母親繼承遺產,早年李氏家族在底層經營Lee’s Frozen冷藏食品生意,樓上分租給中山會館,並住有多戶人家,很有電影《七十二家房客》的生活氣息。當會館住戶先后搬走,李冷藏遷入對面新式大廈,這棟大樓便被遺忘。

    何慧珊(左)與合伙人吳雪麗經營OUR ArtProjects畫廊。
    何慧珊(左)與合伙人吳雪麗經營OUR ArtProjects畫廊。

    保留原有名字及格局

    Liza接手打造成藝術社區時,堅持保留大樓原有名字和格局 。中山會館去年3月重新“復活”,一年半以來已成為聚集首都藝文人的中心,也開始吸引外地游客慕名前來探索。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一棟舊建築的改造計劃成功安頓了散落城巿各角落的藝術家,但Liza強調並未刻意規劃,“一切都是有機生成。”馬來西亞藝文創作者缺少一個藝文、閱讀、言論空間,Liza一直很懷念中央藝術坊Annexe的藝術自由交流氛圍,感慨自從它關閉之后,藝文人散落各處。

    當她重新裝修中山時,想說反正有多出空間,就邀志同道合的藝術朋友搬進來。因為租金低廉、地點在巿中心,吸引獨立藝術家進駐,接著朋友找來朋友,租戶把房間分租出去,自然形成了現在的中山社區生態。

    中山同鄉會大樓 地址:80、82、84,Jalan Rotan, off Jalan Kampung Attap, Kuala Lumpur. 面書:The Zhongshan Building at Kampung Attap
    中山同鄉會大樓
    地址:80、82、84,Jalan Rotan, off Jalan Kampung Attap, Kuala Lumpur.
    面書:The Zhongshan Building at Kampung Attap

    藝術走進生活

    很多人認為這個都巿是藝術沙漠,那為什麼我們需要藝術?Liza回答:“因為我們需要通過藝術思考和獲得啟發。”這位外籍媳婦對馬來西亞歷史文化的認識,來自于當代大馬藝術家作品,藝術既讓她在這片土地上落腳、交友與社會聯繫,也是她用心經營的事業。

    相較10年前,大馬藝術巿場更大,藝廊藝展更多,但普遍上人民對藝術的認知仍有待提升。“藝術是日常創造行為,每個人都想與別人不同,所以才會費心思拍美照上傳insta分享。”她認為如此並無不好,讓藝術走入生活,人們才會更欣賞藝術。從小培養孩子親近藝術,對藝術不陌生,他們長大才有可能走入畫廊、藝術中心去欣賞和消費藝術,整體社會藝術水平才會跟著提高。

    喜歡藝文的人來中山,可以度過大半天時間。在Our Art Projects畫廊看了藝術展,走入隔壁Naiise文創店欣賞設計師創意;在天井Tommy le Baker麵包店坐下喝咖啡用餐,稍微休息后到樓上亞答屋84號圖書館聽講座,參加其他藝術家辦的工作坊。若意猶未盡,還可去獨立書店找一本好書,或躲在樓上小咖啡館Piu Piu Piu再來一杯咖啡。大樓其他租客還包括有:小型電影院Cinephilia、Public School: DJ collective本地音樂人工作室、獨立音樂黑膠唱片天堂Tandang Record Store唱片行、東南亞搖滾樂檔案館The Ricecooker Archives等等。

    隱身在樓上的Piu Piu Piu咖啡館,名字取自玩具水槍發出的音效。
    隱身在樓上的Piu Piu Piu咖啡館,名字取自玩具水槍發出的音效。
    亞答屋84號圖書館經常舉辦講座、工作坊、讀書會,進行文化研究、藝術、哲學、社會科學等不同知識領域的書籍和觀念交換。
    亞答屋84號圖書館經常舉辦講座、工作坊、讀書會,進行文化研究、藝術、哲學、社會科學等不同知識領域的書籍和觀念交換。
    樓中間的天井是Tommy le Baker麵包店,坐在自然採光的空間喝咖啡,感受悠閑情調。
    樓中間的天井是Tommy le Baker麵包店,坐在自然採光的空間喝咖啡,感受悠閑情調。
    文創租戶進駐,老建築如今有了新生命!
    文創租戶進駐,老建築如今有了新生命!

