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你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等你

    陈雪琳(培风中学)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若是把童话故事比作美味的水果汽水,那么老故事就是一壶散发着香气的茶,一杯香醇的陈年佳酿,只有懂得欣赏的人才能品尝出专属于它们的独特清香与韵味。

    外婆今年已经七十余岁了。我甚少听妈妈说起外婆的过往,只知道她的母亲是中国富裕人家的小姐,从小有下人伺候,家里甚至有裹小脚的女性。

    后来家道中落,外婆就随着父母下南洋来到马来西亚定居。如今她七十几岁,含饴弄孙,日子过得清闲,可她一直在等一个人回家。

    几十年前,外婆一家生活清苦,以割胶为生。可单凭割胶并不能维持生计。于是,曾外祖母决定将外婆的姐姐送给别人,减轻负担。外婆曾告诉妈妈,她永远不会忘了姐姐转过身离开时的回眸,姐姐眼里的委屈与伤心,深深刺痛外婆的心。


    当年她才七岁,母亲牵着她的手,站在家门外目送姐姐离去。

    年幼的她不明白为何姐姐要走,正当她想开口问母亲,却只能看见母亲眼中含着泪,紧抿着嘴,努力地忍耐着不让泪水落下,外婆当时硬生生把话吞回肚子里,抓着母亲的手紧了几分。

    她看见的,是从小娇生惯养的母亲,眼里难以抑制的心痛和悲伤,及被迫屈于现实的不甘。当时她才知道,原来那样坚强倔强的母亲,也会有柔弱的一面。

    从那之后,外婆没有一天不在思念姐姐。外婆是个文盲,除了自己的名字,其余的字都不会写。她时常在想,姐姐去了另一个家,会不会过得比较好?有没有机会读书?自小,姐姐就是自己的守护神,无论是去割胶亦或者去富贵人家当帮佣,姐姐都会带着她一块,姐代母职。

    姐姐总是挨饿,将家里仅剩的橙子让给她,时时刻刻护着她让着她。她仍记得姐姐离开前的一夜,姐姐一如既往地哄着她,在她耳边轻声承诺:“有一天我一定会回家,再当你的姐姐。”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谁知,这一别离,就过了近大半辈子。

    在那个年代,盲婚哑嫁十分普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曾外祖母将外婆嫁给了一位割胶工人。外婆就如同许多传统女性一样,用心服侍丈夫。随着阿姨、舅舅和妈妈出世,外婆几乎没有心力思念和寻找自己的姐姐。

    她相夫教子,送自己的儿女上学,一晃眼就是大半辈子。她不曾停止等待,期待哪天姐姐会再回来,唤她一声“阿妹”。外婆迷信,每每去拜神,总不会忘了添一两角的香油钱,求老天赶快让姐姐回家。她不怕等,只怕等不到。

    外婆有八个小孩,生活依旧不富裕。可她怎么也不愿将任何一个小孩送人,她不愿自己的儿女在经历手足分离的痛苦,亦无法承受骨肉分离的伤痛。随着时光流逝,外婆的子女们也都成家立业,看着孩子们纷纷离家,她再次想起自己失散多年的手足,她已不执着于寻回姐姐,只希望她过得好,能和她一样幸福。

    那个年代贫穷,日子虽苦,却过得扎实,苦日子充满了分离与屈就,可却充满了人情味,朴素与平淡。我向那个我不曾经历过的时代致敬,虽有别离与不完美的故事,可遗憾也是专属那时代的美。

    我向每一位节俭、坚毅、任劳任怨的长辈致谢,因为你们,才会有如今的我们。

    我以此文献给我的外婆,这位虽不起眼,却伟大的长辈。

    她的伟大,绝不是因为她建立了什么丰功伟绩,而是源于她对姐姐的敬爱,源自于对孩子的母爱。

    我想,她的姐姐一定会得到幸福的。

    别忘了,你的妹妹还在等你,等你告诉她,你很幸福。

    邓月璇:作者以《等你》入题,写外婆与姐姐自小离别之苦,道尽无尽辛酸和痛楚,真情实感,让人情绪起伏激荡。

    梁荣固: 目不识丁的外婆,以言行举行表达了,她懂得何谓“爱”,朴实写实,温馨感人。

    陈慧凤: 那个贫乏的年代,像“外婆与姐姐的离别苦”总让人无奈心酸,外婆对手足的情义,让人敬佩!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