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批实验用疾病模型猴诞生 有望加快新药研发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世界首批实验用疾病模型猴诞生 有望加快新药研发

    (北京24日综合电)2017年,中国科学家利用制造复制羊“多莉”的技术,成功创造出两只复制猴“中中”及“华华”,周四中国科学院再公布又造出5只生物钟紊乱体细胞复制猴,这5只复制猴较为特别,有望加快新药研发速度和疾病研究。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据新华社报道,5只生物钟紊乱体细胞复制猴周四(24日)登上中国综合英文期刊《国家科学评论》封面,标志着中国体细胞复制技术走向成熟,实验用疾病模型猴批量复制“照进现实”,全球实验动物使用数量有望大幅降低,药物研发驶入“快车道”。

    “5只复制猴登上1月24日出版的《国家科学评论》。(新华社)”
    “5只复制猴登上1月24日出版的《国家科学评论》。(新华社)”
    5只生物钟紊乱体细胞复制猴。(新华社)
    5只生物钟紊乱体细胞复制猴。(新华社)

    据报导,“10年攻关+10亿美元投入”(约41亿令吉)几乎是中国目前新药出炉的“标配”,然而,即便投入如此之巨,失败概率仍超90%。科学界认为,根本原因在于缺乏遗传背景一致的实验用疾病模型猴。

    《新浪网》报导,研究团队及众多科学家经两年多来,最终成功造出一批被“剔除BMAL1基因”的5只复制猴。

    经观察结果发现,小慢慢出现失眠问题、睡眠障碍、焦虑状况,科学家表示,这是首次制造出成功“遗传背景一致”的生物节律紊乱的狝猴模型。


    5只复制猴被寄予厚望

    狝猴是国际上常用的一种实验动物。2017年,中国成功复制“中中”“华华”2只狝猴,解决了让野生狝猴遗传背景一致的问题,却未能解决疾病模型猴的构建难题。

    这一次,在严格遵循科研伦理的前提下,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张洪钧、孙强、刘真团队首次通过敲除“关键基因”的方法,获得5只生物钟紊乱严重程度不同的疾病猴,而后,他们从中选取了一只紊乱特征最为明显的狝猴作为复制“原型”,通过采集其体细胞的细胞核,最终获得5只复制疾病猴。

    目前年龄最大的已超半岁,年龄最小的也已超过3个月。至此,疾病模型猴的构建难题被攻克。

    据报导,这5只复制猴被“剔除BMAL1基因”成为“生物钟紊乱体细胞复制猴”,是为解决目前脑疾病药物研发缓慢且失败率高的状况。

    由于实验常用的小白鼠及果蝇因与人类的昼夜活动周期、脑结构和代谢速率等有明显差异,故将寄望放在5只复制猴身上。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中国复制技术趋于成熟
    未来实验动物量或骤减

    有科学家认为,这次实验成功意味着中国的“体细胞复制技术”趋于成熟,成功推进生命科学和医学发展,未来全球实验动物的使用数量也有望大幅降低。

    业内专家认为,“中中”“华华”的细胞核来自雌性胎猴,而此次5只复制猴的细胞核来自雄性青年疾病猴,操作要求更高、实现难度更大,这表明中国体细胞复制技术走向成熟。

    目前,每年全球药物研发会使用大量实验动物进行药物安全性和代谢检测,还会招募众多临床试验人群做药效评估。随着疾病模型猴批量复制技术不断成熟完善,未来全球实验动物的使用数量有望大幅降低,临床试验人群服用无效药物的比例也将大大降低。

    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蒲慕明院士指出:“相信该次的成果有助于缩短药物研发时间、提高药物研发成功率、加快新药制造速度、促进生命科学和医学发展。”

    文:综合报导
    图:新华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