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见闻】tuak酒香满祝福 沙贝琴声逐梦雨林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心见闻】tuak酒香满祝福 沙贝琴声逐梦雨林

    干一杯,干一杯,欢迎你,祝福你!拿出自酿最好的美酒与客人分享,是砂拉越原住民热情真诚的雨林待客文化,饮下的不只是酒,还有满满祝福。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李哲林(Evan)希望用音乐创作,唤起人们对婆罗洲土地上各种议题给予关注。
    李哲林(Evan)希望用音乐创作,唤起人们对婆罗洲土地上各种议题给予关注。

    “Gayu guru, gerai nyamai, lantang senang nguan menua, Ooohaa~ ”伊班语的祝酒词,意为祝你生活顺利,身体健康,平安幸福,“Oooha!”就像华人喊的“饮胜!”没有尝过米酒,可不算到过砂拉越呢。

    在Play! Klang Coshtel举行的Play!婆罗洲热带雨林精酿酒与音乐会上,婆罗洲之子音乐创作人李哲林(Evan Lee)与宾客品尝自酿的tuak,也弹奏传统沙贝琴(sape)和唱自己写的歌。

    来自雨林的乐器沙贝乐声让人仿佛听见虫鸣鸟叫,潺潺河水,瀑布倾泻而落。“我是寻梦的犀鸟,找属于自己的巢,飞过山林低又高,终于迷失在城郊……”《迷失犀鸟》是Evan的创作,以犀鸟为主体描绘失落与失去自我的逐梦人,渴望找回真我,但回家的路找不着,过往山林也不见了。

    呼唤年轻人返乡


    许多婆罗州之子身上流着不同种族血液,来自砂拉越尼亚(Niah)的Evan父亲,有马兰诺(Melanau)血统,母亲是客家人。他对原住民文化并不陌生,真正接触原住民音乐却比较迟。念学院刚开始玩音乐时,喜欢的是摇滚流行乐,弹电吉他。一次机缘之下,在街上看到原住民弹传统沙贝琴,被有如大自然灵魂的乐声打动,开始研究原住民音乐,并坚持在每一首作品里加入沙贝琴弹奏。

    他在2017年与婆罗洲之子乐队在爱国歌曲创作比赛中,以创作曲目《谁是你啊谁是我》夺得总冠军,之后创作《我是迷失的犀鸟》,其他的作品有道地多元文化色彩的《吃榴梿》,关注雨林被破坏议题的《梦˙川》,婆罗洲节奏文化《丰收祭》等。

    新作《Pulai》写给离开家乡的人们,“Pulai”是伊班语“回来”的意思。“背井离乡的青年,你们还好吗?被迁离祖地的村民,你们可好啊?……Pulai回来,田野中,田野中,人不再Bumai,记忆中,记忆中,饭香已不在……”

    砂拉越有近一半人口,在西马和新加坡工作,离乡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呼唤年轻人回乡,需要有让他们回乡的理由。Evan相信,人类都有权利追求更好的生活, 向往发展并没有错,但应该在发展和传统农耕文化之间找一个平衡点。他惋惜的是年轻一代只顾追求文明科技,而不知自身文化的价值。砂拉越高原米品质优良却不被国人所识,传统稻农生存不易,越来越多年轻人不愿当农民,未来种稻文化和米酒文化也会慢慢消失。

    坡上的村,潺潺的河,田野间午休的人,你们可好?
    坡上的村,潺潺的河,田野间午休的人,你们可好?

    沙贝琴声逐梦雨林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Kitai Anak Borneo(简称:KAB。伊班族语为“我们是婆罗洲的孩子”)婆罗洲之子是砂拉越本土乐团,成立于2017年。所有团员皆来自婆罗洲:主唱Evan李哲林、沙贝手(Sape)Rambo蔡阿保、吉他手Richard李俊豪、贝司手为Mahendra Suhartono和鼓手神秘面具人Nadai拿戴。

    音乐风格:KAB婆罗洲之子,顾名思义,就是一组以婆罗洲文化与道地色彩为主的乐团。他们的音乐集合了婆罗洲艺术与现代流行乐的元素,为中文音乐圈带来不一样的风景。至于词曲创作方面,他们会以本地口语与道地生活为创作核心,讲述本地人的喜怒哀乐、节庆和生活点滴等。

    成立过程:2017年8月11日,在茨场街举行的爱国歌曲创作比赛,KAB五位成员首度合作并在这场比赛中以主唱Evan创作的曲目《谁是你啊谁是我》,夺得总冠军和最佳作词与最佳编曲。

