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着挪动孩子的感受位置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试着挪动孩子的感受位置

    大人们总说孩子不懂事,很多道理大人该说的都说了,孩子就是听不进去,而且越说孩子情绪反弹越大,于是有越来越多人来询问,该怎么和孩子沟通,孩子才能明白大人的意思?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在与孩子沟通前,先让我们暂停在“沟通”这个词句一会儿。何谓“沟通”?我们是否对“沟通”一词误解了什么?沟通真正的意思究竟是什么?

    且让我们想像一条渠道(管道、水沟),里面没有任何垃圾或障碍物,当水在这个渠道灌入是可“自由”流动,“来”和“去”都非常自如流淌,这就叫“沟”“通”。换句话说,在这条“沟”渠里,水流动时是“通”畅无阻的,不但可流过来,更可以流过去。

    意思是什么?意思就是,我们大人所谓的“沟通”,只是想叫孩子“听话”,这不是沟通,这叫“强迫”。真正的沟通是,大人说的话,孩子听进去了(水流过去);孩子说的话,大人也听明白(水流过来),这才叫“沟通”。

    既然我们明白沟通真正的意思了,那么在和孩子沟通时,我们应当能体会孩子的话(水)要流向大人的耳朵里的重要,这才是沟通的关键。


    明白这层意思,让我们进入实例说明,会更清楚我在执行与孩子沟通的方法。

    某天,三三生病了,咳得严重。晚上,三三向我发出求助讯号。

    三三:“妈妈,你能抱着我睡吗?”

    我:“当然可以。”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我伸开双臂,想要给三三安稳的拥抱,但三三摇头了。三三:“我要你坐着抱我,我要坐着睡,因为躺着睡我会一直咳嗽。”

    我点点头,立刻坐起身便将三三抱起,放在我盘坐的脚上,让她靠在我的胸膛前,坐着睡觉。没多久,妹妹川川便抗议了。川川:“妈妈,为什么你可以抱着姐姐,我也要抱抱。”

    我:“姐姐病了,她很不舒服,所以我抱着她,让她睡一会儿。”川川眼眶泛红:“妈妈你不爱我了,我也想要抱抱!”

    我:“我很爱你,但妈妈现在不能抱你,现在姐姐咳嗽很严重,所以妈妈得抱着她睡……”

    川川:“妈妈,我身体也不舒服,咳咳(假咳),我也要抱抱。”现在,争执眼见就要四起,沟通无效,因此先在这里暂停一会儿。我们来检视一下,这样的对话里,大人的观点与期待是什么?孩子的观点与期待又是什么?

    大人观点:

    (1)大人只有一个人,所以拥抱也只有一个,因此这个拥抱,父母自然会希望可以帮助比较需要的(生病)孩子。

    (2)对于没生病的孩子,大人们也抱持着期待,期望没生病的孩子要乖,要懂事,要体谅大人,要理解大人的行为背后,都有其原因。

    孩子观点:

    (1)姐姐被妈妈抱着睡,自己却必须一个人躺着,我也期待妈妈能抱一抱我。

    (2)妈妈抱着姐姐,拒绝抱我,妈妈偏心,妈妈只爱姐姐,不爱我。

    (3)我渴望被爱。

    有来有往才是沟通

    我和川川,各伫在沟渠的天涯两端,我的理性(道理)流不过去,她的期望(渴望爱)流不过来,这是最佳的“错误沟通”示范。该如何把沟渠里头的障碍物疏通,把我的感受说出来让川川听得懂?而川川渴望被爱的期盼也能被满足?

    其实,只要透过对话的引导,并且试着挪动一下孩子的位置,我与川川的期望便会畅流无阻朝对方奔流而去。

    以下示范如何透过对话,挪动川川的位置(立场),让川川改变观点。

    我:“川川有看到姐姐在生病吗?”

    川川:“有。”

    我:“川川看姐姐生病,你觉得她是很舒服,还是很不舒服?”

    川川:“我觉得姐姐很不舒服。”

    我:“川川想帮生病的姐姐吗?让姐姐变得舒服一点?”

    川川:“好啊!要怎么帮姐姐?”

    我:“姐姐说她希望妈妈抱着她睡觉,你觉得要怎样帮姐姐比较好?”

    川川非常认真地思考了一会儿,跟我说:“妈妈抱姐姐没问题,我可以帮忙。妈妈,你抱完姐姐,也可以抱抱我吗?我也想要被你抱!”

    我因为适时的把川川位置挪动,让她从原本只是索讨爱的立场,挪动到一起照顾姐姐的岗位上,她因为观看的角度不同,对原本事物的看法自然也会跟着改变;而川川的改变,让她的姿态也跟着变柔软,因此在面对她的期望,我很自然就允诺,等姐姐睡着,我会抱她一会儿。

    因为彼此的话语都通行无阻传递给对方,而且彼此都调整自己的处理方法,适时化解了原本“沟通障碍”引起的“对峙”窘况,这便是“沟通”的真谛。

    有时候,大人的沟通是强迫式的,只要孩子乖乖听话,这自然会让孩子产生反弹。如何在沟通有障碍时,试着挪动孩子的位置,甚至,挪动自己的位置,让彼此都能同理对方感受,取得一个有来有往,有听有说,有接纳有体谅的过程,才是亲子“沟通”良善的真正关键。

    李仪婷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