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大馬武術(上篇) 民間萌芽獲重點推展 習武防身 傳承國術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看見大馬武術(上篇) 民間萌芽獲重點推展 習武防身 傳承國術

    競技武術出現后,武生開始在國際舞台上表現和奪獎,吸引了家長和孩子的注意。
    競技武術出現后,武生開始在國際舞台上表現和奪獎,吸引了家長和孩子的注意。

    報導:許雅玲
    圖:本報攝影組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武術源遠流長,在發源地中國約有上下5000年的悠久,在大馬,也有逾150年歷史。

    大馬武術,一路走來,有其特殊的地緣歷史發展因素──從籍貫會館引入中國武師教授功夫,后來,武師落地生根開館授徒。

    歸納起來,武術,先在民間萌芽,自強不息創下佳績,獲得國家接納后,成為重點推展的體育項目之一。

    62歲的馬來西亞國家武術隊管理人黃金水說:“武術在馬來半島的事蹟,最早可以追溯到1870年代的霹靂拉律(現在的太平)戰爭。當時,王位鬥爭跟礦務紛爭糾纏一起,海山公司和義興公司,為了吸收武裝力量,從中國帶來大量武師助陣。”


    歸納起來,在大馬,最初是由會館聘請中國的武術教頭來教,都是師父收徒弟的制度,以師徒互稱,習武主要是防身,也有幫派人物習武來搏鬥。

    戰爭結束后,很多武師留下,落地生根,開設國術館、功夫館或武館。巔峰時期,吉隆坡有百多間武館,檳城有三百多間,馬六甲百多間。

    1970年代,大中華圈流行功夫片,李小龍家喻戶曉,加上天天看見有人前往隔壁武館拜師習武,吉隆坡少年黃金水自然而然便去習武。那時候,武術還未稱為武術,而叫國術,或華人自衛術。

    那時在西方,因為李小龍的緣故,西方人不懂武術為何,只知“功夫”。

    1977年,馬六甲、檳城和吉隆坡成立第一個武術總會,兩年后,馬來西亞武術總會正式成立,隨后,各州便設立武術總會。1979年,亞洲武術聯盟成立后,國術、功夫,才真正統一命名為武術,武術教頭也不叫師父,統稱老師。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國家武術成立后,大馬武術走上專業發展之路。
    國家武術成立后,大馬武術走上專業發展之路。

    1979年統一命名

    “那個年代,教武術有兩個部分,即傳統套路和散打。弟子,都是慕名而去習武,不受流行電影裡的李小龍和劉家良的影響。中學時,精武體育館的武術老師到校開班,我又展開第二階段的習武年代,學的是傳統武術。”黃金水說。

    當時,學費不高,設備簡單,都是師父帶徒弟,只管教好本身的流派。習武之人零散,也無表現機會。

    李小龍引領全球搏擊旋風,大馬在1970年代初期曾舉辦一次東南亞散打擂台賽,然而,規則或各方面均不完善,留下資料不多。

    傳統武術流派繁多,都沒有統一的命名方法。到了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正統承傳及武館傳授方式停止了,只有部分門派的武術,被編成健身及表演套路,在中小學校教授學生。中國改革開放后,一般按其內容分為套路和搏擊格鬥兩個類別。

    武術,在國際上,仍未形成一個很規範的國際比賽體系,也沒有世界錦標賽。因此,儘管全球習武者不計其數,但武術作為一個比賽項目,未能得到體育領域最高榮譽舞台──奧運會的認同。

    1987年,亞洲武術聯合會成立,匯集各門各派的精華,將武術濃縮編排成三種拳術:長拳、南拳和太極拳;同年舉辦首屆亞洲武術錦標賽,逾十幾個國家參與,開始採納規定套路來比賽,有系統地推動全球武術。3年后,即1990年,正式成立國際武聯,迄今吸引149個國家的武總加入。