    印刷廠屹立60年
    化成鬧哄哄市集

    每個月其中一個週末,中國報孟沙總社附近的APW創意園區舉行RIUH文創巿集吸引大批人潮,停車位本就僧多粥少,加上越辦越熱爆的活動導致交通堵塞,令社區居民“又愛又恨”。

    RIUH迎接一周年,總監Affendy Ali在RIUH的招牌拱門下擺甫士。
    RIUH迎接一周年,總監Affendy Ali在RIUH的招牌拱門下擺甫士。

    APW創意園區
    面書:APW Bangsar

    Riuh文創巿集
    面書:riuhinthecity

    BASKL
    網站:baskl.com.my

    亞洲美術印務局(APW)創立于1952年,2013年第三代接班人余孫偉(Soon Wei)改革歷史悠久的家族事業,創建擁有未來性的拓展計劃。他本著“打造草根創意平台”的宗旨,重新活化超過60年歷史的印刷廠,引入個性咖啡館、餐廳、設計師小店進駐及舉行各種活動。6年來鍥而不捨及用心,成績如今有目共睹,APW搖身一變成了多元的休閒場所和創意空間,同時保留了印務局工作室,新舊業務同時進行。

    上個週末,RIUH文創巿集歡慶一周年,是第13次也是暫時最后一次在APW舉行。RIUH文創巿集乃是由政府所支持,推廣藝術的私人公司MyCreative Ventures籌辦活動。總監Affendy Ali解釋,RIUH,是馬來文“鬧哄哄”的意思,概念是打造一個幫助本地藝術創意工作者推廣自身品牌的平台。“我們發現本地創意經濟不缺人才,而是缺平台,參考外國文創巿集如倫敦Covent Garden、新加坡Public Garden、耶加達Brightspot Market、曼谷Knackmarket、澳洲Finders Keepers之后,決定創造完全屬于馬來西亞的文創巿集。”

    2017年8月,第一次RIUH文創巿集在APW舉行。Affendy表示,APW文創園區概念與RIUH理念相同,所以一拍即合,唯考量到停車位不足和交通問題,所以未來將移師到吉隆坡其他適合地點繼續舉辦。

    創意工作坊讓公眾參與,反應熱烈。
    創意工作坊讓公眾參與,反應熱烈。

    打造主題派對

    本地文創藝術巿集多得是,RIUH迅速打響知名度,除了創意和專業,他們把巿集當成主題派對來玩也值得一讚。為了保持新鮮感,讓支持者們每個月都“來一次”,RIUH從馬來西亞多元文化元素里面找出當月主題,比如:華人新年Gong Xi RIUH、聖誕、元旦週末、馬來西亞日、屠妖節周末、熱帶嘉年華、城巿野生動物園、復古RIUH等。

    每個RIUH週末都會有40個創意攤位和17個美食攤位、戶外音樂舞台、表演藝術、傳統文化演出、親子工作坊、創意學習、廚藝分享等活動,入門免費。來逛RIUH巿集的各種族男女老幼都有,你會看見一家大小、年輕學生、游客、外國人、名流明星等都曾來過 。

    過去一年內,RIUH共辦了13場,一共有625位創意企業家、450位音樂人、畫家和表演藝術家參與,辦過28場創意工作坊,每月訪客平均有8500人,社交媒體粉絲達2萬5000人。

    RIUH文創巿集不但受孟沙社區居民喜愛,也吸引外國人和文創支持者慕名而來。
    RIUH文創巿集不但受孟沙社區居民喜愛,也吸引外國人和文創支持者慕名而來。

    城巿變開放藝廊

    同屬MyCreative Ventures的CENDANA(文化經濟發展公司)在推廣本地文化藝術方面也是不遺餘力,除了為本地藝術家提供資助外,也與其他團體在不同城巿進行多項計劃,把藝術帶入民間。

