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半解惑◢中元節為何稱為“鬼節”?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七月半解惑◢中元節為何稱為“鬼節”?

    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盂兰盆节、斋孤,佛教称为盂兰盆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祭祖大节。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农历正月十五日称上元节,乃庆元宵;七月十五日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

    中元节在农历七月十五日,部分地区在七月十四日。

    古时由于生产能力与认识水平有限,人们对于农作的丰收,常寄托于神灵的庇佑。


    中元节由上古时代“七月半”农作丰收秋尝祭祖演变而来。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

    民间按例要祭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节,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时行礼如仪。

    道教出现后,中元节是一个道教节日,又称地官诞,是指三官大帝的地官大帝(全名:中元二品七气赦罪地官洞灵清虚大帝青灵帝君)诞辰,日期为夏历七月十五。

    传说地官掌管地狱之门,农历七月是地宫打开地狱之门,也是地狱开门之日,有子孙、后人祭祀的鬼魂回到家中神主牌去接受香火供养;无主孤魂就就游荡人间,四处徘徊找食物。

    基于人饥己饥、人溺己溺、惠及众鬼的思想,人们纷纷在农历七月,举行设食祭祀、诵经作法等“普度”、“施孤”布施活动,以普遍超度孤魂野鬼,防止他们为祸人间,又或祈求鬼魂帮助去除疫病和保佑家宅平安。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这一天举行盛大法会祈福吉祥道场,内容是为死者的灵魂超度。中元法事是为亡魂赦罪,希望他们早日安息。在法事中,道士们念诵经文,为地官庆贺诞辰,为孤魂野鬼超度,同时信众们也设食祭祀自己的祖先求冥福,请地官赦免罪过、早日超生。

    因此这一天会有普渡的习俗,称为中元普度,后来民间更发展为盛大的祭典,同时结合佛教、道教思想和仪式,称为盂兰盛会、盂兰胜会、中元法会、中元建醮等。

    佛教传入后,此日为盂兰盆节。依照佛家的说法,农历七月十五日这天,佛教徒举行“盂兰盆法会”供奉佛祖和僧人,济度六道苦难众生,以及报谢父母长养慈爱之恩。

    据《佛说盂兰盆经》的记载,“盂兰盆”是梵语,“盂兰”意思是“倒悬”;“盆”的意思是“救器”,所以,“盂兰盆”的意思是用来救倒悬痛苦的器物,衍生出来的意思是:用盆子装满百味五果,供养佛陀和僧侣,以拯救入地狱的苦难众生。

    这种仪式最早从“目连救母”的作功德法会中开始流行,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在世时,收了10位徒儿,其中一位名叫目连的修行者,由于目连很挂念死去的母亲,就用了天眼通去察看母亲在地府生活的情况,原来她已变成饿鬼,吃的、饮的都没有,境况堪怜。

    目连看了后觉得很心痛,于是就运用法力,将一些饭菜拿给母亲吃,可惜饭菜一送到口边,就立即化为火焰,目连看到这种情境后非常心痛,就将这个情况告诉释迦牟尼。

    佛祖告诉他说,他的母亲在世时,种下了不少的罪孽,所以死后就堕入饿鬼道中,万劫不复,这孽障不是他一人能够化解的,必须集合众人的力量,

    于每年七月中以百味五果,置于盆中,供养十方僧人,以此般功德,其母方能济度。目连依佛意行事,其母终得解脱。

    “目连救母”的孝义故事,使得本属于佛教内部的佛腊日兴起了盂兰盆会,供佛及僧,祭祀亡灵,以报父母生养抚育慈爱的恩惠。

    在受到民间的广泛认同后,佛教与道教在七月十五的仪式逐渐世俗化,融为了民间对亡灵的俗信中难解难分的一部分。

    佛教与道教对中元节的意义各有不同的解释,道教强调孝道;佛教则着重于为那些从阴间放出来的无主孤魂做“普度”。

    中元节成了一个关于祭亡、祀鬼、解难、赦罪的华夏民俗节日,整个中元节盛大而丰富的民俗事象系统也因之形成。

    图:123RF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