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现场】夏曼蓝波安——翻译海洋的男人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学习现场】夏曼蓝波安——翻译海洋的男人

    不是学习文明,要学习虔诚。”夏曼蓝波安自认不是多产,因为对汉语不熟悉,因为语言的转换他的脑袋会钝。优质太难觅得,劣质却到处都是,一个人要成为太容易,可要成为有骨气、有胆识优雅或傲慢的,却不是容易的事。“生命的旅程,你要经过多少翻山越岭,多少草原,多少惊涛骇浪,都是自找的。”好一直都在发展自己的视野,从身体开创一个世界。好的要身体力行看到社会的不公不义,看到社会的好与坏及灰色地带。这便是夏曼蓝波安口中,学习虔诚的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特约:梁馨元 摄影:卢淑敏

     

    夏曼蓝波安以《冷海情深》、《天空的眼睛》、《航海家的脸》等作品登上文学殿堂,以文字带领读者认识海洋,这野蛮、野性的男人也为所有人诠释何谓“海洋文学”!

    这个从有海的地方来的男人,对室内有一百种不适应的理由。访问进行到一半,他从冷气的室内移动到大厦外,在停车场面前的石砖席地而坐。城市车辆流动的引擎声,仿佛喧嚣急躁的巨鲨,几乎把他的声音吞噬。

    夏曼蓝波安是台湾达悟族,他少年时期去到台北以后,32岁再次回返他的原生岛屿——兰屿。“我的民族的岛屿是一个被歧视的岛屿”,在那里有最差劲的老师,最差劲的军人、警察,是一个连台湾人都不常去的离岛。卫生状况同样不理想,常受恙虫袭击的苦难。而在那里,夏曼蓝波安长成了一个达悟族的黝黑少年,学习他民族的语言,根植属于他的海洋基因,养成了一对看得懂海性情的眼睛与听得懂海脾气的双耳。


    夏曼蓝波安在台北流浪了很长一段时间,很多时候都需要适应,就像把我们城市的人丢进大海一样,肯定也吓得要命。华灯璀璨、川流不息的城市对他来说,就像我们掉进了汹涌的海,里面都是暗涌与波涛。在城市的日子大多是为了学习,一开始到台东念高中,才知道也有许多原住民在那里,大家一同学习汉语,可是在课本背后,即课室外都说着不同的语言。当时年纪轻轻的他,首要学习的便是适应和人家相处。

    对于夏曼蓝波安来说,念书并不是为了功成名就,不是为了一纸文凭。“台湾的大专联考是政治环境的产物,大家在学校念书只是一个过程,最后大家都要在社会上奉献。一个一直在学习的人,他念什么学校都不重要,一直要努力修正自己的种种。”他只身从一个小岛考上大学,当时候的社会境况,考上大学是一件大事,大家都要放鞭炮庆贺,“可是谁为我放鞭炮啊,我的父母根本不知道大学,我考上大学对他们来说根本是一个难过的事情,因为又要离开他们了”,情况跟其他人完全不一样。他一直在学习,便是希望能通过汉字认识世界。达悟族在兰屿说着自己的语言,对汉语不大熟悉,而学习汉字便仿佛与外面接轨,“让我至少看得懂你在写什么,同时也让你看得懂我写的是什么”。这是一种相对性的交流,把他的思想、民族的思想也一并发扬出去。即使夏曼蓝波安是淡江大学法文系、国立清华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毕业,可他清楚知道,念书学的不该只有理论,而是永无止境的思考。于是在那个偏远离岛长成的他,才会开始思考改变自己,挑战汉人。

    夏曼蓝波安(右起)及阿妮斯阿蜜达对彼此的文学与创作观,交流对谈,由翻译家吴尚雄博士主持。

    我的身体就是海洋

    在台北流浪了很长一段时间以后,32岁那年,夏曼蓝波安再次回到兰屿,那个时候他的儿女已出生。他带着城市轻盈的包袱回去,才突然发现自己对自己的民族已然变得一无所知,就像初生婴孩一样。他的语言恶化,抓鱼技术退步,他便晓得是时候重新专注地对待自己民族的