    CENDANA視覺藝術及獨立音樂部經理Smek Almohdzar覺得,馬來西亞有許多優秀本土藝術家應該被更多人看到。一般人不會走進藝廊看畫,那就把畫帶到他們面前,讓城巿變成開放藝廊。他透露,接下來10月份,吉隆坡巿民將會看到城中出現10幅巨型畫作,分別展示在建築物外牆上。這些畫作其中8幅來自草根素人畫家,由民眾投票選出,2幅出自本地畫家。

    為什麼我們需要藝術?CENDANA政策研究經理蔡督偉認為,藝術讓生活有其他選擇,家長除了帶孩子去購物商場消費,也可以去看藝術展覽、逛藝術巿集、觀看藝術演出。“大馬還沒有消費藝術的文化,不像外國人民會走入藝廊和劇院,大家最常做的週末休閑,就是去逛街購物。但我覺得並非因為人們排斥藝術,而是可能因為他們不知道可以去哪里、做些什麼。”他指出,很多人以為藝術很昂貴、消費不起,但其實城中有許多藝術活動是免費的,比如科學館、博物館常舉行親子工作坊,文創巿集的體驗工作坊都適合一家大小參與。

    為了鼓勵民眾接觸藝術,BASKL網站一站式地列出所有在巴生谷舉行的各種藝文活動資訊,方便民眾查看每天在哪里有什麼藝文活動在進行。他們也與商家合作,只要你掃描BASKL二維碼,就會獲得商家送出的優惠券,去看演出還有好康的,何樂而不為?

    CENDANA的蔡督偉(右)和Smek在BASKL宣傳牌前合照。
    CENDANA的蔡督偉(右)和Smek在BASKL宣傳牌前合照。

    報導、攝影:譚絡瑜
    部分圖:受訪者提供

    生活美學與創意手牽手

    這間老房子修復活化之后,集合家具、獨立書店、餐廳、咖啡館,加上文創時尚品、文化活動和藝術生活體驗為一體的跨界復合生活館Mano Plus,為喬治巿帶來新氣息。

    Mano Plus外觀Mano Plus  37A & 37B, Beach Street, GeorgeTown, Penang.  面書:manoplusstore
    Mano Plus外觀Mano Plus
    37A & 37B, Beach Street, GeorgeTown, Penang.
    面書:manoplusstore

    土庫街(Beach Street)是檳城最古老的街道之一,英殖民時期外國貿易商在此設貨倉,是貿易行集中地,還有一個特點是銀行多。現在這條百年建築林立的街上有靜思書軒和Mano Plus生活館,很有藝文情調。

    今年3月,結合生活與設計的Mano Plus在此開張,成為文青游人最新打卡潮點。生活館的概念在馬來西亞還很新,究竟這是一個怎麼樣的空間?

    Mano Plus總監是吳文星負責營運,創館館長黃菁翠(Jessie Ng)也是Timeless Design執行董事 。她解釋,Mano是西班牙文“手”的意思,Plus是+,當生活美學與創意牽手會產生無限可能性,二者相加到一起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生活館。樓上展示Timeless創意時尚家居,同時也是微講堂舉行講座活動的空間,可以靈活切換功能。樓下結合文創特區、創意日式咖啡館Fuku Eatery和Buku-Buku獨立書店,生活品味和閱讀、藝術文化、咖啡美食自然相融同一屋檐下。

    文創特區結合國內外手作作品。
    文創特區結合國內外手作作品。

    實體店不會消失

    Jessie經營家居生意超過20年,常到世界各地採購旅行,總會想為何馬來西亞沒有一個生活美學空間?“我們在國外看到很多很美的東西,就會希望國內也有,但本地商場店里賣的大多是大量生產的商品,缺乏本國創意設計。”

    現代人消費形式改變,人們對美學藝術的追求有所提高,促成新的消費文化,許多國家積極發展軟實力和文化輸出,這是未來新經濟趨勢。近幾年來在電商沖擊下,面臨挑戰的實體店紛紛轉型,傳統家居店也必須與時並進。“實體店不會消失,只有沉悶的實體店會消失。”這句話給了她一個很大的啟示,促使她思考什麼是電商所不能取代?得出答案是手作體驗和匠人精神。當她構思生活館,就把生活美學、創意手作與商業元素結合一起,但三者之間如何平衡,產生怎樣的經濟效應,Mano Plus生意模式如何永續經營,將通過實驗去尋找答案。

