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故事‧種瓜得瓜‧甜蜜豐收 仰天俯地無愧初心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主題故事‧種瓜得瓜‧甜蜜豐收 仰天俯地無愧初心

    近几年来,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鼓励年轻人返乡务农,藉此解决人口老化、农村凋敝、年轻人就业等问题。返乡务农看似形成风气,实际上它能种出什么样的成绩呢?

    种梦田:哈蜜瓜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来到洪锦霖位于雪州依约(Ijok)哈密瓜果园,户外2800株、温室2000株哈密瓜果树,整齐地搭在棚架上,一株一果,正准备采收。

    “为什么种哈密瓜?因为它有稳定的市场需求,门槛较低。”走在哈密瓜田里,洪锦霖边检查哈密瓜边解说:“哈密瓜结在藤上,搭在架上,如果没搭架就像西瓜在地上长。”然后,他一口气地说着去年气候剧烈变化,如何打乱栽种日程的安排,延后收成与赶工翻土播种,只求尽快回到常轨。

    洪锦霖(右)以哈密瓜创业,背后团队就是家人,父亲洪火枝偶尔会到果园帮忙打理。
    洪锦霖(右)以哈密瓜创业,背后团队就是家人,父亲洪火枝偶尔会到果园帮忙打理。

    对于一位29岁的年轻人来说,洪锦霖可是扎扎实实用了将近三年的岁月,仰天俯地体悟务农没有周末假日,且要看天吃饭的辛劳。

    为了有效管理哈密瓜田,洪锦霖采用“20片叶子栽种法”,让哈密瓜果树生长的高度维持在20片叶子以内,并把果树整个架起绑在空中,离地面约有六尺高,这个触手可及的高度,方便打理。


    照顾果树如照顾小孩

    “果实越多,果实越少养分,会影响哈密瓜的品质,因此一株果树只能选一个果实茁壮成长。通常,在结果期梳果,从鸡蛋般大小的果实里挑选长得最壮、形状最美、没有伤痕的,然后把其他果实剪掉。”

    洪锦霖前后种植过七个品种的哈密瓜,黄皮橙肉的爱蜜蜜(Amik Melon)、汁水丰富的红肉网纹哈密瓜、绿白肉网纹哈密瓜、椭圆形“Permaisuri 6”哈密瓜等。

    一般上,越处于上端的果实,采收的时间越慢,因为需要更多时间吸收养分和成长。举例,从第九、第十片叶子侧芽的结果,68天就能采收;第十五、十六片叶子的结果,需要75天至80天;再往上,则需80天至85天。

    哈密瓜从播种到收成需要85天,但对于农夫来说,种梦田却是无时无刻,不离不弃的坚持和毅力尤其重要。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洪锦霖曾在澳洲餐馆打工五年,三年前返国后投入种植种哈密瓜。投入农业要准备多少钱?以洪锦霖为例,他的启动基金是七万令吉,包括租地费用、买哈密瓜种子、搭棚架建温室、基本设备、一位工人的薪资等。这些钱都是他打工的血汗钱,没有家人的金援。

    他不讳言,当初抱着“利润可观”的心态投入农业领域。“果苗放进栽培袋就会生长、叶子有露菌病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对劲、发生什么事情都怪昆虫……什么都不懂,就只有这些可笑的想法,哈!”

    哈密瓜盛花期的七天里,将饲养的蜜蜂搬运到果园任由蜜蜂为作物授粉。
    哈密瓜盛花期的七天里,将饲养的蜜蜂搬运到果园任由蜜蜂为作物授粉。
    用直立式栽培法,让植株整齐划一排排站,每一株果树都有属于它自己的吊绳。
    用直立式栽培法,让植株整齐划一排排站,每一株果树都有属于它自己的吊绳。

    后来察觉事实和想像有巨大落差,但他并没有落跑。“无法顶得住烈阳就不要务农了,三年前我从澳洲回来时皮肤很白,务农才三个月就晒黑了!”

    务农也是“起得早”的工作。“早上八点就要到果园工作,种子播在苗床上培育、果苗移植栽培袋里生长、开花期把蜜蜂搬运到果园任由蜜蜂为作物自然授粉七至十天、果实长至鸡蛋般大小就要疏果……基本上从果苗开始就要一直忙到采收为止,才能好好地休息。”

    实际上,他种了第四批才尝到采收的成功滋味。但他不以为苦,就因为前面三次的失败经验,才让他逐渐掌握种植技术,以致今天的所获。

    “种植哈蜜瓜对我来说就是学习,就像不会数学的小孩到处去问别人:1加1等于多少?后来透过朋友的介绍,认识了峇株巴辖的郑荣侨师傅,他也在种植哈密瓜,我边做边学,碰到问题就请教他。”

