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见闻】我的死亡我做主 三大传承话生死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心见闻】我的死亡我做主 三大传承话生死

    “你怕不怕死?”人类应该是不怕死的,早在几千年前至圣先师孔子就说过:“未知生,焉知死。”我们对于死亡有太多的未知,所以光是凭空想像,就让我们恐惧万分。马来西亚发展基金会邀请大家检视自己的内在,察觉对于死亡的认知,特别在6月16日举办“我的死亡我做主”教育座谈会,并邀来三大传承法师心灵对话,有南传昭坤庆长老(Ajahn Keng)、北传开印法师及藏传热腾仁波切,畅谈生死面面观。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昭坤庆长老

    南傳

    昭坤庆长老:死亡只是一刹那 好像一个人睡觉

    昭坤庆长老(Ajahn Keng)于2018年带领僧团徒步行走,借此训练僧众的心志及毅力,及让大众有更多机会亲近的僧众。尤其在今年头,昭坤庆长老更带领了来自新马泰印三十多位僧众开启“千里法行”,一日一食,经历接近2个月的时间,从泰国南部,徒步走到新加坡。沿途一千多公里的路程,僧团随缘住宿,托钵化缘,让许多为未曾接触的大众,有机会认识佛法的真善美。

    走遍千里的昭坤庆长老对“我的死亡我做主”讲座别有一番体悟,“我们的心是能操控物资的,我与三十多位僧侣开启‘千里法行’,凭着毅力与心志来克服恐惧,心能胜过物资。”

    “只要我们回头看,人们苦的原因,那是内心,不是外在的问题。例如很多人成功,还是闷闷不乐,很苦,要去找朋友喝酒,怕寂寞用钱买朋友,这就是所谓的‘猪朋狗友’。而一个能够打坐的人,就像我们这些出家人,单刀匹马,很孤独的一个人,可以在山芭里面修行,我们生活最基本的东西只是一个钵而已,我们以什么来平衡内心的要求呢?就是喜悦,从定中找到喜悦,那就是我们的戒律。”


    守五戒,活得心安

    请问师父:从定中所找到的喜悦,可以超越我们老来面对身心败坏的痛苦吗?

    喜悦来自于明白、看到苦的起因,原来是我们的心;自己的执着所造成。这样的喜悦,从戒律而来,以戒为师,它肯定可以超越生死。”看看生命里如果去掉无关轻重的旁枝,那在我们去芜存菁后的生命里,还剩下什么? 有没有些什么,是我们真正在乎,却没有及时去做的事? 何谓生死的尊严?

    每一个人,每一个众生会生在世界上,因为每一个众生都有贪嗔痴的因素,因而轮回做人,或投生到恶鬼道、畜牲道等,都是因为这个业的关系。佛陀说道:‘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那这个善业要怎么去做?通常我们明白的是做好事,心肠好就可以了,为什么很多人还是会犯罪?那是因为他们不懂五戒:即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这五戒,才能让我们活得心安理得。

    对于一个修行领悟的人会觉得死亡并不可怕,死亡只是一刹那,好像一个人睡觉,去了一个很好的梦境,我们叫做极乐世界或天堂。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当死亡来临,我们不一定要经历过身体病痛的折磨而死,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业,杀生业重就必须经过这样的痛苦,就好像我一位出家的朋友,他的车跑得好好的,却遇上车祸,被一辆货车撞到,他只是身体部分的骨头被折断,没有流血,没有受伤,就这样往生。所谓修行,就是在面对一刹那的车祸时保持正念,我们的心是很安稳的,保持宁静的心度过,整个程序是不慌张的。

    及时行孝行善

    “所谓死的尊严,不是坟墓很大,很多人来参加葬礼,报纸刊登很大,这个不是尊严。我们所讲的尊严,是做一个对自己有负责任的人,对自己有慈悲心,这个就是尊严,懂得知恩、感恩、报恩,懂得牺牲。佛陀就是最好的例子,成了佛还是这么辛苦,从一个城到另一个城去讲经说法,没有考虑到自己的劳累,这就是佛陀的大慈大悲。他的大慈大悲,他的智慧功德,值得我们学习。”

    我们要如何不怕死?如何把最后这段时间过得很好?人都要转身,总是希望自己留下一个漂亮的背影……

    其实,死亡只是这个心离开这个身体,如果要做到不执着,就要修行‘四念处’,你就会明白死亡没有什么可怕,还要执着些什么呢?

