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朝骥:不流血的革命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廖朝骥:不流血的革命

    前几天林宏祥在“嘉庚沙龙”上导读阿末鲁菲(Ahmad Lutfi Othman)的新书《Revolusi Tanpa Darah: Keberanian Rakyat Malaysia Tumbangkan Rejim Kleptokrsi UMNO-BN dalam PRU14》。阿末鲁菲是伊斯兰党党报《Harakah》的前总编辑,也是马来语知识圈里备受尊重的文人。从“不流血的革命”这本书的内容谈开,林宏祥分析从烈火莫熄到509改朝换代,马来人思潮发生了什么改变。面对当下看似逃不开族群与宗教的绑架言论的局势,林宏祥一如既往,强调对话及个人主动跨界的重要性。因为阿末鲁菲原来也是一位思维保守,维护伊斯兰价值的捍卫者。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维护多元社会价值

    但是由于政治改革运动的需要,他结识了其它族裔的评论者、作家及社运改革运动的参与者,他的个人发生了改变。“兼容”更多不同的声音,后来成为他主编《Harakah》的方针,也成为他交友论学的风范。

    在提问交流环节中,有一位参与者提出,纵然我们民间组织及个人需要多做跨界、互动及对话的工作,但是当下的局势是掌握政治权柄的政客,在煽动及蛊惑不同族裔之间的仇恨。这些政客的言论,常使得大家苦心经营的跨族群的互信及合作,前功尽弃。因此他建议,是否应该要让ISIS恐怖主义的威胁,成为朝野及民间的共敌,以此来警惕大家,凝聚大家的共识,维护中庸及兼容多元的社会价值。

    一般大家都认为ISIS是一群信仰伊斯兰的激进份子,诉诸武力及暴力的形式来改变现状。而宗教信仰的激进化过程,往往与宗教的信仰趋近保守有关。所以一旦社会的宗教氛围趋向保守,激进的思想将由此衍生。然而,要在我国谈论伊斯兰的信仰激进与否、保守与否,却是由穆斯林社群来自我定夺。


    不见血不足为戒?

    这个问题的复杂度,就在于伊斯兰众多教派,对可兰经的解释有巨大的差异。就拿穆斯林女性可以露出那些部分,就差异很大。我们不能从看不看到面孔或包不包头,来判断一个人是否保守或激进。

    在马来西亚对抗ISIS的战役中,警方是以犯罪的组织模式,来处理相关ISIS的细胞组织在我国进行的活动。警方大多以这些信徒是受到了“外来”影响作为理由,解释这些信众思维发生激化的现象。大家的认知,还停留在本土的伊斯兰氛围虽然趋向保守,但是不必然走向激进。因为保守并不等同于激进。

    虽然,警方捣破相关的ISIS组织的新闻不时高调见报,然而我们却鲜少看到穆斯林社会对这个现象有提出警惕或提醒。难道因为不见血,不足以为戒?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