    他重新捡拾记忆的贝壳,一样一样学起,恍然发现这个学习不仅充满乐趣,“这才是真正的海洋”。当时的他花了两三年时间天天潜水,一口气可潜二三十公尺深,还学习海浪的脾气,学习潮汐的性情。达悟族部落里的,所有娱乐与庆典都分阶级,比如我们平时看见的鱼,或许我们只晓得是飞鱼,是石斑鱼,是蓝尾冬,可是在他们眼里竟看出是男人吃的鱼、孕妇吃的鱼、聪明的鱼或是愚蠢的鱼。人类的聪明才智也有好有坏,鱼类也是一样。于是回到部落,他慢慢找回那些遗落的,属于民族那一部分的时候,“自己会慢慢越来越有自信、结实,中心思想也会越来越稳固”。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人家说《老人与海》是海洋的经典,可是对于夏曼蓝波安来说,那是骑士,或者励志。“海明威懂海吗?不懂。”大概海明威所认识的海,尚且还不是真正的海洋吧。达悟族的语言是从海洋中长出来的,像海底神秘的产物一样,每一字句或许不符合汉语或英语的语法,可能让汉人听不懂,可是却符合海浪的节奏。对他来说,“我的身体就是海洋”。

    《台湾与马来西亚短篇小说选2》收录了台湾小说家夏曼蓝波安、东年、黄春明、陈淑瑶、大马马来小说家阿兹曼诺町、阿妮斯阿蜜达、法蒂玛布苏与赛莫哈末扎契共8篇作品,由作家对译,共出版马来文和中文两种语文。

    每个民族的独特价值

    达悟族是没有文字的,可是他们都有语言,现今他们便是用彼此共同认知世界里的语言——普通话来沟通。从达悟族语言的声音转换成汉语,夏曼蓝波安从语言转换到建构小说做了许多努力,叙述的功力也是逐渐养成。达悟族的神话当中,语言是石竹人创造的,有的字在汉语语系中无法对应,或许一个单字便需要用十五行汉字来、描述。

    “星星”是天空的“眼睛”;“洋流”是海里的风,就像他之前提过的,高中时期来自四方的原住民聚集在一起读书,可是课本背后的语言不尽相同。每个环境,都有其独特声音,像草原在说话,海浪在低吟。“环境的声音会孕育的敏感度”,比如蒙古草原的一群在描述草原的美丽时,靠海的另一群自然比不上他们用语言素描草原的美。因为当一个人长时间处于一个环境,对环境的声音耳濡目染,他便可娓娓道来蒙古草原的辽阔与美,或者秋天、冬天落下的雪到底是怎样的细微声响。相反,“当蒙古草原的,新疆草原的跑到我们的海洋时,他一筹莫展。”一筹莫展的是看不懂海洋的人便觉得它是一潭死水,尽管海洋对夏曼蓝波安来说,便是身体的全部。

    环境的声音畜牧出区域,一群被环境声音圈养的人,忽然就听懂了自然对他们的耳语。区域、区域需要一个形成空间,有者强调地理因素,也有者主张人文精神因素,不止达悟族,新疆维吾尔族也囊括其中。说得简单一些,便是背景的差异,“每个民族都有特殊性的风俗习惯,是基本的价值观。”

    夏曼蓝波安提到,穆斯林祈祷时一定要对着天房卡尔巴,也就是在沙地阿拉伯的麦加城,这对于其他民族来说确实是不可思议的一项必要。可是对他,或是达悟族人来说,如果飞鱼季节到来,不做仪式就直接吃飞鱼,会让人心不安。如果把这些说法套上,便是个人的长处与优势。环境、生活背景赋予每个人或多或少相异的经历。而他这个来自海岛的,对于都市小说便是束手无策,从未在红灯区驻留的他,很难去思考游民在都市的生活状态。

