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故事‧薪火相传新村年味 炊烟起年年糕升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主题故事‧薪火相传新村年味 炊烟起年年糕升

    我们常自豪地说:马来西亚是全球中华文化保留得最完整的国家。大家都在小时候,透过长辈演示习俗,由此了解习俗的内涵及进行方式,此后随着年纪渐长,再教育下一代,令习俗得以相传下去。

    农历新年前两个星期,乌雪艺术青年协会第6届年糕制作活动如火如荼进行。朝日升起,蒸了一夜的年糕新鲜出炉,甜蜜香气让人感受到浓浓年味。雪州新古毛新村活动现场除了一班朝气勃勃的青年,也有来帮忙的妇女、来领号码买年糕的村民和慕名而来的外地人。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新古毛的乌雪艺术青年协会制作年糕的故事被国内外许多媒体报导过,今年也登上报章、电视台,大家都知道有这么一群小地方的新生代,一年接一年地制作古早味年糕,将传统文化延续下来。

    庄庆文(左)和黄玉兴参与了几届活动,现在是带领新人的老大哥。
    庄庆文(左)和黄玉兴参与了几届活动,现在是带领新人的老大哥。

    传统古法蒸年糕工序很多,从洗糯米、磨粉、搓糯米团、加糖搓成糯米浆,然后下锅以柴火蒸煮,每隔一两小时搅拌,直到第二天早上糯米浆由白色变成黄褐色,才成功出炉。整个过程费劲耗时,但由老一辈村民和新生代一同合力完成,却是热闹又温馨,别具意义。

    从前过年,家家户户都会制作年糕,蒸年糕的大锅在新村里从这家传到那家,当年糕大量生产后,就少了这种接力互助的氛围。艺青创办人之一的陈舒璇说起年糕的故事,“平时留守新古毛的大部分是老人和小孩,年轻人都在外念书工作,新年或节日时才会回来和家人团聚。为了让村民有活动凝聚在一起,2014年举行了新春庙会,其中一个活动是蒸年糕义卖,为一位患癌的老师筹医药费,反应热烈筹得数千令吉。第二年虽没有新春庙会,但蒸年糕活动延续下来,不知不觉来到了第6年。每年年糕都被一扫而空,今年制作300个,售得收入用作艺青活动基金。”

    烧柴火蒸一整夜的年糕,不仅美味而且有着文化薪火相传的意义。
    烧柴火蒸一整夜的年糕,不仅美味而且有着文化薪火相传的意义。


    村民分工,留住传统手艺

    村里年轻人越来越少,文化传承能延续下来,是靠一年接一年的坚持。24岁的庄庆文和黄玉兴从最初两届开始参与到现在,同届成员之中只剩他们,现在负责带领新人。庆文在沙巴念大学时,每次回乡过年都参与艺青做年糕,现在吉隆坡律师行上班,也特地在周末回来帮忙。因为觉得“能够让全村人吃到古早味年糕,很有意思。”

    “一班热血青年隆重其事在户外蒸年糕,安哥安娣们帮忙指导,这是过年难得可以凝聚老少一同做的活动,很开心的。”玉兴现今在大学修读体育教育系,未来希望能留在家乡教书。眼见现代小孩玩手机多过做手艺,传承文化并不容易,但他乐观以对:“能做就继续做下去吧!”

    村民分工合作蒸年糕迎新年,已近乎消失的传统被新古毛青年延续下来,是值得引以傲的事。56岁的退休人士钟灶英负责教导做年糕,现在已经可以放手给年轻人掌厨,只从旁协助,她笑说:“大家一起做年糕,乐洋洋,这景象只有新村才有!”

