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萝夏:入微——那时gay不是gay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亚萝夏:入微——那时gay不是gay

    如果你看到一部电影片名是《The Gay Bride》,会猜到电影的故事吗?如果这是一部泰国电影,我多半会猜:“啊,很可能是跨性别美人当新娘子的喜剧。”当然,如果是美国电影,很可能是两名相爱的同志,到加拿大举行婚礼,一个扮新娘。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才不是!这是1934年的美国老电影,我翻阅旧电影海报专辑时看到的。这《The Gay Bride》从头到尾是理直气壮的形容一名快乐新娘,内容是一名拜金女,想方设法与一名找到钱的年轻黑社会头子交往,嫁给他当新娘,然后她等着他出事,当一名风流寡妇。我猜后来的情节是这名新娘弄假成真,爱上这名英俊又很有雄性魅力的黑道丈夫,与他亡命天涯成了快乐鸳鸯。

    在那个时候,gay是一个卫道之士都称道的名词:快乐,愉快。同是1934年,美国电影还有《The Gay Desperado》与《The Gay Divorce》。它的正式意义是“快乐的亡命之徒”与“快乐的离婚”,与同志一丝关系也无。

    但如果现代来拍,很可以拍成一对相爱的同志,到处偷拐抢骗,过不劳而获的快乐生活。结局让他们悔过自新,就可通过电影检查局了。另一部更简单,就是一对同志闹离婚的喜剧。同志一样会情变的,也许更容易情变。剧情就照1991年的喜剧《The Marrying Man》吧!也是不断离婚再重婚,只是男女变成男男。

    以前的gay,人人可随时挂在口,你可以说:“你真是一个gay man。”是恭维他。后来不行了,那个你认为他快乐的人会与代打架。以前邻国不知是大世界还是小世界游乐场,大门牌子的英文名就是“Gay Park”,开风气之先。那时的“马来亚”各州也有这种游乐场,马六甲也有一个极乐园游艺场,想了好久才记起它的英文名是City Park,其它州的不知有没有也叫Gay Park 的就不知道了。


    原义快乐的Gay,不知何时时变了意义,最少在七十年代初还没变。那时写了个小说《花非花》——他像一朵花,但他不是一朵花,用了一万多字只为写这句话。如果有gay这个“新意义名词”一定用上。是在《学生周报》刊登,看学报多前卫。那一期的文艺版,只刊登了这篇小说,不抢眼都不行。用了个颇狡猾的掩眼法,逃过Y老先生的法眼检查,哈哈哈!

    左手写小说,右手写影坛歌坛掌故,淘出时光底层的声光色影,追忆繁华时代。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