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综:野家子谈──予岂好辩哉?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旅综:野家子谈──予岂好辩哉?

    剖题立论时,换立场往返交攻,各方意见才能相互发明。越是如此左右互搏,越发认同世界许多是非,并不是“非黑即白,不留余灰”。换位思考,换来的可能是同理心的发现,我想。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这种认同偏差,也会发生在小瓜们的身上。(小瓜,是对母校历届辩手的昵称。)面对认同偏差,小瓜最直接的表现是闹情绪。队员闹情绪,是团队比赛的大忌啊,不是?

    这时,看官们要说我(们)出于求胜心切也好,身为教练团队的一员就是有责任处理这情况。当然,打骂教育从来不是我的风格,也没必要。辩论比赛的训练,却也不适合讲爱的教育。那还能怎样?

    还是要回到根本,我们这些虚长几岁的老爷们(老爷,是小瓜对教练的昵称),只能逐步引导他们思考和回应我们抛出去的论点。逐步拆解他们所认定的立场,让他们自行领悟个中的盲点。心情平复后,再回到训练正轨。如此一来,我是磨练了说服技巧,还不知不觉地学会辅导。及至后来,才知道,这世上也确实有“哲学辅导”的辅导专业。

    辩论,就是“辩护”加“立论”,少一边偏废不得。但是,辩论再冠上比赛,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毕竟还需要受比赛形式的约束。主要是时间局限,加上观众普遍的要求(也是刻板印象)必须是能言善辩,自然而然的策略上就会侧重“辩”多过“论”。重辩策略一旦奏效,诡辩、说话得理不饶人的形象再也抹不去了。还是那句老话,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这些对我来说都不过是偏锋。针对之前网上一些“辩论伤害脑子”的外行言论,我不得不反应和澄清。这就好比只看见练武摔伤的,就直接认定练武伤人的笑话。练武摔伤,自是难免;但若频频练到摔伤,那就是师父的不是了,不是吗?话说,一路走来,线下还没出过辩论极端分子。就这点,应该值得庆幸。


    匆匆十几年就过去,我们这一班较老的辩论党员,各为各的事业生活忙碌,聚在一起也不见得唇枪舌剑。带过的小瓜,年纪与我们靠近的,也是在各自领域担大旗的角色。年纪还在鲜肉萌萌阶段的,也已是大专辩手,也从我们这里接过棒子,回到母校当起辩论导师。当然,这些不能全是辩论训练的功劳,不过分一杯羹,也不过份吧?一笑。(下篇)

    辗转于欧亚澳三大陆,学习音乐与语言,读书不择题材只为充门面的工程师。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