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枝聪:治水找对方向了吗?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李枝聪:治水找对方向了吗?

    文冬专职通讯员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迈入年尾东北季候风季节,大马气象局已预警,大马半岛东海岸会有大雨或水灾,一旦出现艾尔尼诺或拉尼娜现象,整个情况甚至有可能恶化。

    以2013年在登嘉楼,2014年杪在吉兰丹和彭亨,乃至到日前发生的林明大水灾为例,异常的雨量引发山洪及涨潮,人民只能望天打卦,希望损失和影响减至最轻。

    大马处于赤道,有无法预测的季候风,加上全球气候变迁,所以国人现在已经不能像十多年前般,单纯地以为水灾危机只有发生在东海岸州属。

    气候变迁首当离不开人类过度发展的影响,无论是政府单位、大专研究所或拯救单位,都应该从过去的案例汲取教训,组成团队专研气候变迁的课题,互相交换情报,整理出有系统的应对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国人鲜少留意气象预测,当公众意识不到任何危机,政府或许该想办法来吸引公众注意力,让人民自发留意每日的天气预测,才能有效地做出相应对策。

    在当前气候变迁的环境里,治水工程难免治标不治本,既然海平面上升是无法抵挡的,政府如今应思考的是,人民如何能与淹水共存,并让淹水不成灾害。

    试行全新机制

    这不是笔者危言耸听,一项项由治理与政治研究中心(Cent-GPS)发布的研究结果显示,我国9个州属的城市将在2050年,因海平面上升而被淹没,届时国人被迫迁离家园,房子和园丘都会遭受破坏,甚至会有粮食短缺问题。

    记得过去在一场有关治水的讲座会上,主讲人提及重新思考防灾的关键,并呼吁政府把水患治理的焦点放在韧性(resilience),而非一味抵御(resistance)。

    生态学的角度来解释“韧性”的意思,是指淹水不会影响社会经济活动,即使过程中造成严重损失,社区也能迅速自我重建,恢覆原有社会经济功能的能力。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政府当局与其专注在治水工程、控制或阻止淹水事件发生,如今也是时候试行全新一套与洪水共存的调适机制,毕竟水患不能只是治水工程的问题,关于淹水,我们找对方向了吗?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