    “佛陀说过,作为子女的要尽力行孝,我们可以为往生者作善事,回向功德给他。最近有一位老婆婆,叫我到她家,她要作供养袈裟的功德,没想到我在她身边诵经不久,老婆婆就很自然、安详的往生了。”

    行孝,行善,要及时,这样我们不用走到人生尽头的那一天,就可以看见生命里的愉悦与平静。

    开印阿阇梨

    北傳

    开印阿阇梨:如员工到了月底 等待老板发薪水

    开印阿阇梨将以巴利生死观,切入“我的死亡我做主”座谈会。开印阿阇梨于1987年依止槟城洪福寺文建长老披剃出家。早年曾随继程长老、修静长老、圣严长老、印度葛印卡老师修学禅法,后来更于缅甸最高大业处阿阇梨帕奥禅师座下接受数十种奢摩他与毗婆舍那禅法之训练,具有指导过一百多阶次密集禅七的丰富经验。

    死亡是千古以来,人类不轻易触碰的生命难题,请问开印法师,我们如何不怕死?

    “在经典里,舍利佛关怀病重的比丘,舍利佛引用譬喻说道,一个修行人或阿罗汉尊者,对于死亡的到来,并不会等待这一天,对这一天的到来,也不会排斥。他不会贪生怕死,死亡就如一个员工到了月底,等待老板发薪水一样的自然,他不会迫切等待这一天的到来。这一天的到来,他也不会排斥。所以,徒要珍惜生命,积极行善。

    “所谓生死的尊严,广义上是指生命中我们如何有生之选择的自由,乃至死亡选择的自由。佛陀知道众生有生老病死,才开始这个缘起法。佛世尊的出现,就是要让众生能够体悟到生死,这就是的核心。

    “往生者是否能够往生善处,这个才是广义上的尊严,让当事人有自己选择的自由,但是这个自由,从佛法来看,是要符合正见的。比如说,自杀也是选择自由;安乐死也是选择自由,这样一味有选择自由,是不符合正知正见的。临终者往生之后,能投到善道、善终及善处,而往生者的家属也得到教育上、知见上有很好的启发,一家人也得到安心,这个就是更圆满的尊严。”

    生与死,迟早都会遇到

    请法师再进一步开示,人可以为生命的终点,在事前做些什么准备?

    谈死,也谈生,以“生为缘而有老死”缘起支的一部分,清楚明示这一关系的实义。要想进一步确立“如实知见”及“法住智”,也得从此切入。

    “一切有情有生而无不死”。死亡只是一期生命中的断绝,在未断尽轮回的无明及有爱,有情仍会“有死而无不生”,无止息轮回下去。

    生与死,是每一个人都会遇到的问题,尽早做足这方面的准备功夫:

    1.彻知异熟(果)于造业(因)。

    2.善用现有异熟资源,累积善法。

    3.广修福业,确保来世不堕三恶道中。

    4.亲近三宝,通达缘起,得法住智,究竟涅槃。”

    热腾仁波切

    藏傳

    热腾仁波切:认知死亡 方是修行开始

    何谓生与死的尊严?请热腾仁波切谈谈,生从何处来,死往何处去?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得要想是从什么样的角度去谈。从不同领域和不同角度来理解生命的一些诠释。因为我们是凡夫,我们总是说,我们讲的是真的。在而言,讲得真和讲得假其实并不重要,因为有些我们把它当真了,那才是假的东西。

    从生命的角度来说,生与死的尊严在藏传看来,生命本来是有使命而来,因为他有着一些自己的“愿”,有他希望发生的事情。我们在生死这个过程当中,有些人是按着自己的愿,即使是遇到再多的困难,他会记住自己的这个愿,并且把这个愿落实到实践当中。我们把这样的一种愿,称之初心。初心的愿和实践的行——我们从“愿”和“行”去谈这样的问题。