    在品味浓浓年味,享受亲人团聚快乐的同时,让我们留住传统文化的根,让文化精髓永远传承下去。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年轻孩子向长辈学习,让传统智慧得以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年轻孩子向长辈学习,让传统智慧得以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吃年糕快高长大!吴亚海趁着过农历新年,灌输孩子中国传统文化习俗。
    吃年糕快高长大!吴亚海趁着过农历新年,灌输孩子中国传统文化习俗。

    年糕:年糕与“年高”谐音,有年年升高的意思。年糕早期是在除夕用来祭祀神灵及供奉祖先,其后渐渐成为农历新年食品。

    春天怎能让醒狮冬眠
    少年出狮

    华人过年一定少不了舞狮,小地方的华人新村每逢过年,舞狮队逐家拜年,初一起连续几天从早舞到晚,少点体力不行;少点心力,更难撑起新血不足的醒狮团。

    新古毛义益龙狮体育会成立于2010年,步入第9年,狮团很年轻,成员也很年轻。28岁的新古毛新村村长曾令威是领队,教练和助教分别是庄庆雄(20岁)、陈伟聪(18岁)和叶永康(17岁)。当天访问时在场的队员包括庆雄的双胞胎兄弟庆勇、李荣齐(21岁)、郭善辉和吴孟哲(14岁),以及队中最年幼的曾文彬(10岁)。

    曾令威少时在新古毛惠州会馆学舞狮,狮团解散后加入双文丹舞狮队,9年前在自己家乡成立狮团,兼当团长和教练。

    新古毛义益龙狮体育会成立9年,领队曾令威(前排中)和部份分狮团队员:(前右起)庄庆勇、叶永康、曾文彬、郭善辉、(后右起)李荣齐、陈伟聪、庄庆雄和吴孟哲。
    新古毛义益龙狮体育会成立9年,领队曾令威(前排中)和部份分狮团队员:(前右起)庄庆勇、叶永康、曾文彬、郭善辉、(后右起)李荣齐、陈伟聪、庄庆雄和吴孟哲。

    延续中华文化

    “我们狮团最大挑战是不够人。”他说:“小地方就业机会少,人口外流严重。花了几年好不容易栽培出来的队员,中学毕业后离乡升学或谋生,又得重新找人和训练,周而复始循环。”他最早教的一批队员,因为离乡生活忙碌等各种理由先后退队,也有人长年在外工作,新年难得回家过年,抽不出时间舞狮。

    狮团每年新年都出狮,赚取活动经费,唯2017年因人数不足停了一年。出一队狮至少需要12人,现时队员只有20人,凑不成三队,让他有点头疼。新古毛有10个花园,约300户,分三队出动挨家拜年,也要舞一整天。他们试过出两狮队,从早上7点舞到晚上7点,连午饭也没时间吃,体力不支,甚至晒到发烧流鼻血。

    大家都爱看舞狮,但并非每个家长都愿意让孩子学舞狮。曾令威叹传承文化不易,教练义务教,不收学费也难找人学。“现代小孩很少户外活动,父母不让孩子吃苦,更别说烈日下舞狮。”

    会来学舞狮的男生,个个都是因为小时看舞狮受震撼而产生浓厚兴趣。学舞狮先学扎马基本功、训练体能,然后学敲击鼓锣钹、舞狮动作,至少训练几年。年纪最幼的曾文彬8岁开始学舞狮,期盼未来也能舞狮头。

    “新年若没舞狮就没气氛,为了让传统文化延续下去,再累也要撑下去。”领队感谢狮团理事和村民们支持,今年顺利出狮贺年,来年也会继续培养新血,好让传统文化不中断。

    年三十,狮团到新古毛仙四师爷庙参神。即使小地方人口越来越少,舞狮文化也必须传承下去。
    年三十,狮团到新古毛仙四师爷庙参神。即使小地方人口越来越少,舞狮文化也必须传承下去。

    舞狮:中国民间传说:舞狮是村民因纪念用纸扎头兽驱走年兽,便每年制造此种兽头,在除夕鼓舞,叫“舞年”;后因认为狮子是兽类中威武及瑞祥的动物,便将舞年改称为“舞瑞”。

    报导:谭络瑜
    部分图:受访者提供

    游子回岛拜天公
    五条港不夜天

    年初八拜天公,是五条港全年最热闹的一天。这个雪州吉胆岛上的小渔村,以福建同安人居多,“拜天公” 的习俗在这里大过除夕与初一,这个重大日子,也是许多游子回乡之日。

    年初八下午,搭上从雪州巴生港口渡轮码头开出,前往吉胆岛五条港渔村的古旧木船。船上载着20条烧猪、拜天公的各种供品、水果、金纸,以及从城里赶回家准备拜天公的人们,慢慢地向海口驶出去。