    他说,种植哈密瓜就像在照顾小孩,从播种到成长都要天天看它、牵着它,“用心看它,它就会回报你想要的结果。”

    防虫害防爆裂照料费心

    “不同品种的哈密瓜,培育和照料方法大同小异,但是有些品种对水分需求不高,一旦水分过多会自行从内部爆开;有了伤痕,病菌就会入侵,最终将影响收成。”

    洪锦霖透露,哈密瓜生长、开花、果实膨大到果实成熟阶段,特别是后期植株生长逐渐减弱,如果不细心照顾,会出现各种病虫害。

    “炭疽病是常见的植物病害,整个叶面呈烧焦,没有控制或处理,会慢慢扩散至其他叶子。还有露菌病,叶子带黄点,病害从根部的叶片开始发生,叶片受害后会干枯萎缩,最后向新叶蔓延。”

    炭疽病和露菌病是户外种植常见的病害,温室种植也有它的敌人:“室内湿度易引发白粉病,初期叶片仅产生小斑点,过后受害部位逐渐扩大并布满白色粉末,影响光合作用。”

    由于实施无毒栽培,不使用农药,即使后期哈密瓜被病菌入侵,为了给消费者健康的营养水果,他也不打药水,让它自然老去。采收后,再把果园里的蔓枝全部除掉、翻土、消毒杀菌、播种,并在播种后的第八天,从苗床移植到栽培袋生长。另一季的种植,又再开始。

    哈密瓜一株保留一颗果实生长,一般会选择中上端果实(从根部往上算第十片叶子以上),需要75天才能采收。
    哈密瓜一株保留一颗果实生长,一般会选择中上端果实(从根部往上算第十片叶子以上),需要75天才能采收。

    不只出劳力还得动脑力

    提到农业,总是会让人联想到挥汗如雨的农夫。洪锦霖认为,新世代的农夫不再只是用劳力耕作,还需花更多脑力决策。

    “我们主要是透过网络及口碑相传自行销售,尽量避开中介。以前的人做务农拿锄头打天下,价格由中介来决定;现在有了网络,很多讯息都透明公开,我希望能取回订价的自主权,避免被中介削夺农夫和消费者的经济利益。”

    在家人的建议及帮忙下,他在“OPPA哈密瓜园”面书社团推销自家农产品,与消费者直接接触。另外,他计划未来做观光果园,以导览解说、食农教育来推广本地水果。

    他希望借力使力,善用各种资源,少走冤枉路。比如,打算结合依约附近的观光资源如瓜雪萤火虫、沙沙兰天空之镜、巴西不南邦赏鹰、适耕庄稻田,连成一条旅游线,除了自家瓜果生产、观赏,更可以吸引更多游客来访。

    农夫不需要被绑在田里,可以做更有智慧的事。洪锦霖不讳言,父母偶有不理解他的做为,但仍默默支持他自创品牌,父亲洪火枝(70岁)就经常到果园帮忙打理。他说,当年就是因为有感父母渐老,为免两老牵挂,所以决定返马发展。

    采收贩卖前,抽取果汁测试甜度。
    采收贩卖前,抽取果汁测试甜度。
    网纹哈密瓜被昆虫咬出类似6、806数字的痕迹,受到顾客喜爱。
    网纹哈密瓜被昆虫咬出类似6、806数字的痕迹,受到顾客喜爱。

    务农难靠天吃饭田地缺

    务农大不易,三年后的今天,洪锦霖仍不敢说自己有成绩,“还要继续努力,不努力不行”,背后诸多辛苦与困境,他希望有意投入者加以正视,才决定是否务农。

    既不是农二代也没有农地,他一开始就面对农地缺乏的困境。所幸,在父亲朋友的介绍下,成功租借政府土地。也因为没有务农经验,初期收成只有20%、30%,情况惨淡。

    “种植哈密瓜要向代理购买种子,一粒哈密瓜子售价40至60仙,但是收成只有70%至90%,为了增加收成率,会多买10%或20%种子。种子都是交配种,只能种一次,第二代难结果或容易变质,每次收成后都得重新买种子播种。”

    由于温室环境可以控制,收成可达90%,户外则80%。他认为,在种植过程中要懂得权衡利弊得失,才能够在最小的环境成本下,让开垦的土地发挥最大价值。

    “举例,哈密瓜果实的大小可以通过种植行距、株距及密度控制;密集度越高,果实越小,因为通风透光比较弱的原因。”

    “但是,农业毕竟靠天吃饭,老天爷可以赏你饭吃,也可以随时收走一切。上一批的哈密瓜就因为受到异常风雨的影响,收成欠佳。”