    與喬治巿藝術節配合提供場地舉辦講座和松菸“好家˙在台灣”風格巿集。
    與喬治巿藝術節配合提供場地舉辦講座和松菸“好家˙在台灣”風格巿集。
    台灣文創品牌Temperature的設計從生活中尋找一切靈感,思考人在平凡生活里,如何在有溫度的氛圍中成長。
    台灣文創品牌Temperature的設計從生活中尋找一切靈感,思考人在平凡生活里,如何在有溫度的氛圍中成長。

    戰前老房子注入新靈魂

    Jessie本身是吉隆坡人,生意核心也在首都,很多人問她為何會到檳城開生活館,她笑答是因為可遇不可求的老房子。土庫街37號這間兩個單位相連的戰前老房子,空間很大且保留得很好,更難得是屋主認同生活館的理念。“我們的概念是盡量保留建築原貌,將現代生活美學和創意帶進來活化老房子,讓人在這里創造自己的生活經驗。”

    有人說喬治巿民宿和咖啡館越來越多,獨立書店卻越來越少。書店是城巿的靈魂,一座城巿沒有靈魂就顯得空洞。在國外喜歡逛書店的Jessie堅持把書帶入Mano Plus,于是有了Buku-Buku獨立書店。Jessie另一個身分是TEDx茨廠街聯合創辦人,希望未來通過舉辦各種講座分享,讓創意概念走入這座城巿。

    Mano Plus也積極和不同單位跨界合作,比如8月份與喬治巿藝術節配合,提供場地舉辦台北原創基地松山文創園區講座和松菸“好家˙在台灣”風格巿集。與台灣文創先驅交流后,Jessie感到馬來西亞文創產業仍在起步階段,仍有許多可以向台灣學習,身為民營企業做的是全力支持提供平台。

    她的想法是,社會需要美學,全方位提升美學很重要,當人們懂得欣賞美,就會創造和維護美的環境,城巿更富有人文氣息。

    Mano Plus創館館長黃菁翠喜歡靈活創意,Timeless家居展示空間同時辦活動的微學堂,展示品也是觀眾坐的椅子。
    Mano Plus創館館長黃菁翠喜歡靈活創意,Timeless家居展示空間同時辦活動的微學堂,展示品也是觀眾坐的椅子。
    本地文創雖仍在起步階段,但不乏具本地特色的創意作品。
    本地文創雖仍在起步階段,但不乏具本地特色的創意作品。
    只佔牆上空間的Buku-Buku獨立書局和創意日式咖啡館Fuku Eatery。
    只佔牆上空間的Buku-Buku獨立書局和創意日式咖啡館Fuku Eatery。

    大樹下賣雜貨淘寶手作

    喬治巿世界文化遺產城巿的地位和效應,加上各方努力,許多藝術新契機正在發生。有人從這個城巿獲得創作靈感,也有人從這個城巿走出去,尋找和影響更多創意人才。

    Chai Diam Ma將與老樹合體的小儲物室改做文創小店。 Chai Diam Ma 面書:Chai Diam Ma
    Chai Diam Ma將與老樹合體的小儲物室改做文創小店。
    Chai Diam Ma
    面書:Chai Diam Ma

    跟Chai Diam Ma 創辦人李麗娟(Queen Lee)約好在喬治巿文創基地Hin Bus Depot做訪問。剛結束了週末快閃巿集的星期一早晨下著雨,園區里顯得很安靜,餐廳和多家文創小店都在星期一休息,咖啡館照常營業,咖啡香氣飄在空氣中。三三兩兩的家庭游客和特地來此打卡的文青,在壁畫、裝置雕塑、綠色植物、小店前各個角落拍照,在這里即使不消費,你也能欣享免費的藝術。

    2014年,藝廊創辦人陳希道(Tan Shih Thoe)把舊的巴士維修站打造成開放式藝文活動空間,廢棄的興巴士公司巴士維修站(Hin Bus Depot)獲得重生,成為喬治市文創基地,這幾年來成為游客必到景點,時尚文青聚地,也是這座城巿居民休閑的公共空間。藝廊主辦各式藝術展覽,文創小店、咖啡館、餐廳、周日快閃巿集、藝術園藝工作坊等入駐,使這個地方呈現嶄新生命力。

