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名思医】心脏衰竭比癌症更致命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顾名思医】心脏衰竭比癌症更致命

    现代人闻癌色变,其实比癌症更致命!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面对癌症,我们总是惊慌失措,如果罹患呢?“嗯,吃药大概死不了吧?”“噢,心脏功能不好而已,生活还是一样。”……没错,大部分人并没有把视为会瞬间夺走生命的“洪水猛兽”,以为只是老年病或不会致命的慢性病,其实你错了!

    根据统计,全球有超过2600万人患有,而且它可以影响任何年龄层。在一场由诺华马来西亚分公司(Novartis Malaysia)与马来西亚全国心脏协会(National Heart Association of Malaysia)联手主办的媒体工作坊上, 拿督旺阿兹曼(Professor Dato Dr Wan Azman Wan Ahmad)强调,是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的疾病:“会对患者和照顾者造成沉重负担,而我国每天也有越来越多患者由于并发症入院。

    统计显示,亚洲国家的患者人群平均年龄为60岁,比欧美国家更低(欧洲人平均发病年龄为70岁、美国人则是75岁),而且亚洲患者的病情也比欧美国家更为严重。”


    ,并不仅仅是人们一般所想,只是心脏功能衰退变得无力,很多并发症也会如影随形侵蚀患者的健康与生活。当衰竭的心脏不能再像过去般胜任它的工作,就会导致血液无法供应全身所需,脑部、肾脏、肝脏等重要器官的功能就会变差,而渐渐导致多重器官衰竭。

    心脏专科医生刘鸿邦呼吁心脏衰竭患者,应配合医嘱并积极管理自己的病情。
    心脏专科医生刘鸿邦呼吁心脏衰竭患者,应配合医嘱并积极管理自己的病情。

    刘鸿邦:管理病情延缓恶化

    亚庇中央医院(Hospital Queen Elizabeth II)心脏专科医生与临床研究中心主任刘鸿邦直言,与癌症同样都是致命性疾病,但很多患者并没有认真对待并管理自己的病情:“患者其实并不孤单,目前已经有很多有效的治疗防范可以帮助患者管理病情。”

    他强调,可以治疗,以延缓病情并维持患者生活品质,但病情治疗和管理过程并不是单靠吃一颗“神奇药丸”就能万事搞定,患者需要做出调整,甚至改变生活方式的终身承诺:“人们需要认真对待并管理自己的疾病,其中包括:遵循医嘱用药、秉持多元均衡饮食方式、适量运动、维持理想体重(避免肥胖或超重)、戒烟等。”他坦言即使药物再有效或不断创新,但患者不吃药或没有调节生活方式也等于枉然。

    虽然会致命,但即使罹患,人生也并不等于末路!面对日趋衰退的心脏,我们可以将其视为一种需要积极管理和治疗的慢性疾病,刘鸿邦医生强调,除了处方药物、植入心室辅助器和外科手术治疗之外,生活方式调整和运动也是患者管理疾病的重要关键。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更重要的是,治疗并没有所谓“放诸四海皆准”的单一治疗方法,临床医生需考量患者的整体目标、价值观、观点和偏好,再根据个案的情况评估,并量身定做符合他们特定病情的治疗方法。

    拿督旺阿兹曼医生说,心脏衰竭是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的疾病,甚至比癌症更致命!
    拿督旺阿兹曼医生说,心脏衰竭是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的疾病,甚至比癌症更致命!

    旺阿兹曼:半数病患5年后死亡

    一般来说,是指心脏未能输送充足的血液至身体各处,部分是与心脏未能充满足够血液,或无力将血液输送到身体各部位有关。

    旺阿兹曼医生以癌症作为例子,说明人们(包括患者本身)严重低估了的危险性与致命性:“统计数据显示,患有乳癌和结直肠癌的女性,以及患有前列腺癌和膀胱癌的男性,他们的五年生存率均高于。”他坦言,确诊患者5年后的死亡率高达50%,换言之五年内有二分之一的患者会死亡。

    更令人担忧的是,东南亚国家(包括马来西亚!)的发病年龄比西方国家来得更年轻,而且临床特征更为严重,再加上高血压、肥胖症(大马是亚洲肥胖人口最多的国家!)糖尿病等导致的血管风险因素,由此可见的治疗与管理刻不容缓。

    事实上,是导致大马人入院的常见原因,占了所有入院医疗个案的6~10%,而且每10个入院的患者就会有1人死亡!

    Dramatic resuscitation on the rural road. Themes rescue, help and hope.

    5大迷思

    迷思1:意味心脏停止运作或跳动?

    正解:

    即使有的问题,也不表示心脏即将停止运作。正确的理解是,心脏不能再像过去良好运作供应血液至全身。患者可能只是心脏的一侧或两侧都有衰竭情况,但心脏仍然在跳动,只是没有达到原有或应有的强度输送充足血液至身体各处。

    迷思2:没救了,只能等死?

    正解:

    的病况通常是渐进性。虽然每个人的进展都不尽相同,病情的严重程度会因治疗和谨慎控管而有所改善,症状会减轻。药物、手术和植入心室辅助器等都可以治疗,如果能在疾病早期阶段就认知疾病的严重性,好好按照医嘱控制与治疗,也能增加存活的机会。
    当然,患者也必需改变生活方式,才能更好地改善症状和管理病情,例如:多吃对心脏有益的食物、定期运动、戒烟、保持健康的体重、控制胆固醇等。

    迷思3:就是心脏病发作?

    正解:

    与心脏病发作是两种不同的疾病。心脏病发作通常突然无预警,病因主要是供应血液至心脏的动脉阻塞,而导致心肌部分坏死。是一种慢性(长期)病况,指心脏无法泵出足够的血液量供应全身需要。然而,心脏病发作可能导致,其他的原因还包括高血压、糖尿病、生活形态因素等。

    迷思4:是老年人的疾病?

    正解:

    虽然较常发生于老年人,但年轻人与中年人都可能会发生。根据全球统计显示,每5名40岁以上的人之中,就有一人,罹患的治疗与管理,也根据患者的年龄和个别情况而有所差异。

    迷思5:如果我有的问题,必须时刻保持轻松不能活动或运动?

    正解:

    虽然疾病严重程度不同,原则上患者应与一般人一样保持活动量。毕竟,心脏本身就是肌肉组织,运动对其有所助益。正确适当的运动计划,有助于增强心脏肌肉、促进血液流动并缓解症状。当然,由于患者体力有限(有点类似电池),所以需要考量体力状况,规划一整天该如何安排行程。

    (资料来源:美国大众医疗网站WebMD)

    更多报导:【顾名思医】重视心脏衰竭8警讯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