    黄皮橙肉的“爱蜜蜜”品种哈密瓜。
    黄皮橙肉的“爱蜜蜜”品种哈密瓜。

    报导:叶凤玲
    图:岑家豪、受访者提供

    种梦田:鱼菜共生

    鱼帮菜‧菜帮鱼
    水耕水产一线作业

    现代人越来越重视食物安全,“鱼菜共生”开始为人所知。这个环保耕种法,不只是省时省力,种植规模更可大可小,城市人也可以当“农夫”……

    “鱼菜共生”(Aquaponics)是什么?陈奕锦解释,鱼菜共生其实是结合水产养殖、水耕两种技术的生态循环系统。

    “通过水中益菌K1硝化菌的调解,把养殖鱼排泄物中的阿摩尼亚(Ammonia)转化为氮,成为植物所需的重要养分,输送至蔬菜;而蔬菜的根吸收氮之后,释放氧气和干净水回送给养殖鱼。简单来说,它让鱼和菜一起生长,鱼帮菜、菜帮鱼。”

    别以为他是种植专家,在一年之前,他和多数人一样没听过“鱼菜共生”呢!“后来听朋友说有一种环保种植法叫‘鱼菜共生’,我是开餐馆的,刚好鱼和菜是自己每天都需要的食材,于是就开始接触鱼菜共生。”

    <b>陈奕锦</b>采用“鱼菜共生”的环保耕种法。
    陈奕锦采用“鱼菜共生”的环保耕种法。

    经由别人介绍,他请教槟城一位卢师傅,并请对方在餐馆旁建设一个鱼菜共生系统的农场。楼上种菜,楼下养鱼──这是一般家庭式的鱼菜共生系统,意指在上面的种植床种菜、鱼缸就放在下面养鱼,然后把养鱼用的水抽到上层用来种菜,经过菜过滤的水又流到下面的鱼缸养鱼。

    种出来的菜没苦味

    “由于要供应自家餐馆的食材,我的鱼菜共生系统规模比较大,牵涉到的更多,比如饲养养殖鱼的饲养箱、过滤鱼排泄物的生物过滤池、让K1硝化菌生长的生化池、种植蔬菜的PVC管等。”

    或许一些人对于鱼菜共生有一个普遍误解,以为这类耕种法需要大空间才能进行。实际上,它极具弹性,有大小规模可选择。

    “想要大量耕种,可以寻找面积大的土地进行;一般家庭,只要挪出角落、花园的一块空间,也可以一边种菜一养鱼。”

    采收后的蔬菜直接送入橱房烹煮,实践“农场到餐桌”,确保食材新鲜、安全。
    采收后的蔬菜直接送入橱房烹煮,实践“农场到餐桌”,确保食材新鲜、安全。

    据陈奕锦透露,农场式的鱼菜共生系统花费约25万令吉,包括铺地、建系统、饲养箱等;而餐馆前置放的家庭式鱼菜共生系统则花费4000令吉。

    他认为,比较起传统农耕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翻土、浇水、施肥、除草,鱼菜共生属于自动化系统,养殖鱼就是浇水施肥的农夫,而益菌是整个系统功能的引擎,让没有用的排泄物变成被使用的养分。

    要注意的是,这个系统饲养的是可食用的鱼种,而非观赏鱼。“目前我饲养非洲鱼和宝石鲈,当鱼养大可食的时候,比如非洲鱼是八个月、宝石鲈养一年,就会迁移到餐馆里,让顾客选择自家养的,还是外面买回来的鱼。”

    至于菜,目前种植中的有芥兰、奶白、香港菜心、芥菜。问他鱼菜共生系统养殖和种植的鱼菜,可有什么特色?他说:“我有自信我的鱼可以和朋友饲养的山水鱼比较。菜呢?甜脆、纤维较少,一咬就断,像芥菜本来带点苦味,但是鱼菜共生种出来的没有苦味。”

    他回忆试吃第一批鱼菜共生系统种植的蔬菜,那时候心情紧张,心里还嘀咕,如果不好吃,以后就不做鱼菜共生了。结果是,不只是他觉得满意,一同试吃的家人和卢师傅也都点头,这才让他放心,继续以鱼菜共生的方式,就地取用健康食材。

    问他鱼菜共生系统容易打理吗?他笑说,这套平衡系统会自动输水、无需除草和人造肥料等,形成鱼帮菜、菜帮鱼的良性循环。

    “它的装置简单实用,还可以一直重覆使用。坦白说,我不用怎么打理,需要做的是一星期要喷三次酵素,以此驱虫。酵素也是经由香茅、桔子皮、黄梨皮、蒜米、大葱混合自然发酵半年之后,才能使用。”

    他认为,城市人和土地疏离,但人在地方生活,应当顺天应人,就地取材,运用自然资源取得食材。“只要用心,鱼菜共生的成功率很高,除了日常生活的自供自足,也可以当作休闲嗜好。”