    五条港是籍贯同安人聚居的小渔村,因地理位置与外隔绝而保留许多传统文化,其中最重要的是年初九拜天公习俗。年初八是五条港全年最热闹的一天,平常安静的渔村迎来从各地回乡的游子,已迁居到巴生的村民也特地回岛上祖屋,与家人亲戚们一起拜天公。加上今年岛上首次选在年初八举办美食节,更多了来凑热闹的外地人。

    村长陈水清(左二,长袖花恤衫)与儿孙三代同堂一起拜天公。
    村长陈水清(左二,长袖花恤衫)与儿孙三代同堂一起拜天公。

    人口外流,但老传统永留存

    年初八晚,只看见家家户户开始在家门前摆放祭品,凌晨12点一到,开始祭拜仪式,然后燃放红炮,尤其是中区及北区,房子紧密相连,场面壮观。

    村长陈水清家四个儿子今天携带家眷和中国友人回家,并招待特地前来拍摄五条港拜天公盛况的电视台摄制队,住满了祖屋和自家经营的幸福小屋民宿房间。陈村长说:“五条港拜天公一直来都很热闹,但随着这些年人口外流,越来越少人住在这里,村民平常只有七百多人,唯有年初八家家户户的年轻人都回来了,气氛就像以前一样热闹。”从前村里有百多艘渔船,现在只剩三十多艘,年轻一代都不当渔夫,他的儿子也都到城里做生意或做工。

    年初九拜天公,是福建人每年最重视的一天,答谢天公过去一年的保佑,也祈求新一年继续赐福。陈家四个儿子每年都分工合作,张罗购买拜天公的供品,五牲供品由妈妈负责,有猪、鱼、鸡、鸭、蟹,寿桃、米糕及红圆由岛上著名刘家庄黑糖碰糕亲戚供应。

    村民巧手制作大型的天公金元宝盆,祈求天公保平安。
    村民巧手制作大型的天公金元宝盆,祈求天公保平安。

    陈村长和儿子向记者介绍拜天公的摆设和供品代表的意思,孙子旁听,时而好奇发问:“为什么要摆这个?那个代表什么意思?” 36岁的陈家次子陈宗胜说:“其实,我们小时候也是跟着长辈拜天公,在一旁边看边学摆设和仪式,爸爸妈妈没有特地教,习俗自然而然代代相传。”新年中有不少习俗均强调必须尊重家族的长辈,建立长幼有序的观念,小孩潜移默化学习伦理道德和价值观,终身受用。

    38岁的大哥陈宗业强调,文化一定要传承,除了传统习俗必需传给下一代,籍贯乡音的传承也很重要。他10岁的儿子陈廷乐自小跟阿嬷讲福建话,同安话讲得很流利,相比之下同龄孩子已很少会说方言了。“传统文化不保留就会慢慢失去,跟中国相比,马来西亚华人的传统文化保留得更完整,是值得骄傲和珍惜的事情。”

    热情的当地居民欢迎外地朋友前来共襄盛举,感受五条港全年最热闹的一天。
    热情的当地居民欢迎外地朋友前来共襄盛举,感受五条港全年最热闹的一天。

    渔村景色可创商机

    五条港民风纯朴,仍保留传统渔村景色,近年因举办生活节和成为电影取景地点,开始吸引不少游客、艺术家和摄影发烧友前来探索。

    经营南方小屋民宿的李建明是美食节发起人之一,他觉得拜天公这个传统节庆文化能推动五条港的旅游业,有助于传统渔村转型。五条港近几年才开始发展旅游业,开发文化产业是传统新年习俗可发挥的另一项功能,吸引各地旅客前来观统,为社区创造新的商机,无形中也促进各国文化交流。

    凌晨12点燃放烟花与烧红炮,可以说五条港全年最热闹的,就是在这一刻。
    凌晨12点燃放烟花与烧红炮,可以说五条港全年最热闹的,就是在这一刻。

    报导、摄影:谭络瑜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