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你的家人(第7篇:印裔)印裔豐收節屬大日子 煮甜牛奶米粥慶龐格爾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認識你的家人(第7篇:印裔)印裔豐收節屬大日子 煮甜牛奶米粥慶龐格爾

    許多國人不懂,印裔豐收節「龐格爾」(Pongal)的受重視程度,比大寶森節與屠妖節有過之而無不及。
    許多國人不懂,印裔豐收節「龐格爾」(Pongal)的受重視程度,比大寶森節與屠妖節有過之而無不及。

    報導:梁展維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大馬的印裔,大多是英屬馬來亞時期,從印度移居馬來半島的后裔。根據馬來西亞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我國印裔人口約有201萬,佔國家人口約6.9%。

    雖然人口不到7%,但是我國印裔創造了與人口比例不相符的大量馬來西亞專業人士,特別是在醫學領域。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我國是海外印度人聚居最多的其中一個國家。

    在我國的印裔,以淡米爾人居多、其他則有馬拉雅拉姆人、泰盧固人(Telugus)、興德人、古吉拉特人(Gujarati)等等。


    淡米爾人主要興奉興都教,也有者信奉基督教、天主教。當然,還有我們最熟悉的印裔穆斯林──嘛嘛(Mamak)。

    這一期《認識你的家人》,本報找來國大黨江沙區部主席拉馬貞德仁(43歲),跟大家分享大馬印裔的文化與習俗。拉馬貞德仁是淡米爾人。

    拉馬貞德仁指出,在我國,共有2個印裔節慶被列為公共假期,包括大寶森節及屠妖節,而以屠妖節較盛大。

    他說,許多國人卻不懂,印裔還有一個重要的節日,就是被稱為印裔豐收節的“龐格爾”(Pongal);這個節日在印度的受重視程度,比大寶森節與屠妖節有過之而無不及。

    “只不過,因為地理及文化的差異,“龐格爾”在馬來西亞的受重視程度遠遠比不上在印度。”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拉馬貞德仁說,龐格爾節共慶祝4天,正日是1月14日,家家必做的一件事就是煮甜牛奶米粥。早上日出之時,淡米爾人家家戶戶在門前架起火爐,將陶罐中的牛奶煮沸,當牛奶沸騰並溢出罐子的時候,大人孩子們一起高呼“Pongal-o-Pongal”,並將新年的第一季稻米和糖撒入罐中。

    20180904mb69f

    拉馬貞德仁
    拉馬貞德仁

    米粥供舉太陽神

    “Pongal”在淡米爾語中的原意就是指“沸騰溢出”,人們通過這一儀式祈禱新的一年作物豐收、生活美滿。煮好的米粥也叫Pongal,首先要盛出一份供奉給太陽神Surya,其余的由眾人分食。

    這天也是淡米爾月——Thai的第一天,人們認為從這一天開始,太陽逐漸北歸,自然萬物開始複蘇,辛勤勞作了一年的農民也可以稍作休息,等待豐收的來臨,所以這一天也被叫做“Surya Pongal”。除此之外,節日其余三天的慶典也各具特色。

    拉馬貞德仁指出,大寶森節在淡米爾曆的“泰月”(第十個月)滿月時舉行,時間在公曆的一月或二月,國內許多興都廟會慶祝3天。

    “大寶森節慶祝濕婆和雪山女神的幼子戰神穆魯幹(Murugan)的生日,在這一天他得到了雪山女神的饋贈——一支長矛,最終使其消滅了魔鬼Soorapadman。”

    至于屠妖節又稱“排燈節”或“光明節”,是印度裔社群所慶祝的另一個重要印度教節日。

    “這對我們而言,是慶祝‘以光明驅走黑暗,以善良戰勝邪惡’的節日。”

    他解釋,屠妖節起源于“羅摩衍那”的故事。相傳世界被妖魔所侵擾,天神下凡降魔。

    降魔后,大地女神為天神誕下一名兒子,並取名“Narakasura”。然而,身為神明之子的 Narakasura 不僅常常與邪惡為伍,還強迫凡間百姓不准點燈。

    應百姓所求,天神與 Narakasura展開了正邪大戰。最終,Narakasura戰死,人民遂點燈慶祝。

    印裔女子結婚當天會在腳趾戴上戒指,直到丈夫離世才能拿走。(網絡照片)
    印裔女子結婚當天會在腳趾戴上戒指,直到丈夫離世才能拿走。(網絡照片)