    小型的家庭式鱼菜共生系统。
    小型的家庭式鱼菜共生系统。

    新鲜上桌营养价更高

    陈奕锦目前饲养三池非洲鱼、一池宝石鲈。“一开始想要一池饲养五百只鱼,后来觉得太密集,活动空间有限,排泄物无法及时散开,生长环境不佳,鱼也容易生病,所以最后决定一池养四百只。”

    他说,务农让他学习许多,向专家问东问西且观察学习,终于让他了解到“些许”农业学问,并且推广予顾客。

    “我在自家餐馆举办过活动,开放参观鱼菜共生,顾客可以现场买菜、买鱼。另外,当农场的蔬菜可以采收的时候,直接把PVC管移到餐馆里,一旦有顾客点菜,马上从PVC管采收蔬菜送到厨房。你知道吗?蔬菜在采收后的三个小时内享用,才是最有营养的。”

    从农场到餐桌,陈奕锦希望能让更多人了解不同的耕种法和进餐模式。因为,食农教育与休养生息,需要从一种认知、一种价值信仰到一种力量,而这些都需要行动,以及更多人参与。

    “更早以前,我也在Tastefully美食展摆档介绍鱼菜共生,但是效果不理想,许多人没听说过鱼菜共生,我解说不打农药、没用肥料,没人相信!吸取第一次经验之后,第二次摆档,我带了家庭式鱼菜共生系统到现场讲解,可能是眼见为凭吧,此时大家才相信,带去的150包蔬菜在两小时内卖光。”

    一个PVC管可种植55株。
    一个PVC管可种植55株。

    遵守自然生态无毒培育

    “鱼菜共生一开始不甚理想,因为很难掌握及控制当中的技术,所以鱼少,菜也种不好。经过三四月的边做边学,大概五批鱼菜过后,才达到理想,鱼开始多且壮,菜也比较美。”

    经历重重考验,陈奕锦总算挥开汗水,看到了饱满而健康的鱼菜。他笑说自己是厨师出身,只会煮鱼菜,从来没有种菜和养鱼经验,“突然”转到完全陌生的农业领域,虽说是自己的选择,但仍比想像中困难和措手不及。

    对于他来说,在忙碌的餐馆经营之外,还要照顾鱼菜共生的农场,这个选择其实不容易。

    “现代人不只是求温饱,更讲究健康的饮食生活,但是农药、添加物、生长素等问题似乎无法有效杜绝,而消费人往往最后才知道……我发现‘鱼菜共生’是自然生态循环的农耕技术,也是自己能力以内能找到健康食物给予顾客的一种方式。”

    “坦白说,要在外面找到无毒栽培的食物很难,因为如果没有良好的生长环境,还有雨水、昆虫、成长状况等无法控制的因素,确实很难达到无毒栽培的要求。”

    无论选择哪一种耕种法,他认为,最重要的是要遵守规范,因为唯有如此,才能带给消费者健康的营养食材。

    苗床下有两层陶粒过滤系统,上层水满60%至80%,就会自动抽吸至下层过滤。
    苗床下有两层陶粒过滤系统,上层水满60%至80%,就会自动抽吸至下层过滤。

    通风光线足鱼和菜长得好

    有人问过陈奕锦:你种的菜是不是有机种植?他很老实地回答:“不是。”

    “鱼菜共生不完全算有机,因为有机认证要求非常严格和复杂,比如五公顷土地只能种植一公顷的农作物,但是一般人都认为,只要没有使用农药就是有机。我不敢说它是有机,只能说它是无毒栽培。”

    据他的经验,鱼菜共生系统可达至80%的收成率,只要熟悉流程,管理也比较容易。“一开始我是打算做4000方尺的农场,但毕竟没做过农业,担心难搞,最后只做2000方尺。”

    掌握了技术之后让他信心大增,并且计划不久后扩建农场至6000方尺。“可以种植更多不同种类的蔬菜,但会以番薯叶为主要种植,因为它一直深受市场欢迎。其实之前在鱼菜共生系统下种过一小批的番薯叶,十分甜脆,自己也很想再吃,哈!”

    在他的理想中,未来的农场在空间、种植行距设计会比现在的更宽阔,让鱼菜获得更多通风和光线,如此才能生长得更好。

    生化池里的K1硝化菌(白色粒状),在打气的水中翻滚,培菌率较高。
    生化池里的K1硝化菌(白色粒状),在打气的水中翻滚,培菌率较高。
    饲养箱里饲养着非洲鱼和宝石鲈。
    饲养箱里饲养着非洲鱼和宝石鲈。
    从陶粒苗床成功播种发芽的菜苗,会移植到垂直的PVC管里生长。
    从陶粒苗床成功播种发芽的菜苗,会移植到垂直的PVC管里生长。

    报导:叶凤玲
    摄影:岑家豪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