    文明无高低之别

    中国古代用蛮夷来解说周边的少数民族,即使到今日为止,仍有人叫夏曼蓝波安的民族为“穿丁字裤的民族”。访谈期间,他不停提及“海洋被歧视”,“因为汉人看不懂啊!”直到他的小说《冷海情深》在经过浪涛波转的二十多年以后,最终成为台湾现代的经典著作,台湾人才开始认识海洋,认识鱼类,也同时认识夏曼蓝波安的民族。

    “西方人在解释自己的时候叫文明,解释非西方人叫野蛮,从我的角度来说的话,我是优雅的野蛮人,他们是丑陋的文明人,那些灰色地带谁去解释。”于是他在解释自己时,常像是词典为名字做注解一样:——“野蛮的男人,野性的男人”,完全不受任何人宰治。野蛮与文明往往是一体两面,仿佛银币,文明在前,野蛮在后,只有两面铸成一个银币以后才能发挥价值,这个银币才能变得有用处。

    每当有出版社要出版夏曼蓝波安的作品时,他坚决不让编辑修改文句,而是只能作校对工作,如果编辑改动当中文句,他必定将稿撤掉。于是一个思考专有名词“文明与野蛮”时,基本上是没有最后答案的,因为并没有一定的定义。西方浓厚的民族中心主义,即使古希腊人认为只有希腊人才是文明民族,所有人以说希腊语为荣,可是“没有法律的民族,就叫做野蛮的民族吗?”答案并非不一定,而是确切的“不是”。只能这样概括,“没有野蛮人与文明人,只有不同的”;只有不同,没有优劣之分。

    阿妮斯阿蜜达认为,作品被翻译成越多语言,文化的传播便能越广,才能谈得上种族凝聚与团结。

    传播广才谈凝聚团结

    配合2018年台湾光点计划,马来西亚语文局、马来西亚汉中心及驻马台北经济办事处联合出版《台湾与马来西亚短篇小说选2》。台湾夏曼蓝波安与马来西亚阿妮斯阿蜜达,便是这本合集的其中两位作者。这本书收录了台湾与马来西亚马来作品各四篇,并进行对译的工作,当中就包括夏曼蓝波安的《飞鱼季》及阿妮斯阿蜜达的《舞马奇遇》。

    围绕着“、家庭与爱”的这本合集,阿妮斯阿蜜达的《舞马奇遇》是一篇融合马来传统与神话色彩的小说。提及这篇作品时,她手舞足蹈了许多舞马的动作——“这些都是我的真实经历”。她带着一群学生到偏远的乡村,对据说存有巫术元素的舞马表演进行研究,把收集回来的资料枝节整理裁剪,让故事的结局小说化。“我们永远都要把结局、答案留给读者啊”,这句话,阿妮斯阿蜜达用极温柔的语气,一字不漏地在整个访谈中重复了三遍。

    “马来西亚种族之间坐着太多的鸿沟”,大家不曾了解异族的与习俗,便无法达到包容或接纳。阿妮斯阿蜜达认为,作品被成越多语言,的传播便能越广,才能谈得上种族凝聚与团结。

    夏曼蓝波安的《飞鱼季》,则是他1990年从台北回到兰屿生活的早期作品。回到兰屿的他重新学习潜水、捕鱼,重新把根植体内的海洋基因唤醒,学习做一个真正的达悟族男人。“劳动”的意象与意义似乎贯穿了全文——捕鱼、航海、拉网……“这就是我所要追求的,用劳动(传统工作)累积自己的社会地位,用劳动深入探讨自己的文明过程。”

    大概以后看见海,不会再是那个纯粹、温柔的一片蓝色浮动镜面了,上面还倒映着民族的文明起源。大海载着浮梦,海浪豢养记忆,海虽冷情却深。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