    腳戴戒指表示已婚

    拉馬貞德仁指出,不少人以為淡米爾人,不管男女腳趾戴戒指是一種時尚或是裝飾,其實,這是表示他們已婚。尤其是女性,從結婚當天起,就必須配載,直到丈夫離世,才許除下。

    另外,談到印度新娘雙手,一定會有像文身般的棕色手繪圖案時,拉馬貞德仁說,這種手繪圖案叫做蔓海蒂(Mehndi),它是印度婚嫁的一種傳統,也是一種時尚追求。

    他指出,在印度,曼海蒂是祝福和時尚的象徵,印度社會一直有“沒有曼海蒂,婚禮不算齊”的說法。

    他補充,新娘身體上各種圖案的曼海蒂都代表著一定的寓意,例如花朵祝福新娘“多子多福”,孔雀和荷花代表美麗、富貴,揚起鼻子的大象則代表家庭繁榮和好運。

    他說,傳統上,印裔沒有握手問候的習慣,那是我們受到西方社交禮儀影響。他說,淡米爾人最佳的問候,是雙掌合十,一句“vanakkam”(你好),就足夠了!

    興都教三大主神梵天(Brahma)、濕婆(Shiva)和毗濕奴(Vishnu)。(網絡照片)
    興都教三大主神梵天(Brahma)、濕婆(Shiva)和毗濕奴(Vishnu)。(網絡照片)

    印度神靈分五大類

    拉馬貞德仁說,印度神靈基本上可以分五類!

    第一類是興都教崇拜的主要對象,即三大主神梵天(Brahma)、濕婆(Shiva)和毗濕奴(Vishnu)以及他們的各種化身、配偶、子神和守護神等。

    這三大神皆能自由變化,神格十分崇高,在印度諸神祇中處于最頂尖的地位。

    第二類是各種人格化的自然之神, 如雷神因陀羅、風神伐尤、雨神帕舍尼耶、水神阿帕斯、火神阿耆尼、太陽神蘇里耶等等。

    第三類是各種人格化的動植物,如象頭神伽尼薩、神猴哈奴曼、神牛南迪、大鵬金翅鳥伽魯德、酒神蘇摩等。

    第四類是被神化的祖先、英雄和各種精靈, 如人類始祖摩奴、毗濕奴大神的化身羅摩和克里希那、財神俱毗羅、主管地獄的閻羅等。

    第五類是對生殖力的崇拜,如男性生殖器─林伽、女性生殖器—約尼等。

    他說,淡米爾人一生中,共獲得3個神靈的庇佑,一個是祖先與家人供奉的神靈、其次就是一出世家人選定的保護神。最后,當長大后,可以自行選擇信仰的神靈,而他最后選擇了象頭神伽尼薩。

    印度人喜歡使用老椰制造椰油使用。(網絡照片)
    印度人喜歡使用老椰制造椰油使用。(網絡照片)

    繼承習俗慣用椰油

    拉馬貞德仁說,大馬印度人慣用椰油,和祖先當初在南印度臨海區域居住有關。

    他說,早在他祖先的時代,已經有使用椰油的習慣,一代傳一代,而他從小就已習慣椰油的那股味道,除了拿來涂頭髮,更拿來搽身。

    他形容,椰油非常潤滑,能夠停留在皮膚一段時間,使用后讓皮膚感覺光滑,且能軟化及滋潤肌膚,並形成保護膜。

    “我們喜歡用椰油來作護髮用途,有助促進頭髮生長。”

    他說,還記得小時候,他老家旁邊有椰樹,媽媽會利用老椰自制椰油,供家人使用。

    “如今,媽媽年紀已大,不再勞作,我們只好購買椰油使用。因要符合社會的需求,市面上的椰油已不再有那股味道,而我更傾向喜歡有那股味道的。”

    他除了使用椰油來護膚與護髮,也拿來飯用,保持健康。

    因宗教關係,牛被興都教徒視為神聖的動物。
    因宗教關係,牛被興都教徒視為神聖的動物。

    擲椰祈福一個就夠

    拉馬貞德仁也分享印裔節日慶典的意義與一些習俗禁忌。

    他說,大寶森節擲椰的意義,在于信徒甩開椰殼顯現白色的椰肉,象徵去除一個人的雜質,自此變為一個心靈純潔的好人。

    “只需要擲破一個椰子即夠,偏偏有不少華裔信徒誤解當中的意義,以為擲破越多就越旺。”

    另外,他指出,與傳統華人一樣,印裔女性月經來潮時,不被允許到興都廟祈福,否則就會褻瀆神靈。

    “前往興都廟時,切勿帶葷食,只能帶素食,因為有些神靈是素食者。”

    另外,當印裔家庭有人往生,家庭成員一個月內不能到興都廟祈福,否則會褻瀆神靈。

    辦白事之際,喪府不被允許煮食,死者家屬若要進食,只能勞煩親友購買或烹煮。

    在印度,牛被興都教徒視為神聖的動物,在興都廟內外可見濕婆神與祂形影不離的坐騎,聖牛“南迪”(Nandi),超過80%的印度人是印度教徒,敬牛如敬神,絕不宰殺牛隻。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