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鄉音考古‧黑白造音】蒲葵樹下的老沙戥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文創‧【鄉音考古‧黑白造音】蒲葵樹下的老沙戥

    这不是一座宏伟壮丽的博物馆,也不是耗资千万的政府工程,这是由民间的一双手、一额汗、一颗心打造的“”!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六年前,结合了各领域的文化艺术工作者,从社区剧场、撑杆偶制作、口述历史、跨界踩街到乡音考古等,经历了将近六个月进驻沙登新村的努力,一座质朴且珍贵的“” 永久矗立在沙登新村华小一校内,肩负着凝聚村民保护老社区的觉醒。

    后人送过来的家族黑白相片和文献,通过口述,拼凑早期村民的记忆拼图。
    后人送过来的家族黑白相片和文献,通过口述,拼凑早期村民的记忆拼图。

    这座“”是沙登首个由新村老居民老辈捐献具有在地历史及文献价值的日常生活器皿、老照片、琉琅盆、锡米、黑胶唱机、割胶工具、黑胶唱片等,以保存、展示和创意作为出发,免费开放给公众人士参观,带大家穿越新村古今面貌,述说沙登新村从殖民戒严时期走到今天的历史轨迹!

    “沙戥”这名字的由来,取自当地常见一种亚热带植物,马来名称是“Pokok Serdang”,中文名为“蒲葵棕榈树”,叶子形状像扇子,当地客家人爱用它来制成扇子,民间俗称为扇叶葵。所以,早期的沙登是以当地客家话的译音为地名,旧名也直接写做“沙戥”。

    目前,新村内的住户仍有百分之七十以客家籍贯为主,从早期锡矿盛产的时代,当地草根皆以矿场劳作为生,也有部分人口从事耕种和割胶业务,也因此成了客家乡音文化的聚落。曾几度走访村民,沿户探寻,最大收获是采集到当地人称“客家字典”的已故黄师宙老先生,录下他生前传唱民间的童谣、顺口溜和山歌,如今已成绝响。


    馆内将一间已拆除的新村板屋还原,让后人了解老客家人的生活面貌。
    馆内将一间已拆除的新村板屋还原,让后人了解老客家人的生活面貌。
    山歌是客家人最重要的口头文化,也因为沙登村民大多数从事锡矿劳作,衍生出琉琅山歌和竹板说唱。
    山歌是客家人最重要的口头文化,也因为沙登村民大多数从事锡矿劳作,衍生出琉琅山歌和竹板说唱。
    山歌是客家人最重要的口头文化,也因为沙登村民大多数从事锡矿劳作,衍生出琉琅山歌和竹板说唱。
    山歌是客家人最重要的口头文化,也因为沙登村民大多数从事锡矿劳作,衍生出琉琅山歌和竹板说唱。
    “沙登民间故事馆” 藉文字、文献、遗物、老照片等,为到访者逐一回溯新村的历史脉络。
    “沙登民间故事馆” 藉文字、文献、遗物、老照片等,为到访者逐一回溯新村的历史脉络。
    “沙登民间故事馆” 藉文字、文献、遗物、老照片等,为到访者逐一回溯新村的历史脉络。
    “沙登民间故事馆” 藉文字、文献、遗物、老照片等,为到访者逐一回溯新村的历史脉络。
    “沙登民间故事馆” 藉文字、文献、遗物、老照片等,为到访者逐一回溯新村的历史脉络。
    “沙登民间故事馆” 藉文字、文献、遗物、老照片等,为到访者逐一回溯新村的历史脉络。

    特约:张吉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