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见闻】明月吐光 投影夜幕 请好兄弟看电影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心见闻】明月吐光 投影夜幕 请好兄弟看电影

    农历七月,街头路边搭起闪亮歌台,少数则架起露天电影布幕,前几排座位用红布围着或以一小段距离隔开,划分为好兄弟的VIP座,闲杂人士勿坐;想听歌或看戏,请坐后面座,尚有餐饮相赠。魂归来兮,阴阳交汇,好兄弟难得的人间假期……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我们跟随流动电影车队走,人到现场,心底不禁响起那首经典歌谣《鬼新娘》,“明月吐光,冤鬼风里荡,夜更深雾更寒……”往返两个场次,直逼午夜,何况傍晚下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雨,椅子湿了,人影稀疏,灯影朦胧,场面些许凄清,但无并“阴风吹柳巷”的阴森,反倒是有种时光倒流的错感,招魂记忆,重返六七十年代,没有数码(Digital)科技,只有沉甸甸的菲林胶片,那时的菲林怕热又怕潮,卡住了,不尽快处理,定格的菲林还会燃烧起来……

    山达南自小迷上“流动电影”这行业。

    访问山达南(Shanthanam) 时,是他最忙碌的一天,摄记特选这个日子,贪图跟随他的大队拍摄露天放电影的实况。山达南是个殷实勤劳的印商同胞,下午两三点才从油棕厂下班,五点又要准备出发放电影,替人打工的同时,自己也当老板;见他递过来的名片,除了播放流动电影,附属专修电器,好拼的一个人!

    访问时间有点匆促,两名摄记赶忙架好相机录影、手机录音,侧写周边环境,而劳累大半天的山达南依然敬业地接受专访,侃侃而谈流动电影的事业,源自于他儿时的梦想,那时山达南与家人住在园丘,没什么娱乐活动,最开心的事,莫过于邵氏流动电影车队来到园丘。

    “每户人家收两令吉,一个月放两次电影,放电影那一天,似乎变成园丘居民的大日子或节庆,吃完晚饭后,大家迫不及待忙拿出自家椅子占个好位置,当那道闪烁的光彩投向白布幕,映进山达南黑漆漆的眼瞳,似乎也跟着绽放光芒。无论印度电影或邵氏电影,截然成了常年蛰居园丘的他,打开了通往外头繁华世界的窗口,放电影的人,顺理成章成了他心中的偶像,他立志长大后,要成为放电影的人。


    山达南5年前还用菲林播放电影。

    当年放电影是个苦力活

    只是放电影谈何容易,除了播映器材,还要有电影菲林,成年的他,为了筹措资本,什么工都愿意做,加班更是求之不得,奈何一部电影菲林要价动轧两三千零吉,只能向片商租,晚间播放次日归还,起初,仅在园丘、印裔族群及兴都庙里播放,生意有些惨澹,之后,慢慢认识人,也到华人新村、或神诞里放电影,生意慢慢好转,拓展团队,有了三组车队,并采购自家的电影菲林。

    一部90分钟的中文电影,需要五盒菲林,而片长两三小时的印度电影则需六七盒菲林,合起来重量可达四五十公斤,尚要两架放映机交替,当年放电影的工作,单是搬运器材、菲林的工作,已是个苦力活。

    尔后,数码科技的崛起,歌台的兴起,菲林的没落,从事了35年流动电影的山达南,五年前开始转向数码镭射投映,高端高清的数码投映机绝不便宜,最贵可达十万令吉,他只能购买二手货,也要四万令吉,菲林投映机成了自己的古董收藏,为买新器材,成本也加重了。

    山达南说,播一次500令吉,没什么赚头,但他依然热衷于流动电影事业,把它当成副业及爱好,也成了交友管道。山达南不识中文,不过是他口中“Ghost Festival ”;但农历七月的禁忌,他相当熟悉,也相当遵守,否则诸多不顺,甚至“撞邪”!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我们先随山达南到芙蓉看他放电影,之后转向丹那美拉A新村拍另个车队,是间拿督公庙,但见一对印裔夫妇捐了功德钱,熟稔地插香拜祭,眼前景象,不正是多元文化交汇的缩影吗!只是近来政客弄权,混淆视听,沸沸扬扬;其实,百姓一直生活得很和谐,彼此包容,相互尊重,如果政客不来搅和的话!月底即是国庆日,人们是否记得当初“默迪卡”的约定?

