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玉:榴梿.记者.一樽盐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陈丽玉:榴梿.记者.一樽盐

    这阵子,媒体的尊严不断被权贵践踏,心中一股闷气难抒,榴梿季节来到,正好上浮罗山吃榴梿,解一解闷气。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从家里开车上浮罗山,车程约半小时,边开车边听西洋乡村曲风的音乐,心情放松舒坦。快要抵达浮罗山城的路边,就开始看到很多榴梿档口和食客,好不热闹。

    浮罗山背小小山城,盛产的榴梿闻名遐迩,而且榴梿品种多,各有风味,你卖你的黑刺,我卖我的老树土种,百花齐放。

    早年因为在外围当记者,地区范围包括浮罗山背,所以每年榴梿季节前后,上山写榴梿的次数相当频密,当然也和一些小园主建立起友好关系。

    同行和朋友偶尔好奇,不过是榴梿,怎么有那么多题材写?实际上,榴梿树从开花起就有得写了,榴梿树开花的多寡决定了该年的产量,从开花写到谢花,到快成熟掉落到上市,都有东西写。


    浮罗山有很多小园主,一间咖啡店可能有两三桌茶客都是小园主,想写榴梿故事,到咖啡店去跟大家聊,肯定有收获。

    写了那么多年的榴梿,难免被人说“NJHL” ,每年吃榴梿不用钱。

    这话只说对了一半,所谓的不用钱有两种情况,一是园主邀请采访,对方自有责任准备榴梿让记者拍照,二是园主以朋友身分,邀请吃榴梿。

    闷气涌上心头

    如果是本身要采访的,一般会先询问小园主,能否安排一些榴梿给记者拍照,或是自掏腰包买下来,总不会让园主做亏本生意。

    况且现在的榴梿那么“斤”贵,名种榴梿如黑刺、猫山王,一个重两公斤的都要上百令吉了,怎么好意思要园主破费剥开来拍照,遇到这种情况就等有食客点时,才快快借来拍照。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曾有一次,和同事来到一个榴梿档口准备要采访,有旁人指指点点说“记者又来吃免费榴梿”。

    听到此话很不是滋味,于是转过头对那个旁人表明,记者不是来吃免费榴梿,再和同事礼貌跟档主打个照面,然后离开,捍卫记者的那一“樽盐”。

    这么多年来,从来都是要吃榴梿就付钱买,尤其关乎记者的一樽盐,只要退一步就会被踩一脚。

    想起那樽盐最近一直被人摇洒,一股闷气又涌上心头,快拿我的小猪扑满来,取两个五十大洋去买“白玉珍珠”来消消气!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