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来,音乐与我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那些年来,音乐与我

    渐渐的,我对音乐欲求不满,开始听稍微不一样的艺人。猪头皮的饶舌歌、黄舒骏的创作、李宗盛、罗大佑、黑豹唐朝的中国摇滚,马来西亚的海螺新韵奖,日本流行音乐如Chage&Aska、工藤静香、中岛美雪……不过这些音乐和我学钢琴演奏的音乐,似乎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东西……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听音乐这个习惯,我不是从小就养成的。虽然从小就学琴,不过并不因此对音乐的感受特别敏锐。儿歌、顺口溜、卡通音乐这些免不了是童年的插曲,家后面叫我起身上学的宣礼,也算是我的音乐洗礼;广告曲、宝莱坞电影煽情十足的配乐,也为我懵懂的童年配音。更大的影响是来自妈妈煮饭做家事时,我逃不掉的广播音乐——那时候叫做“第五台”:益宝多绿藻照顾我的健康……音乐大师张平福的嘟嘟嘟恰恰套在所有的编曲上,或者Follow Me李俐青人美歌甜。当然不时有听到姚莉、白光、邓丽君等。

    在古城,也不知道有谁家签订丽的呼声,来吉隆坡后听到其他人提起,我倒是没特别的感动。不过,那时代的老歌、新歌还是听了不少。这种渗入血液里的歌曲,就变成我自身的文化了。

    那天和友弟在新加坡演出的南洋老调音乐会,跟我同龄的朋友欣赏了音乐会后大叫:“我真不敢相信,我竟然懂得所有歌曲的歌词,一起跟着旁边的婆婆一起唱!”


    这就是我们共有的记忆文化吧!她想起她的保姆、阿姨、叔婆,而我想起厨房里和妈妈的时光,就单脚站在那里,跟她聊有的没的,然后空手夹起她刚煮好的咕噜肉偷吃,背景少不了第五台的音乐。

    记得小时候,根本没认真去听这些曲子,偏偏这些曲子就钻入了意识里,甩也甩不掉,然后在国外学习爵士乐时,这些老调就成了我下意识去追寻的声音,用来做音乐的材料泉源,也是我可以和母亲沟通,最亲密的声音。

    从巫启贤走向更多人

    严格说来,我对音乐还是无缘,直到堂哥给我一卷巫启贤的卡带。我很喜欢分析,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我开始热心听音乐。是时机成熟了?那卷录音带特别好听?我体内贺尔蒙到了那个时候,激发了我对音乐的饥渴?发育时期的叛逆?我记得那卷录音带,是我反覆聆听的音乐,不过说起来,完全想不起到底是什么歌了。

    世界开始进入四大天王时代,我也踏入初中,从男校转到混合学校,近距离接触不可思议的异性,尴尬得很。开学后前两个月,完全没有跟女生说过话。那是郭富城的对你爱不完的世代,我也留起那个扫把头,如此这般两三年一直到被老师当众羞辱觉悟之下,剃掉多年的苦心。无他,这样的头发只有自己觉得酷。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那个时候很热心听四大天王和Beyond的歌,零用钱都存起来买卡带,两个星期的零用钱,不吃不喝可以买一个,收藏渐渐多起来。记得一个早上,要好的女同学进来班级哭了,黄家驹在日本综艺节目舞台上摔下来死了。那算是一个时代的终结吗?

    虽然我没有很喜欢他们的音乐,倒也不否认他们的影响力:现在跑商演,不时还是遇到喝醉酒的20到40岁的男人,亢奋要唱《海阔天空》。渐渐的,我对音乐欲求不满,开始听稍微不一样的艺人。猪头皮的饶舌歌、黄舒骏的创作、李宗盛、罗大佑、黑豹唐朝的中国摇滚,马来西亚的海螺新韵奖,日本流行音乐如Chage&Aska、工藤静香、中岛美雪……不过这些音乐和我学钢琴演奏的音乐,似乎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东西。我多希望我可以将我喜欢的曲子弹奏出来,不过我就只能够在键盘上面屠宰着一首又一首应付考试的古典音乐,而无法实现我喜欢的音乐。

    慢慢的,音乐是我想从世界逃离时,最好的隐身私密空间。耳机塞进耳朵,可将外面的景色都隐蔽,头脑跟着音乐,跟着歌词,跟着歌声离开古老小镇,飞去皇后大道东,飞去挪威的森林,飞去寂寞难耐的台北,反正当时的我极想离开小镇,又不敢离开小镇,又矛盾的眷念小镇的一切。

    家里窜流的冰冷空气,不安的心情,按捺不住的贺尔蒙,都靠阅读和音乐来安抚。后来的后来,班上一位女孩和我谈得来,我们都在谈什么?音乐。那是让我靠近她的方式,我开始练琴,钢琴老师都吓一跳,这家伙竟然主动练课外的曲子,突然间对音乐那么有兴趣。

    婚宴歌台上的爱情音乐

    上了小学的我,虽已学了音乐两三年,但在这方面并没有特别的出众。因为学琴的成绩太差,考级都只是刚好及格。如果真要想起那时候学琴的印象,不是被老师用尺敲手指,或她穿了高跟鞋踩我的脚,或背了几个月还是背不上来的调号,或者到高级酒店去考试,冷得不得了的等候室,还真的没有其他可以威水的回忆。就连朋友生日时我都帮不上忙,学了几年钢琴,连生日歌都不会弹啊!不过,最后依然得继续学下去,至少老爸认为,开始了的事就要完成。

    五六年级时,开始有了成就感。那时候的小学不是有音乐课吗?吹木笛、口风琴那些,我是少数可以随意吹出一些曲调的学生,同学们任意点歌,从香港电视剧上海滩的主题曲,卡通节目开幕曲,儿歌到校歌,随点随吹,众乐确实比较乐啊!

    记得这时候最流行的音乐是来自小虎队:“飞呀飞呀看那红色蜻蜓飞在蓝色天空,游戏在风中不断追逐它的梦……”不过我还没有对流行乐上瘾,那时候我比较熟悉的,反而是父母亲喜爱的《一剪梅》“真情像草原宽阔,层层风雨不能阻隔。”

    五年级的小屁孩懂得什么爱我所爱,无怨无悔。不就只是婚宴上,大人卡拉OK爱唱,小屁孩就听了。那个年代是充斥着不入流的卡拉OK伴唱,配上唱歌跑调的安哥安娣,唱着70到90年代的流行曲,从Paul Anka到Carpenters到凤飞飞。虽然在婚宴上,总觉得这些音乐好吵,不过那些My heart goes sha la la la la,还是在心中留下痕迹。

    特约/郑泽相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