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佩瑤《減碳智慧隱於生活》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高佩瑤《減碳智慧隱於生活》

    端午刚过,天气就从炙热走到暴雨的两个极端。老一辈说,现在的天气越来越热了,雨也越下越激烈了。大家共同面对的,是全球暖化下的极端气候,无论是政府、企业或个人,谁也不能置身事外。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今天,全国24个市政厅及市议会加入低碳城市的行列,但政府能做的,毕竟只能从基础建设及整体环境规划着手,或制定各种奖掖或惩罚措施鼓励私人企业投入减碳,至于一般民众,除了劝戒与宣导,也实在无计可施。偏偏我们的居家生活也为暖化贡献不少。

    政府在政策面着力,发展商在房屋构造与社区环境面尽力,但如果居民的室内设计与生活型态没有相互配合,建筑构造和户外环境再怎么绿,也徒然无功。参考台湾,政府评估居家绿设计的指标分为:音环境、光环境、通风换气与室内建材装修,建议采用各种环保低污染的建筑材料达到隔绝噪音、空气污染、透光、带动空气流动及保障居民健康。另,也给予水资源使用、节约能源、二氧化碳减量、污水处理等日常生活建议。但这些建议大都强调科技产品的使用。

    以隔音为例,建议装置气密窗;减少空气污染,开启空气净化器;节省水源,在水喉上装节水装置、中水处理系统或雨水收集系统;节省电力,安装太阳能板或省电灯泡,使用节能电器;增加室内采光,使用隔热玻璃;解决厨余,购置专业堆肥桶;减少汽油及废气排放,改驾电子车等等。

    何不动手自己来?

    这些绿色科技真的“节能减碳”吗?姑不论这些产品都价格不菲,非普罗升斗小民得以负担,更重要的是,科技产品都需要电能发动,产品制造过程中消耗的大量资源、水、电和矿物,排出的化学废水、毒气和二氧化碳等等,都使环境负担和健康风险倍增。


    与其这样,何不从小市民的小智慧着手?特别是老祖宗们在资源匮乏年代下顺从自然规律发展出来的生活智慧,更能在既省钱又自然下发挥节能减碳的效益。例如,在屋前院后或阳台栽种绿色植物,可以防尘、隔音、缓和温度、净化空气,又可以是无毒的食物。比如坐北朝向及走道通畅的“风水”设计,避免西照的炙热、室内的通风及光照的充沛。又如接水管引导雨水,用来洗衣洗地兼浇花,或收集洗涤蔬果、洗衣等中水来冲厕所。再把剩余的菜头菜尾等厨余做成堆肥,供给植物养分……信手拈来,无处不是。

    智慧就隐藏在生活经验中,又何需过度的科技辅助?科技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带给我们舒适和方便的同时,用不得法,或过度依赖,都足以造成更多环境浩劫与健康威胁。与其这样,何不动手自己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