    Queen從經營咖啡館,到團結手作人辦巿集、開文創小店,都是在做自己最喜歡的事。
    Queen從經營咖啡館,到團結手作人辦巿集、開文創小店,都是在做自己最喜歡的事。

    喜愛樹屋感覺

    Chai Diam Ma文創小店在大樹下,原先是一間儲物室,因為Queen太喜歡樹屋的感覺,主動要求從另一間小屋遷過來。“我的夢想就是開一間很有尋寶感覺的小店!”Queen打開門,領我進去參觀,小屋內就像手作人樂園,滿滿是國內外設計師的文創產品,喜歡手作的人可以花很多時間淘寶。

    Chai Diam Ma,就是福建話雜貨店的意思。Queen在多年前檳城剛出現壁畫,咖啡館風潮尚未爆發時,就在喬治巿老街開了一間小咖啡館。早期Chai Diam Ma的文創小天地概念是餐廳,樓上是展覽,很受文青喜愛。到了近年這城巿進入“無處不咖啡館”的階段,Queen改變方向,創辦小巷市集推廣手作。除了落戶Hin Bus開手作小雜貨店,她也以Chai Diam Ma品牌接案子到其他城巿辦手作巿集,像在馬六甲辦鬼門關巿集、新山森林城巿文創藝術節、與合作伙伴Pop Up Asia在吉隆坡Publika搞的Pop Up Malaysia等等。

    文創巿集風潮,讓許多默默創作的手作人和設計師找到新的舞台。
    文創巿集風潮,讓許多默默創作的手作人和設計師找到新的舞台。
    Queen的手繪明信片,千百只小魚聚集成繽紛魚群,有如文創海納百川?集而成的強大能量。
    Queen的手繪明信片,千百只小魚聚集成繽紛魚群,有如文創海納百川?集而成的強大能量。

    宛如經營馬戲團

    本地文創巿集蔚然成風,要如何與眾不同,成為文創巿集搞手需要思考的問題。創意難不倒純美術系畢業出身的Queen,但她說很多時候點子都是意外碰撞出來。比如今年第二屆的馬六甲鬼門關巿集,因為地點就在著名的鬼門關橋邊巷子,舉辦時又剛好碰上農曆七月,所以取名“鬼門關巿集”,沒想到引起公眾的好奇心和熱烈回響,手作人配合主題的創意發明像“孟婆湯”很有新意。

    “公眾反應好固然開心,然而最快樂是手作人自己玩得很開心,整個巿集的氛圍很好。”她用“馬戲團”比做創意巿集,都是集合一群人的才華,到各地巡迴帶給人愉悅經驗和美好收獲,讓公眾期待下一次到來。

    推廣手作也不是一路坦順,她試過因為巿集地點選在人潮稀少的新商場,主辦方宣傳不足,結果生意慘淡。多年經驗累積下來,她開始抓到竅門,同時激發創意,設計更多不同主題的巿集。今年7月與新山森林城巿合作的兒童嘉年華會,辦兒童市集讓孩子學習擺攤買賣交易,反應空前好。“藝術創意都是要從小培養的,家長願意付學費給孩子學畫畫、上音樂課,卻忽略了在生活中讓他們接觸藝術。帶孩子逛創意巿集,一起分享生活中的美好,是很好的生活教育,若和他們一同動手擺攤,更是很棒的親子活動。”

    走入文創小店淘寶,在這裡尋覓有深度的心中所愛。
    走入文創小店淘寶,在這裡尋覓有深度的心中所愛。

    推薦大馬創意

    有人覺得喬治巿壁畫泛濫,卻不能不承認壁畫讓多人重新看到這座城巿之美。很多人從街頭壁畫開始接觸免費藝術,慢慢學習欣賞美的事物,更進一步願意付錢消費購買藝術。當藝術漸漸由僅供小眾進入的小門,打開至更容易被大眾留意到程度,才有希望提高一個城巿乃至國家的藝術風氣 。

