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自倫敦 尼姑:不親子與樂園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寄自倫敦 尼姑:不親子與樂園

    《佛羅里達計劃》通過孩子們的視角,間接展現美國底層人們的生活狀態。
    《佛羅里達計劃》通過孩子們的視角,間接展現美國底層人們的生活狀態。

    觀眾通常有機會或有興趣看到的美國片,多是浮誇的好萊塢製作,導演如尚貝克等致力于反映老百姓生活的作品,簡直鳳毛麟角。和一般庶民電影不同,尚貝克擅長描繪被夢想摒棄在外的一群,而且象征的對比特別強烈。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譬如他全片用蘋果第五代手機拍攝的《橙色的天空》(Tangerine),講兩個變性的黑人娼妓的遭遇。背景是洛杉磯,正是夢的工廠集中地。時間是聖誕前夕,一般電影是雪花飄飄,奇蹟會突然出現,但在洛杉磯卻陽光毒辣,單這一點已是諷刺。

    他的新作《佛羅里達計劃》(The Florida Project),劇情背景迪士尼樂園附近的廉價組屋。明明童話世界一步之遙,卻沒人付得起入場券,而現實生活未必美妙。

    中心人物是單親媽媽海莉和稚齡女兒慕妮。海莉曾是脫衣舞孃,現在拖個女兒就不可能工作,但援助金被中斷了。午餐是去朋友餐廳討來的嘩呼餅。房租再拖欠下去就要被趕了,而她唯一能做的是一些騙遊客的小勾當,在這樣下去怎辦?

    連鎖效應


    成人有煩惱,小孩卻在無憂無慮的天地。慕妮到處頑皮,玩吐口水遊戲,騙客人錢買冰淇淋,或結伴到空屋探險…

    《佛羅里達計劃》是講童年最好的片子之一,原因是大半時候是以小孩的視點及邏輯為主,充滿了童言童語。這也歸功于小女主角布魯克琳萍活潑及巴喳的演出。進不了迪士尼樂園,小孩仍能在周遭環境中製造自己的奇幻,上帝還免費奉送一道雙彩虹呢!(片中有一場需要有彩虹,尚貝克原本想求助特效,結果天空自己出現了彩虹,節省了他整萬美元。)

    然而,小孩不會意識到一些劣行會有連鎖性的效應,給成人帶來麻煩…

    演單親媽媽海莉的白薇娜蒂是尚貝克從網上找到的。當時她有網站售賣成衣,有時要親自示範一下,她滿身的刺青是蠻亮眼的,不必特別改造型就可以入戲。她帶給角色一種專業演員無法提供的真實和獨特性。她放縱中帶著無法隱瞞的憂傷的演出也很動人。

    《佛羅里達計劃》其實是奧斯卡提名影片中最好的一部,很可惜沒有得獎,莫非是投票的成員都瞎了眼?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我這句話立刻就要收回一半,因為最佳外語片頒給了真的很棒的智利片《好棒的女人》(A Fantastic Woman),影片講變性人如何受到社會的種種歧視。中心人物瑪麗娜年紀稍大的伴侶,家中意外致死,她立刻被警方視為謀財害命的娼妓,然后又受死者前妻及已成年的兒子羞辱,逼她搬家,還想佔有她的狗,並不准她出席葬禮。

    愛人死了已經夠慘,還面臨生活中種種變化,但她不是艾慕諾華片中那種大驚呼小怪叫的角色,不亢不卑,始終保持尊貴冷靜地整理生命。

    僥幸用非專業演員

    主角丹妮拉瓦佳佔戲很重,幾乎每一個鏡頭都有份。她表情不多,卻出奇地引人入戲,是令人難忘的演出。她是編導在搜集資料時,受訪的其中一名變性人。后來,他們覺得這角色不找她不行,觀眾才因此有眼福。

    起用非專業演員,也未必次次幸運,獲康城影展最佳評審獎的《心跳120》(120BPM)就是例子。影片根據史實改編,講90年代初愛滋病在巴黎猖獗時,卻受到政府及普羅大眾的漠視,認為這只是后庭花病。同志圈有感于此,自動自發組織起來,展開一連串的遊行及示威,企圖喚醒社會的良知,加速政府在醫療上的研發。當然,劇情也包括團員間的感情瓜葛。

    影片拍得不錯,只敗在從性交網站找來的一班演員,照樣能七情上面,甚至能悲憤地射精,但感覺仍很表面。

    2013年的《瘟疫求生錄》(How To Survive A Plague)是同類題材的紀錄片,不過背景是紐約,倒是極富感染力,而且出奇地高潮迭起。

    俄羅斯片《無情》(Loveless)令人側目的是劇情,將一對不喜歡自己孩子的父母,真是匪夷所思。這對父母在辦離婚,男的已經有了被他搞大肚的新歡,女的釣到很有錢的老頭。

    兩人共有一個10歲大的男孩,但未來的生活計劃,並沒有把他包括在內,打算丟他在寄宿學校。小孩偷聽到雙親談話,非常傷心,然后自己在上學時就失蹤了。

    父母過了兩天才發覺兒子不見了,父親擔心的是影響職位升遷,母親則必須暫時放下逸樂尋找兒子。

    《無情》各製作環節從攝影、剪接、燈光、場面、調度、音效到演員表現,都是一級棒,劇情也有足夠的轉折,不會沉悶。但它始終不能解釋的一點是:為什么兩人不喜歡親生骨肉。我從不質疑蝙蝠俠之類的角色的存在,或為何《星球大戰》的人物在酣戰一輪后,不必上個廁所,或為何雪兒能演職小她3歲的梅麗史翠普的媽媽?但我真的很想知道兩人為何不喜歡自己的孩子。

    影片有段情節企圖解釋:母親當年是在父親遊說之下懷的孕,但並沒有解釋為何含辛茹苦養了10年的孩子可以隨便拋棄?這么多年的心血,還有賠掉的奶粉尿片錢呢?而且這孩子好端端的,既無殘缺也不搗蛋。

    天下確有不疼惜自己骨肉的父母,各有各的理由,但影片的理由是什么呢?這問題就像一襲高雅的古雞晚裝,胸口一根忘記剪掉的線頭般礙眼。

    導演安德烈薩金塞夫2003年的處女作《望父歸》(The Return),講兩個小孩失蹤多年的父親突然出現了,原本該重敘天倫,但沒想到他對他們異常殘暴。看來薩金塞夫本就不賣溫馨。對于《無情》,我只能幫忙解釋導演企圖反映的是普京政權下的蘇聯變成物質主義至上,親情漸趨淡薄。應該是這樣吧?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