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无不言.郭史光宏:告别死背作文的年代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师无不言.郭史光宏:告别死背作文的年代

    “试题的设计意图在于观察学生的智慧、情趣、想像力和语文基础。题目的设计,要考虑减少审题障碍,减少由于学生在知识背景方面的差异造成的偶然影响。考生全凭平时的基础作临场发挥,考前的复习不起作用。考题留给学生发挥的空间尽可能大一些。”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中国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巢宗祺

    九月二十日,小六检定考试(UPSR)第一天,华文试卷率先登场。考生才刚交卷,网络世界已被“我期待”和“最后三分钟”洗版。有人贴上了张雨生的同名歌词,有人找出陈可辛的同名短片,有人将两个词语编成了笑话,有人照题目写起了下水文。据悉,这就是今年的两道作文题目。

    这样的作文题目,有人赞有人弹。欣赏者说它生动大气,能让考生自由发挥;批评者说它古怪陌生,意在为难考生。两种说法针锋相对,究竟何者有理?这样的作文题目,到底是好是坏?

    今年8月8日,《中华读书报》刊登了中国语文教研员何郁的文章〈什么样的作文题是“好”的?〉读了很受启发。文中,何先生列出了好作文题的三条标准:一、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让学生无法投机取巧却又能激发他们的联想和想像;二、对现实的作文教学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告诉人们写作文就是将自己的所思所感写出,我手写我心;三、对时代有所关切,但又要保持一定距离,能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生活。


    用上述标准看今年UPSR的作文题,你会发现“我期待”和“最后三分钟”都是达标的好题目。从群众反应来看,这两个题目对几乎所有师生都是意料之外,同时又是所有考生都能有所发挥的。考生无法再以背作文的方式应付考题,只能凭自己真实的思维与语文能力作答。这不正是考试的目的之一吗?

    曾几何时,我们小学的作文是这么教这么学的:校方先为每个年级定下三十个作文题目,再以一周一篇的节奏教学。每堂作文课,大致上都是教师提供大纲或范文,学生再模仿习写。此外,就是定期默写范文了。教师用这样的方式将一篇篇作文灌入学生脑中,期待考试题目是写过背过的,学生可以一字不漏写好写满。在那个题目可猜的年代,无数学生以此过关斩将甚至金榜题名,无数教师沾沾自喜乃至变本加厉。我们距考试越来越近,离写作却越来越远。

    应试教育的危机,考试局想必是意识到的。2014年,“如果我有一双翅膀”;2015年,“如果不必穿校服上学”;2016年,“请相信我”“雨快快下”;2017年,“我爱吃妈妈做的菜”“我最想要发明的东西”。出题者千方百计避开热门题目,不让万千师生投机取巧,目的就只是想让写作回归本质。他们大概想说:放弃死背放弃填鸭吧,好好生活,好好感受,好好思考,好好表达。兴趣与能力培养起来,考试也就迎刃而解了。

    考试改革是一场接力赛。出题单位跑出了勇敢的第一棒,将棒子传到批改团队手上。我们期待批改员能将改革进行到底,把重点放在作文的整体水平和语言表达上,充分尊重学生的创意和想像力,切莫钻审题的牛角尖,也不要以成人的价值审判学生。我们也希望社会大众能响应支持,为这样的转变鼓掌喝彩,里应外合推进考试改革。

    接力赛靠的是团队力量。只要任何一环不给力,都有可能前功尽弃,再次踏上应试教育的不归路。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一个长大了的儿童,爱思考的教师。期望能在浮躁的世道,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