    體理會領養贊助費用

    從馬來西亞國家武術隊經理法哈娜的認知角度,遲至1977年7月,武術算是正式引進大馬體壇,1988年列為馬來西亞奧林匹克委員會的項目,1990年被國家體育理事會(MSN)領養。為了參加國際賽事,大馬武總,開始展開培訓競賽套路人才計劃,很多優秀武生被吸納其下。

    “在亞洲,大馬武術運動員拿下獎牌的機會很高。國家武術隊成立之前,每逢亞洲賽、世界賽或區域賽,武總在全馬召集人才,在吉隆坡籃總大廈訓練一個月,然后出賽。比賽結束后,就回歸各自崗位。”前國家隊運動員何諾賓表示。

    請假一個月老闆體諒

    每次被召集組隊,已經就職的何諾賓,就要向公司請假,幸好老闆明白代表國家是榮譽之事,批准假期,同時鼓勵:好好代表國家比賽。不像很多老闆,聽到員工要請假一個多月就臉黑:誰來接手你的工作?

    1990年,武術成為亞運項目,並進入亞洲奧林匹克體系。作為亞洲一員國家,大馬必然把武術納入正規的訓練課程。1991年,國家派隊參與東南亞運動會,這是大馬第一次亮相國際武術賽事。

    1999年,大馬成立國家武術隊,由國家體育理事會(MSN)領養,全部費用由國家體育理事會負責,包括場地、教練薪資和運動員的費用(食宿和津貼)。

    第一批招納的20位武術運動員,包括25歲的何諾賓和15歲的林佑輝。

    大馬武術,在民間萌芽,成為國家推展的一項體育項目后,迅速發展。

    大馬武術,從民間萌芽到成為國家體育項目,越來越受人民的喜愛和支持。
    大馬武術,從民間萌芽到成為國家體育項目,越來越受人民的喜愛和支持。

    武術分2大類3形式

    創辦武術中心傳揚武術的何諾賓表示,武術一路走來,至今可分為競賽、傳統兩大類,主要有拳術、器械和對練三種形式,而現代青少年,大多數都是接受競賽武術鍛煉。

    過去,武術各門各派武術,淵源悠久,有些按地區命名,比如,河南派心意六合拳;一些按山脈、河流命名,比如武當派;亦有以宗師姓氏命名,比如洪熙官洪家拳,令人眼花繚亂。

    規範后,武術分成三大類10項目,只要記得”長南太”便可。“長”有長拳、刀槍劍棍;“南”有南刀、南棍和南拳;“太”有太極劍和太極拳;編排成各自的規定套路后。此后,全世界149個成員國,打的拳術都是一樣的套路,比賽容易評定好壞。

    規範3類別方便打分

    黃金水說,幾百個武術門派,規範成三大類別,當然有所限制,但是,不規範起來,就無法統一發展。特別是競賽武術,參賽者練的都是同一個套路,評審便很容易打分。

    每一個武術流派都有各自的風格特色,一站出來,擺一個勢,就知道這是詠春或少林拳,規定套路,必不可免減少特色。

    選拔賽心理素質易影響表現

    武術賽制上,世界賽只可派出8位運動員,這是最令國家教練頭痛之事。

    “長南太三組,只能是332或者224組合。20多個隊員,都是教練的掌心肉,派誰上場都很糾結。”林佑輝說:“避免選才不公,便會進行選拔賽,由教練組和裁判組聯合遴選出賽的運動員。”

    平日訓練,在毫無壓力情況底下,每位運動員都表現良好,但當有選拔測試時,他們爭取出賽便可能有壓力,屆時,誰能調節壓力,維持高水平,不出現失誤,便有機會出賽。

    “關于比賽心理素質,人人都稱讚黃永升。2016年,他在世界杯拿了冠軍后,我跟他說:你要記得沒有永遠的冠軍。他把這句話聽進去,時時自我調節,時時保持謙。就算去年東運會,大馬是東道國,他一面金牌都拿不到,但他很快調整心態,在之后的世界賽拿下冠軍。這種運動員素質,不容易做到。”

