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介英《中醫系宜用中文教學》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王介英《中醫系宜用中文教學》

    大马大专院校的中文系课程可用中文、英文或马来文进行教学,但撰写论文,在马大中文系只能用英文或马来文,在博大外文系中文组、优大中文系则中、英、巫可任选其一。南方大学学院中文系的硕博课程最苛刻,不只论文只能用英文或马来文撰写,连考试作答的语文也如此。若要统一标准,该采用哪一种?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那中医系的情况又如何呢?优大中医系“中英并用”,其他大专的中医系则只能用英文或马来文进行教学。所谓“中英并用”指的是中医典籍、中医理论用中文教,一些生物、化学、人体结构等西医系的必修课,中医系学生也必修,成为中西医的共同课,用英文教学。此类课程大家同堂一起上,考同一个试卷。因此,要进优大中医系,不只是要理科出身,还要中英俱佳,方能应付得来。

    提升学生古文能力

    笔者任教优大中文系期间,曾被中医系借用,被派到中医系兼教一门课叫《医古文》,任务是提升中医系学生掌握古文的能力,以便读懂中医典籍,课本是中国各大学中医系普遍采用的《医古文》。教古文对笔者而言,问题不大,麻烦的是课本中所举的例子全都是中医典籍中的文字,作为中医门外汉的笔者根本看不懂。为了完成“使命”,也为了不误人子弟,笔者只好跑到书店去,买了一些本地书店能买得到的《脉经》、《黄帝内经灵枢》、《伤寒论》等中医经典恶补。自认英文还不错的笔者,实在不敢想像若用英文教中医经典,会教成什么样子?

    因此,笔者主张在比较完善的中医典籍英译本面世之前,大马大专的中医系涉及中医典籍、“望闻问切”中医理论,最好还是用中文来教。否则学生恐怕很难走进中医殿堂,很难全面掌握把脉诊断、开方下药的整套技术与理论,学生即使毕业了,水平也恐怕高不到哪里去,更重要的是千万别因误诊而医死人。


    应不拘语文育医才

    也许一些精通三语的人,会用怀疑的眼光看待笔者这样的提法。笔者特此列出几个中医经典中的字句,以求教于大方之家,该如何把它们译成英文?

    1.今夫五藏之有疾也,譬如刺也,犹污也,犹结也,犹闭也。(《黄帝内经》)

    2.脉有尺寸,何谓也?然:尺寸者,脉之大会要也。从关至尺是尺内,阴之所治也。(《脉经》)

    3.问曰:“病有结胸,有藏结,其状何如?”答曰:“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名曰结胸也。”(《伤寒论》)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1977年邓小平重出江湖,打破姓社姓资的旧框框,复办高考以便为四个现代化培育人才时,曾引过龚自珍的诗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笔者借用此诗句略作删改向掌管华教的张念群副教长进言:“我劝念群重抖擞,不拘语文育医才。”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