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家:不只是催泪的催泪弹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宋明家:不只是催泪的催泪弹

    小时候还咬着奶瓶,我就吃过镇暴部队的催泪弹的苦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那种痛苦至今刻骨难忘:催泪弹抛过来,眼泪鼻涕马上不受控制,咳嗽不停、喘气、刺鼻、窒息、眼睛灼痛感更是令人难受。

    那是上个世纪1970年代伊斯兰党丢失了吉兰丹州政权后,部分民众走上街头示威游行抗议;当时古板可怜(Kebang Kerian)警察局外的大街,成了示威民众抛掷石块的对象之一。

    当然,我没有走上街头,催泪弹也没有抛向我。

    我只是咬着奶瓶,和老哥躲在木板屋里,因好奇偷看屋外镇暴警察驱逐示威者,结果一部分催泪烟透过木板隙缝,使我们成了“受害者”。老哥跑到厨房拿了一盆水,患难兄弟俩拚命轮流把脸埋在水下,还用两条湿毛巾盖脸……


    转眼踏入21世纪,每当有Bersih年轻朋友谈起他们的街头示威斗争,如何如何群情激昂、万众一心,如何如何精神振奋、高举拳头呐喊口号,我总是嗤之以鼻、斜眼冷待:你老哥我还没上小学就“参与”示威活动了!

    据报道,香港“反送中”示威浪潮延烧至今的5个月内,警方一共发射了约1万发催泪弹,据称远比其他国家类似骚乱中所使用的催泪弹来得少(例如,法国巴黎的街头示威动荡);其死伤人数,也比其他国家的暴动事件低很多:香港的示威暴动在11月8日有一学生死亡,伊拉克自10月份开始的街头示威骚乱,在短短一个月内死了超过300人。

    港府和警方在这方面的克制,可见一斑。

    据国际特赦组织(Amnesty International)一名武器监察员Brian Castner对英国新闻周报《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发表的看法(引11月12日《经济学人》报导),警方发射催泪弹时,必须符合三个条件:

    (1)有示威群众必须被驱散;(2)施放地点必须是通风的;(3)催泪弹必须是打向示威群众前方地面,而不是打向上空,或者落在示威者头上,尤其是当使用大颗弹头的时候(比如伊拉克警方使用的那种)。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无论如何,在实际情况里,这三点规则时常没有被遵守。

    影响民众健康

    更可怕是,报导称约88%香港市民,曾经曝露在催泪弹有害气体中。

    目前各国警方广泛使用的催泪弹,主要含有的化学物质,包括o-chlorobenzylidenemalononitrile(CS气体),是1928年被两位研究人员Carson和Staughton研发出来的(C和S是他们姓氏的第一个字母);研究显示,若示威者的地点空气不流通,长时间曝露在高浓CS(例:11mg/m3)中有致命可能。

    1993年4月19日,美国警方在Texas州中部Waco城里,在大卫教派(Branch Davidians)的总部使用CS催泪弹驱逐教众;枪战结束后,建筑物内被发现有75人(包括28名儿童)死亡,引起各界高度关注有关CS气体和其他毒气(如methylene chloride)混合后是否会致命的问题。

    为了厘清疑惑,当时美国执法单位聘请了德国知名毒理学和烟雾研究专家Uwe Heinrich教授,以调查个中死因;他后来在官方报告中阐明“如果没有及时离开被投放催泪弹的建筑物,在缺乏正当保护防护器具(如防毒面罩)的情况下,高浓度CS气体(或加上其他因素,包括当时发生火患产生的烟雾)是有可能致死的”。

    近几日香港媒体报导说,警察在示威运动中滥用催泪弹;无论这属实与否,催泪弹CS气体对民众健康的短期和长期负面影响,却不容忽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