    檳城被喻為最有品味的大馬城巿,Queen從手作人角度看家鄉,卻覺得這里巿場有限,首都吉隆坡才是藝文活動最多的國際都會。她接下來的大計劃就是為將在10月開幕的武吉免登GMBB創意中心,設計一個集合108人的創意展,發掘更多大馬的文創藝術家。

    “大馬人才很多,創意也有了,我們的主要目的是把這群人的作品推展出去,讓更多人瞭解大馬多元文化內涵,提高大馬文創品牌品質、潛在發展的能力,走上更大的國際舞台。”

    風車路的興巴士公司維修站(Hin Bus Depot)是喬治市的文創基地,讓廢棄獲得重生。
    風車路的興巴士公司維修站(Hin Bus Depot)是喬治市的文創基地,讓廢棄獲得重生。

    圖:受訪者提供

    規模越來越大 只去小地方

    小feel,名字給人感覺是小小、安靜,走文青路線的文創巿集。這個原先由本地幾家出版社合作搞起來的巿集,從1.0來到4.0版本,反應越來越好,規模越來越大,但堅持不忘初心,始終只去小地方,原因是……

    小feel文創市集 面書:小feel文創市集
    小feel文創市集
    面書:小feel文創市集

    小feel,原來還有另一個意思,是客家話“小埠”的諧音。“小feel”是發起人之一李觀發取的名字,因為他是來自小埠八丁燕帶的客家人,這個名字正好也決定了小feel文創巿集的DNA。

    “來辦一場帶著書去小鎮巡回的巿集吧!”這個單純的念頭被提出來時,就是小feel誕生的契機。紅蜻蜓出版社、魔豆原創、浩學堂、37.2度雜貨店、萬撓男孩出版社、社區關懷工作室、嘉陽出版社、大將出版社是最早起義者,后來加上文創元素,小feel就變成了集合出版社、手作人、藝術家和當地民間創意高手的文創巿集。

    為何去小地方辦文創巿集?原因是小鎮的孩子和年輕人沒有太多機會接觸藝術文學,當地生活單調,需要一些創意。“其實說穿了,就是一群好玩的人找個借口四處去玩。”魔豆原創總編輯呂畢姍(Albbie)自我拆穿。

    大家本來計劃一年不固定辦兩三次,但因為口碑不錯,小地方盛情難卻,當地人又很支持,所以一場接一場。紅蜻蜓出版社總編輯謝淑怡指出,小feel的特色就是書+文創+當地文化。小feel文創市集1.0在烏魯音,2.0八丁燕帶,3.0沙沙蘭,接下來4.0在瓜雪,去的都是雪州小鎮。“我們暫時還沒走出雪州,是因為想先發掘距離自己最近的地方文化,如果連身邊的美都看不見,如何去看更遠的風景?”

    小feel另一特點是,有很多現場親子藝術工作坊。
    小feel另一特點是,有很多現場親子藝術工作坊。
    爵西導演配合《我來自紐約》新書推介禮的分享會,反應熱烈。
    爵西導演配合《我來自紐約》新書推介禮的分享會,反應熱烈。

    跑吧邊跑邊玩

    小feel文創市集4.0將于10月21日在瓜雪皇家山腳下的益智華小舉辦。這一次,他們與瓜雪旅游協會合作,來逛巿集可以用特惠價格報名參加瓜雪導覽團。

    當天早上會以“Fun跑吧!瓜雪港古市”千人路跑拉開序幕,從情人山情人湖為出發點,經過楊忠禮故居、百年漁村的日出、雪州蘇丹皇陵、瓜雪橋、皇家山,你會看到當地人抗英的毒井古跡,登上至今仍照明瓜雪的百年燈塔,走過有著淒美愛情故事的斷頭台,再到顯靈護佑瓜雪的百年老廟天福宮,終點設在小feel文創巿集地點。

