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澄:坚持与改进──第15届马华文学奖得奖感言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碧澄:坚持与改进──第15届马华文学奖得奖感言

    这次得奖,让我想起上个世纪60年代末我报考高级剑桥文凭的情形。我是经过4次尝试到第四次才考获那张文凭的。没有那张文凭,我就不能继续攻读并考取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我的学术资格就只能停留在高二离校文凭和剑桥文凭的阶段。这是我第四次申请马华文学奖,经过了7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当我还在马华作协当秘书长、副会长的时期,一方面是条件的限制,一方面觉得马华文坛尚有好些高手,不宜与他们竞逐马华文学奖,所以一直没有申请。过后,我没担任作协的要职,认为不必过谦,就决定提名申请。2012年、2014年和2016年提名参加,都落选了。有位文坛前辈,经过3次落选之后,决定放弃参与。可我不这样想。我坚持下去。

    我有两种想法:其一,我把参与竞逐当作一种考验,得奖与否,对我来说,并非最重要;其二,我的几度落选,必然有其原因。我自信早几年我在马华文坛的活动是相当活跃和积极的。失败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评审成员没有改变,而我送去参赛的两部作品并无什么大不同。于是,我“改弦易辙”,在三几年内创作了两部长篇小说,那就是《郑和在满剌加》(约20万字)和《离散前后》(超过40万字)。这是我50年来在文学创作上,无论是内容、创作手法或是篇幅都有了些改进的作品。

    对社会的影响

    不论什么事情,都会有成功或失败的结果。在人生的道路上,遭遇挫折更是无可避免。坚持做下去,并能理智地进行检讨、思考,从而设法不断改进,纵使没有大成就,总会有些收获。责备他人、自怨自艾、自暴自弃都大可不必。

    有些人只会顾影自怜,一直停留在昔日某一个点,同时不断把那个小点放大,自以为那是其最辉煌岁月,是其一切。这样的心态,往往使他始终在原地踏步,不但没有进步,甚至会逐渐落后于人。


    科技发明、文学创作何尝不是如此?各领域的继续推进,无非是坚持加上改进的成果。我和钟松发君合编的Kamus Perdana (《最新马来语大词典》,约1900页)前后花了十多年来编写;我的Kamus Kembangan (《全新精编马华英大词典》,2000多页)也花了10年才得以完成。近年来中国的宇航事业突飞猛进,更是此中极佳的例子。

    文学,在某些人心目中并不重要,可有可无;其实文学对社会的影响是不容否认的。只是文学事业与其他事业一样,会随着时代而改变,完全依附传统会被看作过于守旧,过于前卫也不一定能讨好读者大众。但我坚信,文学,尤其是小说不论怎样改变,到底与现实社会摆脱不了关系,需要有人物、有时空、有情节,缺少这些因素,本质上已不属于文学作品,对于社会大众更不可能发挥什么功能。

    不过,毫无疑问,文学创作的空间很广。主题的发掘、技巧的运用等等,都能让有大志的作家驰骋其间,让作品达到更高的水平。我愿与其他能坚持、能改进的作者共勉。

    最后,我要对主办当局隆雪中华总商会以及协办单位马华作家协会和赞助商中国银行以及评审们对我作品的认可表示感谢,也对家人一直以来对我的创作以及编撰工作给予支持并谅解表示感激。

     在此,我要向大家承诺,只要我身体健康,虽已过了古稀之年,我还打算在编写这条道路上继续走下去。法国大文豪果戈里致俄国作家契诃夫的一封信中曾这样写道:“写作的人像画家不应该停止画笔一样,也是不应该停止笔头的。随便他写什么,必须每天写,要紧的是叫手学会完全服从思想。”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另一方面,我国华文写作人都面对一些共同的问题:一是报刊杂志发表文学作品的园地不断萎缩,许多作者停笔与此不无关系;二是文学类书籍的销路日益有限,让作者不敢尝试出书。我谨在此呼吁华社领袖们多加关注,并谋求解决策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