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你知道.你未必知道的基因算命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药”你知道.你未必知道的基因算命

    其实,无需算命师的专业,我们也能从自身基因探知关于未来的秘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近十年前,我曾和朋友一起算过命,记忆中算命师身材圆滚,笑起来眼睛被脸颊的脂肪挤压得跟猫眼一样细长,一边和我们说话,一边用手摆动一把扇子,有种“闯荡江湖”多年的慵懒。

    算命师看过友人的掌纹后,说他是个天生的状元,头脑很机灵,这恰好对应了多年后他的成就;而我眉毛齐整,命带贵人,这也准确预言了我后来念书时有幸得到的许多帮忙。这些事情究竟是纯属巧合,还是意味算命师真能窥探命运的图腾?

    其实,无需算命师的专业,我们也能从自身基因探知关于未来的秘密。这样的好奇心,促成了直达消费者的便利型基因检测服务(direct-to-consumer genetic testing),让消费者跳过咨询专业人员这道程序,直接通过提供此类服务的公司打造一套个人“基因简介”。

     这样的服务在国外已流行了超过十年,而且测试程序非常简单,消费者从网上系统确认订购及付费后,会收到一个唾液采集管,然后他们只须将唾液样本邮寄回去给公司便可以了。


     检测完成后,消费者会收到一份详尽报告,里头包括与各种人体特征跟基因变化的关联,可划分为疾病风险、药物反应、民族血统和身体的一些细微特点,例如耳垢干湿属性和头发的卷曲程度。

    这样的报告犹如“基因算命”,而且可能比算命师还精准。可是,我们对根据基因变异所估算出来的疾病风险,应抱持怀疑态度,因为目前大多基因研究项目的参与者都是白人,所以,根据这些研究成果所做出的预测可能不适用于亚洲人;有些风险基因的“开关”会因种族而异,所以在不同的族群里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在基因学里,我们将这样的现象称为外显度(penetrance)。

    基因相互作用影响最后结果

    另外,我们对于疾病风险的诠释还没有一个准绳,打个比方,笔者患上2型糖尿病的风险为14.9%,比一般人的25.7%低了10.8%。可是,这中间的差别,到底实际影响有多大?我是不是可以从现在开始就不需要做一个“饮食控”,不用管住我贪吃的嘴,任性乱吃?(注:笔者所做的基因检测已经是六年前的事了,所以这里提供的数据,可能和最新的科研成果会有些许出入。)

     基因和人体特征的关联,往往不是我们所想的那样直接简单;有时候,几个基因会共同“经营”一个人体特征。在这样的情况下,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也会影响最后的结果。

    笔者当年在完成了基因检测后发生了一件奇妙的事:我收到一个美国妈妈的私讯问我说,我和她刚领养的中国女孩基因相似,有没有可能是女孩的亲人?由于当时有点忙,我给了她一个不痛不痒的回复后,便没有对这件事多加跟进。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现在回想起这件事,我不禁好奇女孩生活过得怎样?如果当时我积极些,不知道会发展出怎样的缘分和趣事?可是,无论是算命或基因检测,都给不到我一个答案了。

    蔡应伟——毕业于国民大学。曾服务于士拉央医院,后赴纽西兰修读基因学博士学位,钻研基因组合与药物反应关系。现为国立大学药剂系讲师兼研究员,亦为执业药剂师。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