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朝骥:泡菜与沙爹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廖朝骥:泡菜与沙爹

    在安邦再也一带有一个韩国人社群,里面几栋公寓的居民大多是是韩籍人士。公寓旁的两排店屋有多家韩式餐馆、杂货店、租借录像带中心、英语学习中心及教会等。走进这个社区,抬头看到的都是醒目的韩语招牌,有者都没有英语或马来语的翻译,迎面而来的居民都是韩语交流。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我爱吃韩餐,常来这里,对这个社区韩国人数之多,觉得很好奇。我问了一些在安邦的朋友,大家猜测是韩资外企或工厂聘用的韩籍专才,但有那么多韩企吗?

    早在60年代,就已有韩国人到马来西亚来,当时人数不多,三十至五十之间,有者来马来西亚学习较新的科技,有一部分是医生,来马来西亚执业。自90年代开始,韩国人来马旅居的人数逐渐增多,马来西亚第二家园计划提供的签证便利,让来马旅居、暂居的人数节节上升。目前在马的韩籍人数接近2万多人。除了少部分是工作、生意来马之外,其实大部分是为了儿女的教育而来。

    今日的韩国村

    前天全南大学的金珠雅博士来访,在沙爹肉香缭绕的闲谈中,为我们讲解了一段韩国人移民东南亚的故事。韩国的家长如亚洲各城市的家长一样,视学习英文为小孩竞争力的一环。碍于韩国国内没有说英语的环境,国际学校或到欧美澳纽留学都不是中产阶级可以负担的选项。韩国家长首先选择了菲律宾,自80年代开始,陆陆续续就有多位家长将孩子送往菲律宾国际学校,妈妈也过去陪读。

    菲律宾的气候,缓慢的生活步调、廉价的日常消费、相对便宜的学费与学习英语的环境,吸引了更多韩国妈妈带着孩子前往菲律宾就读国际小学或中学。


    子女来马读书

    但是菲律宾的治安不好,使得这些妈妈再次出走。原来新加坡是更好的选择,但是生活成本及学费让她们打了退堂鼓。有些妈妈选择来吉隆坡,发现吉隆坡无论在气候、生活水平、说英语的环境及国际学校的费用等,都符合她们的预算。安邦路是各国使馆所在地,现有的国际学校多,社区文化颇有国际大都会的感觉,英语是日常用语。

    因此一传十、十传百,这些韩国妈妈都到了安邦路一带,逐渐在其中一个社群居住,成为今天我们看到的韩国村。

    近年来韩国村有一些变化,基于安邦社区的治安亮了红灯,有些妈妈们移居到白沙罗(Damansara)及满家乐(Mont Kiara)一带。此外,马来西亚高尔夫球收费原本比韩国便宜太多,加上马币贬值,吸引了许多中产新贵在韩国冬季时到马来西亚来过冬,学习高尔夫球。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