    那么,生从何处来,死往何处去?这个问题有点像你昨天、今天从哪里来,明天又去向何处?其实是一样的答案,因为从的轮回的观点来讲,我们从哪里来可能就是一个转圈的问题。我们从哪里都来过,所以我们可能会去向任何的地方。不过,虽然“来”和“去”是一个续流,但是能不能改变它的方向,取决于我们此生如何对待我们的生命。

    要改变生命的方向,在里面,我们就称之为修行。

    生死只是一个交替

    请谈谈徒的生死观。

    在藏传里边有种说法:修行最好的人,他是期待着死亡。因为对他来讲,死亡并不是一个伤心和失落的事情,死亡恰好是验证修行者最好的一个考试。

    那么,中等的修行者他并不惧怕死亡,因为他觉得这是一个自然规律,也没有什么可怕的,而且在生的过程当中,他已经做好了太多准备,生如何轻松,死就更为轻松。所以,中等的修行人对死是无惧的,也就是“无有恐惧”。

    那么,最次的修行人,起码也是对死没有任何遗憾。他觉得生是为了验证死,死是为了再次而生,所以生死只是一个交替。

    因为这种生死观,他就不会去纠结和执着在生死之间看到的所有和摸到的所有,和认为自己拥有的那些东西。所以这就引发了第三个问题——如何面对死亡、死亡的准备工作。

    准备足,安然面对

    如何面对死亡?死亡的准备功夫。

    其实,徒从接纳无常这个概念开始,一直在为死做准备。也就是说,当一个人知道死是可以在任何时候发生,他就会提高生活的价值,因为他觉得这是一个无比珍惜的事。所以当一切变得很不容易的时候,徒每一天应该是过得非常喜悦。

    但是,当死亡来临的一刹那,我们更为喜悦,因为我们已经为它准备了很久,就像一个考生,他一直努力地学习,很享受学习这种精进和努力,但是他更享受考试的一刹那,因为他觉得可以验证他平时学习的成果。所以在死亡的准备功夫,其实就是安然地面对死亡的发生。

    西藏人的修行,就是在他生前去习惯接纳死亡,让死亡变得一点都不可怕,可能这是藏传对死亡与众不同的一种准备方法吧!

    身后事怎么办?如何使得死亡有尊严?

    我觉得这是一个习俗和文化的问题。在西藏人眼里,比如说在你的气息断了以后,西藏人认为这是外在身体的死亡,但是内在的意识还在,这时候我们不要去打扰亡者,让他在安安静静的氛围中。如果他是一位徒,尽可能让他听到他最有信心的某一位师父,或是僧众念经的声音,使他不仅感到不惊慌、不惧怕,而且使他完全能轻松地接受这个事实。同时在他旁边不要有哭闹声,让往生者慢慢接纳这件事。

    那么,身后事呢,七七四十九天当中,如果是西藏人的话,就会选择天葬,并且一定会在寺庙里边为他举行七七四十九天的法会,以僧众不可思议的力量,使得他更有信心或者说更有力量,面对这件一生当中最重要的事情。这样,西藏人才会觉得死得非常有尊严。而这个尊严过多体现在他对死亡的不恐惧,对死亡的不排斥。

    从藏传来讲,对于死亡的尊严,其实就是对于死亡的态度。生死是一个轮回过程,把死亡观带到现代生活当中,用以熄灭我们过多理想化的一些东西,使得我们不要贪得无厌,使我们心生感恩、心生知足——这些才会真正提高我们的幸福度。当你认知死亡,你才会知道活着的真正意义。当你认知死亡,才是修行的开始。

    2019全国供佛斋僧大会

    教育座谈:“我的死亡我做主”6月16日(中午一点)

    供僧大会:6月15至16日

    地点:雪州莎亚南菩提园/正定寺

    (https://waze.com/ul/hw281t0jxb)

    欲知更多详情,请联络:04-2287146、019-4187146

    *大众的供养在扣除活动经费后,将悉数归入“护僧基金”,以护持更多僧众。如欲供养者,可以将供养金汇入马来西亚发展基金会户口(Yayasan Belia Buddhist Malaysia, Hong Leong Bank account: 29300001030),并将收据电邮至[email protected]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