    “有人說,我是上屆金牌,你們為什么不選我?沒有被選中的運動員當然不,高興。可是,資深的他表現不穩,經常失誤,反之,年輕的接班人,表現不錯又穩定。兩邊都有‘選我’的理由,但肯定只能選一個。”黃金水說。

    規定套路容易看悶

    何諾賓,自小學習傳統周家拳,在競賽武術上則專攻南拳、南刀和南棍。

    “2005年開始發展自選套路。正是那一年,我以自選套路拿下世界冠軍。”國家隊教練林佑輝說:“那一年,我練得很糾結,因為在世錦賽前兩週,先舉行東運會,仍是打規定套路。”

    這意味著,林佑輝要同時準備四個參賽項目,即是:東運會的規定套路(劍術和槍術),以及應付世錦賽的自選套路(劍術和槍術)。

    后來,國際間大型賽事,都是打自選套路。

    “競賽武術,為了評分,還創造了難度。規定套路,10個人打得一樣,只有速度和力量不同,容易覺得悶。自選套路,只要完成10個必選動作,選打什么難度,則自由發揮。選手打的難度五花八門,表現更出色好看。”他說。

    競賽套路助發揚武術

    至今,中國總共制定了3個競賽套路,其中一個,允許選手自選。自選套路中,選手在符合規定的動作和難度,可以自由地編製套路,比如加入詠春或蔡李佛的特色。不過,選手的拿手動作只能重複兩次,第三次之后,做得再好的動作都不計分。

    “發展套路武術后,武術有了更大的發揮舞台。現在,傳統武術的師父,為了讓學生能參加比賽,都會教導匯集各種精髓的競賽套路。這在過去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想要多學其他拳法,都會被逐出師門。” 何諾賓說。

    那么,武術發展成競賽套路,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

    黃金水說:“不如讓數據來說話吧。1970年以前,全國學習傳統武術的人,不到1%,可是,今天,學校接受套路武術成為一個課外活動,也因此,吉隆坡有高達80%的學校開設武術班,估計全國超過20%至30%。”

    新舊武術各有長短

    跨越新舊武術的何諾賓和林佑輝不約而同坦言,“學習傳統武術真的很辛苦!”

    傳統師父只是口傳心授,天分不高的,可能紮馬紮了3個月,都沒有機會學到一個拳法或一個動作,便很快放棄。

    經過規範后,競賽武術套路,根據體育科學的訓練方法,系統化地加強學員的能力,很快見到效果。

    競賽武術橫空出世,會否打壓傳統武術的發展?

    對此,何諾賓的看法是,“大馬的傳統武術並沒有退步,還是保存得很好,民間還是有很多武館和鄉團教授傳統武術。武總為了推廣傳統武術,每兩年都會主辦一次傳統武術大賽。武生在賽場上一出手,大家便能很快辨識出誰使了虎鶴雙形拳,誰又是打洪拳,證明傳統武術套路,還是傳承得很好。”

    新舊武術,各有長短。在鄉下,由鄉團或者老師父帶動的傳統武術,比較普遍;來到城市,競賽武術更受青少年歡迎。

    “本地武術屬表演性質,若真的要做到抗匪,必須要有數年格鬥經驗。然而,在自由搏擊類別,必須近身接觸,這點上,武術隊攻防均不輸其他拳類,甚至更有爆炸力;至于競賽武術的套路表演,不是花拳繡腿,而是藝術加工才能。”何諾賓說。

    ◆什么是散打?
    兩人在規則允許的範圍內,用拳打、腳踢或摔跤等方式徒手搏擊。

    ◆什么是套路?
    編排成套的武術動作;也指競賽的成套戰術。

    武術三大類10項目

    長:長拳、刀槍劍棍
    南:南刀、南棍和南拳
    太:太極劍和太極拳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