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泽相:斗牛士与舞娘 摇摆风情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郑泽相:斗牛士与舞娘 摇摆风情

    西班牙风情画在50年代的美国知识分子当中满流行,当然其中夹杂着许多不同因素:海明威小说和随笔中那些风情万种的斗牛士和慵懒的Siesta,间接的影响也有西班牙语系的南美洲移民带来的许多意想。这样的文化影响传播,体现在Miles Davis的音乐上……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我还是满执着于专辑为单位来看待音乐,尤其是过去那些音乐的发行,都以专辑为一个单位来考量;一张专辑里,曲子的先后还是有所讲究的,所以听这张《泛泛蓝调Kind of Blue》,一开始的乐音是Paul Chambers的贝斯和Bill Evans 的钢琴,听似散漫,却互相牵引的即兴。

    〈So What〉这首狂想式曲子后面就是Swing 得不可开交的〈Freddie the Freeloader〉,尤其Wynton Kelly那个乐天的钢琴回应,将听者的情绪,拉上这段泛蓝的旅程。在蓝得化不开后,青则出于蓝,唱片A面的最后一首曲子是〈Blue in Green〉,听完这首就要翻面了。

    B面第一首曲子是〈All Blues〉,一首名为 Blues却又有点叛逆的Blues,来回摇摆的六拍子,没有很肯定释放的最后一个和弦,拼凑出一个很酷的印象。

    Side B最后一首曲子,也是整张专辑的收尾,是〈Flamenco Sketches〉这个飘渺氤氲的曲子,非常不可思议的印象。听到这里,冰也已经稀释杯里的威士忌,颜色和味道已临近烟熏了,不知怎地,我觉得这味道和〈Flamenco Sketches〉 很相近。


    五组和弦色彩各异

    对音乐家来说,这是非常有趣的曲子,而且自由,几乎是可以去任何方向都没错的一个音乐游戏。五组色彩各异的和弦,勾勒出五段路程,由音乐家决定路要怎么走。在录音室里,我可以想像音乐家们就是用点头来沟通吧?下一个和弦,下一个和弦……

    《Kind of Blue》这张专辑一直都和调性Modes这个乐理名词挂钩,所以甚至被称为Modal Jazz。不过严格说起来,主要专辑中只有三首曲子有明显调性——调性其实是文艺复兴时代音乐的建构材料,所以莎士比亚听到的音乐,应该是那种声音的。来到巴赫时代,因科技造就乐器的稳定,调性Modes渐渐为音阶Scales取代,渐渐的大调小调式的声音,变成人们习惯的声音,直到今天,我们听到的大多数音乐,不管是王力宏、李宗盛、〈Only You〉、〈Some where Over the Rainbow〉等,都是巴赫时代确立下来的Tonal Music。

    电影配乐很多时候,就用上调性来描绘一些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味道、不同的氛围。比如说《Pirates of the Carribeans》的主题曲,那是很明显的Aeolian调性;或那些有点中世纪氛围的电影,在侏儒村里的嘉年华会,用上Dorian 的声音就很恰当。

    说到Dorian,那也是齐豫演唱的李泰祥作品〈橄榄树〉的声音;或者Simon and Garfunkel 那首充满中世纪味道的作品〈Scarboroug Fair 〉的声音。〈So What〉这曲子就是运用了Dorian 这个调性。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西班牙风情热烈艳丽

    〈Flamenco Sketches〉这首曲子敢取名“Flamenco”,想必是因为运用了Phrygian这个调性,在路途上,我们可听到西班牙风味的声音。你可尝试唱唱:mi fa so la ti do re mi ,然后再唱下来。试试看?你是否听到西班牙风味?脑海里出现了斗牛士画面,风情多姿的弗朗明哥舞娘挑起激情?

    西班牙风情画在50年代的美国知识分子当中满流行,当然其中夹杂着许多不同因素:海明威小说和随笔中那些风情万种的斗牛士和慵懒的Siesta,还有他参与的西班牙内战。

    其他还有毕加索、堂吉诃德、Evita Peron、西班牙式酒庄Bodega、弗朗明哥音乐和舞娘。间接地影响也是西班牙语系的南美洲移民。这样的文化影响和传播,体现在Miles Davis的音乐上:〈Sketches of Spain 〉(用上Sketches这个字眼,我不难猜想,这是毕加索的影响;确实,老迈后来在80年代也开始画画,而且就是那种色彩艳丽的抽像画)这张专辑成功的将爵士化的西班牙风情,带给50年代的美国文青。后来的《Quiet Nights》专辑也是走这个路线。

    我们这个年代的文青在流行什么呢?我想可能因为网络的散布,而不可能再有1950年代纽约那种集中的注意点,今天的文青应该很难找到太多的共同话题吧?或者文青的性质已改变?只是依稀记得的是,跟刚认识的人抛出几个名字,然后可以热切的讨论起来的快乐。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