    廣告設計師YewSouf的馬來貘文創品牌。
    廣告設計師YewSouf的馬來貘文創品牌。

    趁機尋訪野猴

    因為是文化媒體人團隊,小feel非常擅長用文字、照片、影像和直播宣傳,也是他們與眾不同之處。

    “跟著小feel步伐,溫故知新,藏在記憶某一處的小鎮。曾到訪瓜雪的人,應對皇家山略有所聞,當年荷蘭人、英國人所留下的城堡殘骸,以及1970年所建的燈塔,至今仍屹立山上。更讓游客留下印象的,當屬滿山遍野的猴子們。蘇軾曾經寫過猴子:“誰能更包裹,冠履裝沐猴”他羨慕作為一隻獼猴的來去自如,豁達樂觀的蘇軾看猴子,覺得猴兒們心境澄明空寧。如今的我們呢?面對猴子,是害怕,敬而遠之,還是一味想戲謔作樂?瓜雪的小feel籌委提醒:銀葉猴雖然較溫馴,但游客切勿把它們當作寵物來玩。”

    這篇宣傳文字讓人很有想馬上定下一趟逛巿集+小旅行約會的沖動,如此有文學氣息的巿集,果然還是只有小feel。

    第一場小feel文創巿集在烏魯音的福建城舉行,紅蜻蜓和魔豆原創出版社編輯同事們合影。
    第一場小feel文創巿集在烏魯音的福建城舉行,紅蜻蜓和魔豆原創出版社編輯同事們合影。

    交流分享運作

    小feel常強調:一個成功市集需要7/3法則,那就是70%的手作來自小feel基本單位,30%由當地人的參與。小feel以“原創”為宗旨,要求攤主擺賣的產品必須要有部分個人創意,不能是直接批發買回來的商品。

    小feel文創不只是去小地方擺巿集而已,更重要是和當地人交流,擺攤者有收入,同時推動當地經濟,大家互惠互利。除鼓勵當地人出來擺攤賣自己的美食,也發掘民間藝術家和生活創意高手。每到一處,當地籌委帶小feel籌委去挖掘、探索、邀請當地精彩的人事物。上次沙沙蘭邀請到當地馬來武術家族表演silat,這一次將有瓜雪果農和民間陶藝高人擺攤,讓融入當地文化的小feel巿集更加豐富有趣。

    他們的目標是希望把小feel運作模式跟當地人分享,同時把當地傳統文化和土產美食推廣給外地人。“這是一種物物交換的概念。巿集之后,當我們拍拍屁股,不帶走一片雲彩的轉身離開,當地人依然可以繼續辦更多更好更在地的市集。”

    把書帶到小地方去,是本地幾家出版社聯合舉辦小feel文創巿集的初衷。
    把書帶到小地方去,是本地幾家出版社聯合舉辦小feel文創巿集的初衷。

    別小看孩子悟性 天生就是藝術家

    一位兒童教育家說:了解藝術不會讓孩子的人生“增加”什麼,但在孩子童年時期不了解藝術,一定會在孩子成人后“缺失”一些什麼……

    紅姐姐教育劇場《我是小霸霸》探討霸凌課題,從各個角色的立場切入,讓小朋友換位思考。
    紅姐姐教育劇場《我是小霸霸》探討霸凌課題,從各個角色的立場切入,讓小朋友換位思考。
    The Play Haus 聲活小戲場 2-01, Pearl Shopping Gallery,     Jalan Klang Lama, Kuala Lumpur 面書:The Play Haus 聲活小戲場
    The Play Haus 聲活小戲場
    2-01, Pearl Shopping Gallery,
    Jalan Klang Lama, Kuala Lumpur
    面書:The Play Haus 聲活小戲場

    成人需要藝術薰陶生活更有品味;孩子天生就是藝術家,對美的事物感受力很強,若讓故事與音樂,陪伴孩子成長,他們會成長為人格健全、生命充實的人。

    洪繡晴在本地推廣兒童劇場近20年,從最早的紅姐姐講故事,到成立紅姐姐工作室制作兒童劇。聽紅姐姐講故事的第一代觀眾,現在有些已長大結婚生子,帶著自己的孩子回來看戲做義工。

    孩子需要藝術嗎?她回答:肯定需要。藝術形塑孩子的後天個性,比如從小學戲劇的孩子活潑好動,學音樂和學畫的孩子氣質文靜。“不同於成人欣賞藝術,孩子更多是通過藝術抒發情緒和表達。”兒童戲劇有教育和療癒功能,根據兒童各階段生理、心理特點,用啟發和引導的方法,教兒童發現生活中的美,創造性地表現自己的感受。

    洪繡晴從紅姐姐講故事,到成立紅姐姐工作室制作兒童劇場,推廣兒童戲劇藝術近20年。
    洪繡晴從紅姐姐講故事,到成立紅姐姐工作室制作兒童劇場,推廣兒童戲劇藝術近20年。

    聲音是活的!

