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照亮法师被捕‧张秋明:不忌讳谈性话题 向少年下手 易自圆其说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释照亮法师被捕‧张秋明:不忌讳谈性话题 向少年下手 易自圆其说

    (吉隆坡18日讯)行为心理学专家张秋明博士分析,涉嫌性侵青少年的法师选择向青少年下手,主要是因为不容易引起怀疑、青少年在性话题上较开放,甚至在事情被揭发后,干案者也较易自圆其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他接受《中国报》电访时举例,干案者如神父或法师基于工作或身分关系,长期与异性单独或一两个人处在一个空间里,容易引起反弹和注意,所以自然不会向女性下手。

    “找青少年下手的话,一般上都不易遭人怀疑。若男性干案者与青少年独处,高达99%的人不会怀疑他们做了什么事情,方便让干案者接触青少年。

    张秋明:类似事件中的干案者,在合理化自己行为上做足功夫。
    张秋明:类似事件中的干案者,在合理化自己行为上做足功夫。

    “父母经常交代男女授受不亲,但青少年对性事或性话题的忌讳或避忌不比女性来得敏感。当干案者谈起性事,甚至以玩闹方式抚摸受害者,青少年觉得同性之间这么做没有关系,不会感到尴尬或拒绝对方,因此,干案者也比较容易打开性话题。”

    潜意识认为同性不犯法

    张秋明指出,若干案者通过亲身示范深入性话题,受害者或感到尴尬,但潜意识认为同性之间这么做不算犯法,也不算是性侵。


    他说,青少年的性格一般天真活泼,朋友之间不但会分享一些色情资讯,在性话题上态度比较开放,甚至朋友之间可能有口交及肛交行为,所以没揭发受害一事。

    他相信,干案者通过抚摸受害少年,让后者感到兴奋,再进一步为后者口交的情况下,受害者基于生理反应,一般上不会拒绝对方,事后也不觉得事态严重。

    他补充,即便事情被揭发,干案者会以没有证据为由,反指受害者诬赖,甚至以“教导”为名,让自己的行为名正言顺;较有活力(sporting)及文静的青少年,较易成为干案者猎物。

    干案者合理化自身行为

    张秋明直言,类似事件中的干案者在合理化自己行为上做足功夫,让被诱导的受害者完全信服、服从或接受干案者的要求,甚至在心甘情愿的状况下,让事件重复发生。

    他说,过往案例显示,干案者说服力之高,得以打断受害者的思绪,包括劝说受害者无需害怕及透露自己也曾经历类似情况,让受害者从拒绝转为接受。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所以我认为干案者是做好准备、有计划及思考周密下干案。这与属于病态的恋童癖不同,对恋童癖者来说,儿童或青少年会散发一种吸引力或魅力,进而让他们蠢蠢欲动。”

    他以神棍案件为例,指受害者会认为自己被迷惑、下药或变得迷迷糊糊,但在行为心理学上不全然是这样,简单的说法就是干案者讲得头头是道,合理化自己的行为。

    另外,张秋明认为,法师涉嫌性侵青少年与早前团康狼导师猥亵中学生的案件大同小异,因此应该正视和关注如何正确处理性需求。

    家长勿命令式理论

    张秋明呼吁家长,与孩子谈及亲密行为话题时,不要针对教育而教育,或向孩子发出命令式的硬邦邦说法或理论,反而应通过聊天方式,让他们理解男性之间进行亲密行为的概念。

    他说,除了男女授受不亲,父母也应让孩子理解男性之间的亲密行为是怎么一回事、为何不能这么做,并告知他们在谈及类似话题时,不需要到进行示范的地步。

    “父母一直强调不能这样、那样,以命令式或强调式说这种事情不能发生,但必须要向孩子讲解有关行为是什么概念,这很重要。要让孩子从心底接受,自然就会向对方说不。”

    他说,若父母以命令式的说法,那孩子就会反抗,不完全接受有关说法而拒绝有企图者。
    他也提醒,类似事件的干案者不一定只是男性,女性长者也可能对青少年下手。

    独家报导:沈燕玲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