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閱房‧身體力行傳遞能耐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童閱房‧身體力行傳遞能耐

    20180902child01
    《當世上只剩我們倆》
    文:烏爾夫尼爾松
    圖:伊娃埃里克松
    譯:趙清
    出版:海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父母的死亡之於每個孩子,絕對是悲天傷地,但,不是天崩地塌的開始,只要在活著的時候,曾經盡了力,身體力行向孩子示範與傳遞什麼是活著的能力、本事與能耐,哪怕面對「當世上只剩我們倆」之時,也能好好活下去,也必能活得好好。

    特約:子若 [email protected]
    本期焦點:烏爾夫尼爾松、伊娃埃里克松

    人到一定的年紀,總要不時面對死別的感傷情景,近來跟老同學最常見面的地方,不在哪裡,就在同學的父親或母親的喪禮上。

    每回出席這樣的喪禮,腦海裡都會閃現朋友曾說過的一句話:“當父母都不在時,我就成了真正的孤兒。”兩座厚實靠山消失後,意味著未來日子裡,只有自力更生,是好是壞,全賴自己。

    幸運的話,還可以有感情親密的兄弟姐妹可相互依靠,而瑞典兒童作家烏爾夫尼爾松的繪本《當世上只剩我們倆》,說的正是父母都不在以後,兄弟倆的相依為命。


    《當世上只剩我們倆》的故事中,小男孩是個幼兒園的學生,他剛學會看時間,“九點、十點、一點、兩點……”到了三點鐘,爸爸理應在這個時間來接他放學回家,爸爸卻沒有出現。

    在等不到爸爸的情況下,他先行回家,但,家裡無人前來應門,弟弟也不在;他開始胡思亂想,居然想到父母可能出車禍身亡,永遠離開他。

    想到如此,他第一時間趕往幼兒園接走弟弟,然後抱著弟弟哭了起來。他明白到,這個世界上只剩他倆了,身為哥哥必須堅強!於是,他停止哭泣,要把弟弟和自己照顧得好好。

    父母都不在了,兄弟倆沒房子、沒地毯、沒電視,也沒床可睡,兄弟倆得想方設法讓自己活下來,期間,縱使哥哥心裡有多難過,都不輕易外露。

    為了造小房子,他們就地取材,找來一根長棍子,就從這棍子開始做起,造房子的每一板一木,都必須自己去找,找了以後,還得親手敲釘轉腳。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小房子完成後,哥哥找來松枝和苔蘚當床、一堆舊樹葉當被,再用小盒子做成電視機,還自己扮起小企鵝,表演給弟弟看。

    為了讓弟弟吃好些,他只能跟鄰居借食材,然後再就地取材,把樹枝當攪拌器,就算沒有烤箱,兩個人都必須將就點,吃不成松糕,有面糊吃已經很好了。

    “哦,我親愛的弟弟,以前我們曾經有爸爸媽媽,但是……”

    儘管父母都不在了,哥哥想方設法讓自己好好活下去,也把唯一的弟弟照顧得好好。
    儘管父母都不在了,哥哥想方設法讓自己好好活下去,也把唯一的弟弟照顧得好好。

    言行舉止啟發后代

    是的,“以前我們曾經有爸爸媽媽”這句話,確實灼痛了許多人的心,有些人與父母有過的曾經,可以維持五六十年,有些人則不過區區十數年,甚至是數年罷了。

    不管我們在哪個年紀失去爸爸或媽媽,在失去他們的那一刻開始,人生會變得不一樣,或許生活上可以自食其力,不代表內心就能自立更生。

    所以,每個人在面臨父親或母親的死別時,都要學會誠實地面對自己的心,那是一場學習,尤其是小朋友。

    烏爾夫尼爾松曾經說過,作為一名兒童文學作家,如果在作品中刻意逃避那些看似負面的情緒,是不誠實的,也是不負責任的。所以,他在書中對死亡的觸及、對獨處的害怕,嘗試以一種介於現實性與理想性的手法描繪出來。

    他毫不避忌說到,當爸爸媽媽不在時,曾經有過的、看得見的庇護,都會成為過去,與其一直沉淪在悲天傷地之中,不如想辦法讓自己活得更好,這才是對父母最好的回饋。

    現實是殘酷的,當父母都不在時,生活中的一切,都必須自己想辦法解決,哪怕是如何順利成長,都不會有父母給你規劃,靠自己是活下去的唯一出路。

    儘管如此,卻因為我們都曾經有過爸爸媽媽,他們以身作則一直在啟發與引導我們,那是不會成為過去的一輩子影響,所以,我們才會從書裡哥哥的身上,看到其父的影子。

    文字告訴我們,哥哥的語氣和動作跟爸爸如出一轍,圖畫裡則告訴我們,哥哥學習爸爸(生前)在面對生活難題時進行的思考。個人覺得,這個畫面足以讓身為父母的大家,有所思索。

    給孩子活著的本事

    父母與孩子今生的緣分是長、是短,那是我們決定不了的事,但是,任何父母都必須先孩子而坦然面對生命既是有終結時,也是無常的。

    既然知道自己無法一輩子都陪伴在孩子身邊,更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永遠離開孩子,那就更要知道,在自己離開那一天以前,到底留給了孩子什麼東西?這是我們在能力範圍內,可以決定的其中一件要事。

    這個留給孩子的“東西”,絕非如同電影《瘋狂亞洲富豪》裡,那些富有年輕人繼承的百萬或千萬家財,比這個更重要的,是活著的能力、本事與能耐,戲中的平凡女生--瑞秋(Rachel)就是很好的例子。

    任何人的路都是一個人走,孩子也一樣,在曾經有過一起走的路上,儘可能把你認為最好的生命價值觀傳承給他們,才是至關重要。

    在戲裡,我看到瑞秋的媽媽做到了,哪怕瑞秋沒有令人羨慕的家財萬貫身世,她卻知道該爭取的時候爭取,該放手的時候放手,如此一來,才能活出自己該有的生命面貌與價值。

    書中的父母不也是一樣嗎?父母不在了,小哥哥知道一心要把弟弟照顧好,眼前有再多的挑戰,也要關關難過關關過。

    儘管父母都不在了,哥哥想方設法讓自己好好活下去,也把唯一的弟弟照顧得好好。
    儘管父母都不在了,哥哥想方設法讓自己好好活下去,也把唯一的弟弟照顧得好好。

    正面應對
    生死課題

    我想,在這本書裡,看出最多感觸與感覺的倒是父母,因為在閱讀過程中,他們看到這對兄弟是如何努力尋找活下去的出路,對兄弟倆的際遇,不免輕易產生不忍心與心疼之感。

    此時,身為父母必定會換位思考,“若換著是自己的孩子,該如何是好?”假如一本書可以讓孩子有所領會,使大人有所思索,無疑是一本好書。

    所以,如果你擔心自己跟孩子討論死亡的議題時,不太有把握,不妨借助繪本的幫忙,而不是選擇避而不談。據悉,如果有機會去學校,作者都會與孩子一起討論死亡,有時他和孩子甚至會一起舉手表決,人死後會發生什麼。

    懂孩子心的繪本作家都是調皮的,烏爾夫尼爾松也不例外。他在結局帶來的意外驚奇與驚喜,足以讓孩子哈哈大笑,讓大人會心一笑。老實說,我也仔細看了好幾回,才明白到底是怎麼回事?

    至於這回事是什麼事,身為父母的,不妨給自己一個機會去閱讀這本書吧!謎底就藏在哥哥計算的時間裡,“九點、十點、十一點、十二點、一點、兩點……”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