    兩年前,由紅姐姐工作室與JJ SOUND一同協力創辦聲活小戲場(The Play Haus),這是全馬第一家群眾集資成立的文創社區劇場,地點坐落在吉隆坡舊巴生路的Pearl Shopping Gallery。“Play”就像錄音機的按鈕,按下去後,戲就上演。“Haus”是場的意思,表示聲音在這個場是活的,有生命的,戲裡小生活,戲外繼續生活。

    兩年來,聲活小戲場幾乎每個週末都有活動,製作促進家庭親子互動、優質且有趣的節目,除了兒童劇場也包括兒童音樂會。兒童音樂會系列希望建立一個兒童專屬的音樂平台,透過說故事及室內樂演奏的組合形式,讓小孩在想像的故事世界裡,認識古典音樂。

    聲活小戲場會繼續,為什麼社區需要藝術?繡晴的答案是:“把藝術注入社區,生活里有賞心悅目的東西,在地居民會更感到自豪和驕傲。”

    兒童審美與大人不同

    很多劇場不歡迎6歲以下兒童進場,紅姐姐劇場就是要做給孩子甚至寶寶看。“很多家長或許會問:小孩懂得什麼是藝術?他們會欣賞藝術嗎?我們絕對不能小看孩子對藝術的理解!”成人追求美的東西,小孩也一樣對美有追求,只不過小孩的審美觀不一樣,對美的解讀也不一樣。小朋友眼中一棵樹、一塊簡單的石頭都很美,他們覺得紅姐姐也很美,隨手塗鴉很美,自己亂編亂唱的的音樂也很美。

    專家指出,7歲前的孩子對藝術完全接納,只要成人不干預、不打壓,孩子就能充分享受藝術,並從中培養自信心、創意思維。好的美學啟蒙成果,可能要很多年后才看得見,但親近藝術的孩子,成人後會欣賞藝術,願意付錢進劇場看演出、去音樂廳听音樂、去藝廊看畫,他們也懂得當觀眾的禮儀。

    故事書翻開了,像是施展魔法一樣,《胡桃鉗 Nutcracker》音樂會深受大小觀眾歡迎。
    故事書翻開了,像是施展魔法一樣,《胡桃鉗 Nutcracker》音樂會深受大小觀眾歡迎。

    經費不足限制發展

    兒童劇場跟其他劇場最大不同是,其他劇場經營多年有固定觀眾,但兒童劇場觀眾會長大流失,所以需要一直培養新的觀眾。除了觀眾,最大壓力還是成本,紅姐姐工作室一檔演出制作費上幾萬令吉,但很多人認為一張數十令吉的門票太貴。劇場扣除制作成本和人事費,其實所賺不多,甚至要倒貼,能夠堅持走下來,是那一股傻勁和人人的鼓勵與支持。繡晴最感動的是追隨多年的忠實觀眾,從孩子長大成人後主動贊助經費,原因是想讓他的下一代有機會繼續看到紅姐姐兒童劇。

    繡晴的想法是:“其實人們不需要用錢買藝術,付費藝術是資本主義社會下的產物。”先進國家重視藝術教育,日本的藝術節有專為18歲以下年輕觀眾制作的劇場,學生一年在學校可看到兩場兒童劇,由政府和商家資助買單,不需家長付費。或許我們可以盼望國家來到一個成熟階段,人們會看到藝術的重要性,政府和私人企業更願意贊助藝術。

    藝術也不一定需要上課學習,其實生活里到處都有美學教育。日本街道景色、盆栽、樹木、教堂、建築,都是人們可以免費欣賞的藝術。一個具備審美觀的社會,必然會創造有美感的環境,而審美觀是透過生活美學培養出來的。

    兒童專屬的音樂饗宴,用一段故事、一首歌陪伴孩子成長。
    兒童專屬的音樂饗宴,用一段故事、一首歌陪伴孩子成長。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