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社会误解需解开 自闭症不是病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传统社会误解需解开 自闭症不是病

    (吉隆坡26日讯)自闭症专家哲老师(哲.林秋雯)再三强调,自闭症不是一种病,只是华人传统社会对这类情况存有根深柢固的误解,需要被一一解开。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她说,很多人,尤其是华人对自闭症的认知,是“把自己关闭起来的孩子”的一种病。

    “只是单单这一句话,已存有3个错误,第一,自闭症不会把自己关闭,第二,这不是病,第三,不是仅限于小孩身上。”

    她周日出席由中国报主办的哲老师(HAZEL)主讲“自闭症不是病”讲座会,这么指出。

    哲老师说, 普遍上很多父母都对自闭症没有认识,没有概念,很模糊。

    她说,亚斯伯格 Aspergers syndrome 本来是一个独立可以被诊断的状态,但是现在这个名称已经不存在,亚斯已被归纳为自闭症光谱系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但华人一听到孩子患上自闭症,很自然就想到这是把自己关闭起来的病,是因为上一代教育的影响。”

    她说,这样的误解会影响整个大方向,所以必须重新认识,不要一听到自闭症,就认为是一种“病症”。

    “自闭症的名字有一天必须要改过来,我已在和相关单位研究中,好让下一代,让大众有正确的认识,才不会背负着一个很沉重的事。

    因此,哲老师感谢大家出席了这一场讲座会,可以在一个基本的认识下,对于自闭症的整个认识可以改变过来。

    “这样对在走大脑神经发展的路程当中会有一个不同的方向 ,带领大家到不同的终点。”

    《中国报》在总社主办哲老师(HAZEL)主讲“自闭症不是病”讲座会。


    不应用负面情绪对待

    什么是自闭症?自闭症是一个伴随终生的大脑神经状态。

    她说,很多家人看到孩子语言迟缓或各部分的迟缓就担忧,但迟缓不一定是自闭症,也不会因为后天因素而变成自闭症。

    “如果是自闭症,孩子在出生时,甚至在母胎时就是了,一直到成人、年老都是。”

    她说,因为自闭症不是病,所以不是吃药可以好,所以不是病患,也没有不正常的说法。

    “自闭症是大脑里的连结部分和一般人不一样,所以在接受信息的方式和普通人不一样,即神经典型者(neurotypical)。”

    哲老师说,对于这类型特殊孩子,大人不该用负面情绪对待,必须继续和他们沟通。

    “他们不是故意发脾气,只因为我们看不到他们大脑神经发展的状态不一样,只能从外表观察,所以从他们的生活日常和衣食住行开始着手。”

    她说,自闭症是个光谱(spectrum),每个人都不一样,因此没得做比较,也有不同的需要和程度去协助。

    “在外国,有很多自闭症者甚至可独立,可以有生活、家庭和工作。”

    哲老师向观众解释自闭症的情况。
    观众们悉心聆听哲老师的分享。

    常有合并症出现


    大脑出现合并症的状态也是普遍的,例如自闭症和集中力不足过动症 ADHD 是较为常见的合并症。

    哲老师说,自闭症的神经发展(Neurodevelopmental)不一样,集中力不足过动症也是,但从研究证实,当自闭症的情况存在,集中力不足过动症也存在,所以称它为合并症。

    她说,这两个情况可以独立存在,但它们经常在一起出现。

    “集中力不足过动症的症状是集中力很短,容易分心,也会很容易忘记东西放在哪里,同时很冲动,但他们都不是故意的。”

    无论如何,哲老师说,自闭症和集中力不足过动症是天生的障碍,社会需要对自闭症和大脑神经的认知有更大的提升。

    “我们要改变的不是孩子,他们没有隐藏自己的障碍,我们必须正视,但不要强迫,如果我们硬要他们快速达到终点,大家都会筋疲力尽。

    哲老师不时穿插趣味的方式,传达有关自闭症的信息。
    《中国报》副刊主任蔡盈(左)颁发纪念品予哲老师。

    只要没伤害人 应正常对待

    自闭症最需要的社会帮助,是不要投射歧视的眼光,正常对待。

    哲老师说,只要自闭症没有伤害到自己和别人,社会需要学会去接受。

    “我认为自言自语没什么问题,他们从中得到乐趣,或是舒缓焦虑,是他的策略,这没有伤害别人,没有伤害到别人是可以的。”

    她说,有时一些动作只是让他们比较舒缓,但社会却带着有色的眼光去看。

    勿用歧视眼光
    ★周宝丽(39岁,家庭主妇)

    我孩子在3岁诊断是自闭症,今年6岁,我从中学习到接受他的障碍,不要认为他发脾气,我就生气或感到压力,同时也培养自己的耐心。

    以前我看到别人的孩子这样会觉得很奇怪,现在了解了,他们只是用行动、哭闹展现情绪,我已接受,也希望大家不要用有色眼光看待。

    今天的讲座也让我很有同感,很受教。

    提高社会意识
    ★罗家维(47岁,家庭主妇)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出席这场讲座会,让我能更正面了解自闭症。

    我儿子是轻微的自闭症,这需要大家配合,不要带有色眼镜去看自闭症。

    希望《中国报》举办更多类似讲座,提高社会对自闭症的意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