    今夜农历十五的月亮,雨后依然明亮皎洁,相信五六十年代的月亮也不过是如此,只是人心呢?

    山达南翻出电影菲林,每一卷各放在一个铁盒。
    一格格画面锁住了曾有的辉煌。


    (摄影:卢淑敏)

    菲林定格成永恒

    六七十年代,在戏院看电影,特别是播旧戏时,菲林极易卡住,然后,银幕上投影出火烧菲林的画面,放映师得即刻处理,扑火、剪接,再重新播放。

    早期菲林不易保存,不耐热也不耐潮,后来慢慢改良了,不易燃烧了,却仍禁不住菲林久了会损坏或释发异味。

    山达南最早使用16mm的菲林播放电影,只有单边齿孔(Sprocket Hole),转动播映时容易出状况,声音画质也不是那么理想,直到改用35mm菲林,两边都有齿孔,转动时比较稳定。稍有余钱,他开始收购一些影片,只是菲林不耐放,时常要整理,发霉或变质了都不能用,只好扔了。

    迄今,山达南仍收藏有150部菲林电影及旧式放映机,大部分储存在另一处的储藏室,住家里仅收一部分;随着数码科技的普及,多少影响了流动电影的市场,但山达南依然坚守这岗位。经摄记要求,山达南在琐杂的工作室里摊开一卷电影菲林给大家看,此时,唱机播着一首老式印度流行曲,轻快流丽,画面瞬间仿佛定格在旧时光里。

    十四楼下的流动电影,招待好兄弟及附近居民观赏。
    十四楼下的流动电影,招待好兄弟及附近居民观赏。

    月色斜照露天电影

    山达南的流动电影车队兵分三路,摄记选了森州其中的两个地点,一是芙蓉14楼,一是丹那美拉A新村;未料傍晚五六点时开始下雨,不禁问,会有人看戏吗?摄记说,小地方,可能会有人撑伞看。

    两处地点,距离甚远,芙蓉14楼倒是没什么雨迹,访到该处的总务许文强(名字很好记,即港剧《上海滩》里的许文强),他已负责了9年,每年大约如此,第一天放电影,第二、三天是歌唱比赛。

    山达南快手快脚,带着两个年轻人拉起19尺白布幕,架好数码放映机;前面摆有好兄弟VIP座,白布幕下插着一炉香,每张椅子上放着一杯水;后座则搭棚,附近居民在里头开餐或闲聊,14楼属于旧式楼房,临时场地就搭在一排商店前,见一户华人店家在“五脚基”燃香烧纸钱,之后拉上门闸,而印裔理发师及数名邻人一旁坐着看戏。

    除了一旁大士爷“开光”的诵经声,此时一轮明月高挂,照在露天电影及旧楼房上,月色也显得格外古色古香。

    每张椅子都有主人

    来到森州丹那美拉A新村的龙兴庙时,找到该庙理事们,开门见山地问起的情况,得到的答案:“我们不办,这里是拿督公神诞?”

    头顶上旋即冒出几个大问号??现在是农历七月吖!对方说出原由:“这里是拿督公庙,拿督公神诞落在农历八月一日,辉煌时期,神诞可办至二十多天到一个月,所以在农历七月开始庆祝。”这条村位于机场后方,村里不少人都在机场工作,村民90巴仙是华裔,10巴仙是印裔,捐钱方式也很特别,收据上写的不是姓名,而是门牌号码。

    除了拿督公,龙兴宫还供奉茅山仙师,每回杀鸡宰羊庆祝,拜祭后挨家去派。

    此庙播第一场电影是印尼片,因为要给拿督公看,之后才是中文片,再来以歌台为主。庙前广场地方广敞,视野无拦,高高的板椅,椅背后写有各别主人的名字或门牌号码。在这里,每年都会用抽签方式决定那户人家认领那张长椅。坐在高椅上看电影,很有怀旧感觉,只是椅面有点潮湿,之前下过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