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偉才:浮世繪——口齋心不齋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吳偉才:浮世繪——口齋心不齋

    并不是现在我才有这个看法,也不是因为自己皈依了三宝才有这个想法。我记得很小的时候,就曾经问过我祖母,“这些既然是斋的食物,为何都有这么奇怪的名堂?斋烧鹅啦,斋叉烧啦,斋鱼斋鸡啦……究竟是不是口里吃斋但心里还想着荤呢?”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我对这类斋菜的称谓,开始是纳闷,后来是反感。

    当然,也有心境温顺的朋友跟我解释,“你别那么不爽啦,这也许是为了方便那些俗家信徒们点菜的,只要材料真的是素,称谓是什么,其实都不要紧吧?”非也,No,No!

    信仰,是讲唯心的吧?既然心里要虔诚,怎么就不能去真正领悟斋的意义呢?当一名佛教徒打算要吃斋的时候,是不是不仅口里要斋戒,心里也该有斋戒的意识吧?

    我见识过一些很“乱真”的创作,不仅整只斋鸡似模似样,连鸡皮都做得像真一般,还有那斋叉烧,红红一条,心里看了发毛,就是不舒服。


    我不是一个纯素食者,也不是一个记得住哪天哪时要守斋戒的人,但我平日会尽量吃素食,因为减少肉食就能减少一点屠宰。我并没有当自己吃素时是在吃斋,也明白吃素跟吃斋是两回事,因此,不会认为平日想吃素就是什么功德,纯粹只是要记住这个意识,让自己还能尽点心意罢了。

    虽则如此,我对自己的饮食还是心安理得,说句不怕人笑的笑话,假如那天我吃素了,那也只是在吃心情素。可是,我看着那种自觉很虔诚的人在想究竟是斋鸡好还是斋鱼好的时候,心里就觉得很滑稽。

    因为在佛经里头,就有着很好的文学,为什么不拿来发挥一下这些美妙的文学化意象呢?就算斋菜种类繁多,要给它们创作一些清新雅致的名堂,并非太困难的事:香藤攀月、松茸念珠、贝叶琉璃、片片梵香、千层虹光、五蕴拼盘、天心浮月……只要用点心思,根据菜形、材料、香味、口感,我相信能想出不少美妙的称谓,何必还来素鸡腿跟素扎蹄呢?

    这种仿荤的斋菜,真不明白是个什么心态。都说虔诚应是在有心,但假如用膳之际,眼睛里都看着那些极力要模仿原来荤食的所谓“斋菜”,那么,守斋的心意,究竟能有多坚定呢?

    用芋头与面筋等做了形似的“鱼肉”,外面就包一层紫菜当作“鱼皮”,跟着就把外形炸得像块炸香的马鲛鱼,谓之“素鱼”。我看了感觉怪怪,明明就是芋头紫菜,就算不去劳烦佛经文库,直接称为“芋苔双香”,不也就可以了吗?为何还念念不忘那“鱼”呢?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阿弥陀佛,我还见过素鱼翅呢,那你说吧!

    新加坡作家,80年代初背包环球旅行后开始专业写作。现从事旅游带团、乐活指导、写作。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