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欣儒:“三甲”并非前三名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杨欣儒:“三甲”并非前三名

    时常有华文报报导某某队伍所向披靡,即将进入“三甲”。“三甲”给人家的印象就是前三名,即冠亚季军。那么,它确实是前三名吗?答案是否定的,以为它指前三名是犯了知识性错误。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原来“三甲”和古代科举制度有关。这里只谈明清科举制度。明清两代是科举考试的极盛阶段。考试是由童试(院试)(每年)到乡试(每三年)、会试(乡试的次年春)。殿试在会试之后同年举行,是皇帝对会试取中的贡士再进行一次复查,也是最高一级的科举考试,由皇帝亲自主持。

    殿试前三名通称一甲,即一甲赐进士及第,有三名:一甲第一名称状元,又称殿元,一甲第二名俗称榜眼,一甲第三名俗称探花。一甲三名合成“三鼎甲”,皆由皇帝钦定。历任皇帝在殿试中均采取赐进士的方式,二甲赐进士出身,录取若干名。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也录取若干名。

    三甲指第一甲至第三甲。《菽园杂记》记载了洪武(朱元璋年号)四年殿试的情况,其中说:第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二甲一十七名,赐进士出身,俱授主事。第三甲一百名,赐同进士出身,俱授县丞。三甲指第一甲至第三甲,一甲只有三名:状元、榜眼与探花。每一届的二甲与三甲录取人数不尽相同。

    按照清朝制度规定,殿试以后还要进行一次考试,即朝考。这次考试与功名无关,因为中了进士,功名就到尽头了。它为了授予官职而设的。按照惯例,殿试一甲三名(状元、榜眼、探花)在放榜后可以立即授予翰林院修撰和编修,因此他们不再参加朝考。二三甲进士则需参加朝考。


    “殿军”不是第四名

    由此看来,三甲并非指科举考试的前三名。因此,在任何比赛,前三名并不能叫“三甲”。我们只能叫“前三名”或“冠亚季军”。

    谈到冠亚季军,一些媒体经常错误把第四名称为“殿军”,这也是错误的。

    先看词典对“殿军”的释义:体育或其他比赛的最后一名;也指比赛后入选的最后一名。举个例子,比赛入选有10名,冠亚季军后是第四名,第五名……第十名就是殿军。这些能进入获奖行列的都属于入围。

    词典对“入围”的释义是“通过竞争等进入某一范围”。“入围”跟“入闱”不同。“入闱”指科举时代应考人或监考人进入考场(闱:科举时代的考场);今借指考试命题人员及相关工作人员进入命题场所,不得与外界联系。现今中国的高考还有拟题人临时被送往考试司“关押”,所有通信设备皆被“保管”,直到拟好题,有关试题已经被送往考场后进行作答后,拟题人才如释重负,收拾好一切回家。这样,泄题事件可以减少至零。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