    赛后,由于编曲充满婆罗洲的元素,所以得到东马人尤其原住民同胞的赞赏。他们鼓励KAB以本地中文乐队的身分,继续带出婆罗洲元素的音乐。因此,KAB决定以乐团的模式创作更多道地的音乐,乘着冠军歌曲《谁是你啊谁是我》MV的发布,让人知道这组来自砂拉越本土中文乐团的诞生。婆罗州之子YouTube官方频道:Anak Borneo。

    来自雨林的乐器--沙贝(sape)和婆罗洲精酿酒(tuak)。
    来自雨林的乐器--沙贝(sape)和婆罗洲精酿酒(tuak)。

    【婆罗洲之子】中文乐团 传扬原住民文化

    唱完一曲,再唱一杯,有音乐,就少不了酒。李哲林跟大家分享婆罗洲米酒文化,砂拉越达雅族生活里面少不了酒,文化和习俗都与酒息息相关,无论工作、庆典、红白事、米灵祭祀都要用到酒。Tuak为由糯米加酒饼发酵而成的米酒,此外能用来发酵酿酒也有木薯、黄梨、薏米、玉米、甘庶和水果,还有天然Ijok树酒。

    通常1月酿的酒,6月丰收节拿出来招待亲友,一起分享同欢共乐。“到长屋做客,原住民一定会热情端出最好的精酿酒请客人喝,真心希望你接受他们祖灵和大自然的祝福,带着敬仰的心,你会喝到满满正能量和祝福。”

    “原住民年轻一代慢慢被城巿化和现代化,现在越来越少年轻人学酿酒,甚至喝tuak的年轻人也少了,一是因为转信其他宗教,二是改喝啤酒洋酒。”别让老祖宗传下来的古老智慧消失,这是他最想透过音乐和米酒传达的讯息。

    没有到过砂拉越的西马人,只能想像在音乐、歌舞、美酒、美食的长屋欢庆丰收节情景!Play! Klang于上周(9日及10日)举办两天《Play! 婆罗州--拉让江文化巡礼》,把巴生文创故事馆摇身变成婆罗洲体验馆,把雨林音乐、精酿酒、烤肉、福州料理、农场肥皂工坊等带到西马,婆罗洲之子Evan更不忘分享雨林沙贝演奏。盼望未来有更多交流。

    分享东马歌舞美食

    把东西马分隔的不仅是海洋,更多是因为缺乏文化交流形成的隔阂,分享音乐、食物和美酒,瞬间将彼此拉近。

    砂拉越有超过30个原住民族,很多城巿华人连伊班和比达友族也分不清,习惯把原住民叫做“拉子”。“拉子”是带有贬义的称呼,等同“山番”。Evan解释,有时原住民也会自称“拉子”,在砂拉越种族关系并不像西马般敏感,各族人可以同桌共餐,也可以互相开玩笑,相处融洽。

    因为不了解,所以有刻板印象。一般西马人觉得原住民教育程度不高,其实原住民有不少外国留学回来的知识分子,并重视下一代教育。另一刻板印象是原住民都爱喝酒,酒是原住民传统生活里重要的文化,随着现代原住民生活渐被同化,喝酒的人也变少,唯每年丰收节肯定少不了喝酒助兴。

    婆罗洲之子是马来西亚少有以本土原住民文化为主,流行音乐为辅的中文乐团。
    婆罗洲之子是马来西亚少有以本土原住民文化为主,流行音乐为辅的中文乐团。

    砂拉越各族相处融洽

    《丰收祭》

    词曲:李哲林

    山一边的那村庄 是我家

    热闹歌舞将破寂静日常

    兄弟姐妹就要回家

    就算一路泥泞难行

    也要喝到妈酿好的Tuak

    丰收来祭祀 感谢神灵

    这杯米酒 祈求歌舞升平

    Bah bah bah

    Oooha

    Tara tara tara ooo

    Aramaiti

    跳一段英雄之舞 来庆祝

    铺上草席迎接神灵眷顾

    兄弟姐妹就要回家

    就算江水涛涛拦阻

    也要回到家喝妈的Tuak

    一饮去晦气 祝福降临

    再来一杯 朋友一起开心

    Bah bah bah

    Oooha

    Tara tara tara ooo

    Aramaiti

    报导:谭络瑜
    图:受访者、Play!Klang提供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