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筠婷:像个孩子——多元语文的地方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王筠婷:像个孩子——多元语文的地方

    每每去到语言完全不通的地方,用肢体表达是惯有的事,然而,很多时候,不是每件事情都能用肢体表达,比如点餐。我不吃牛肉,在麦当劳点餐点时,几乎要做牛做鸡来确保我不会拿到牛肉汉堡,还好我不是点蛋治,不然我岂不是得蹲在那儿表演生蛋?尚好我目前都没有吃错东西。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我始终相信,语言是为了沟通而存在。就像当年爸妈为了不让我们知道他们说什么而用粤语沟通,我因为想知道他们说什么,而获得粤语启蒙。

    只为了你听得懂

    长大点,和粤语说得很溜的表兄弟同住一个屋檐下,为了要玩耍,我们都用粤语交流。中学进了英文佛学班,被老师点去当司仪,得背英文稿和英校生朋友用英文交流(我还学了几句粗口和俚语)。毕业后进了政府部门,更是学习用国文写信和同事谈天聊公事。我从来没问过自己为何被边缘化?也没有忘记“Bahasa ibunda saya”。

    “Bahasa Ibundan”或“母语”,意喻我打从娘胎就接触的语言,对英校生家庭来说,或许英文就是他们的母语。

    我和我娘是用这个语言沟通,但不强迫你要说我娘听得懂的话。同样的,当我知道需要和你沟通,我愿意用上我的肢体、表情、善意和少量你听得懂的语言,只为了你听得懂。在这个原本就充数着多元语文的地方,我不相信我们做不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