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故事】记录100年戏剧:学戏剧长智慧 做个完整的人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主题故事】记录100年戏剧:学戏剧长智慧 做个完整的人

    造就马华百年戏剧的,除了一批披荆斩棘的戏剧前辈,还有一批推广戏剧教育、栽培新人的戏剧教育工作者;他们以专业授课、以经验写书,为剧场铺下一块块承前启后的阶梯。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MTEF的共同创办人,后排男生左起:李华霖、庄耿祝、贺世平、吴国煌、陈万兴、吴国松。前排女生左起:叶美玲、庄雪梅。
    刘家荣

    MTEF(马来西亚剧场教学委员会)创立至今已25年,占百年戏剧的四分之一历史。所开设的多元活泼、系统化戏剧教学活动,成为戏剧教育的新指标。

    后来,从MTEF转型的TEA剧场(2001至2012年)、TEAM聚团(2013年至今),也都保留MTEF的核心教学内容。有这么一个人,参与了三个不同的中文戏剧教育时代,他就是刘家荣。

    人称“Milo老师”的刘家荣,即将在八月推出戏剧专书《戏剧教育:从马来西亚剧场教学委员会、TEA剧场到TEAM聚团的25年》。

    TEA剧场在“戏炬奖”上旗开得胜,全体开心地拍照留念。

    戏剧老师也是生活导师


    适逢今年MTEF创立25周年和马华戏剧一百年纪念,出书不只是纪念特殊日子,更想为中文剧场教育打开有方向的门。此书有11万字,分为历史和经验谈两大内容,前者叙述MTEF、TEA剧场和TEAM聚团的历程,后者则分享如何成为优秀的戏剧教育工作者、中文戏剧教育面临的窘境、戏剧教育的未来等。

    在为数不多的马来西亚中文戏剧专书里,他希望21年的戏剧教育经验,能转化成为鼓舞新一代戏剧教育工作者的力量。

    TEAM聚团2014年演出《同聚屋檐下》

    刘家荣也是TEAM聚团创办人兼第一任团长,他认为戏剧的道路需要时间、毅力、谦卑和汗与泪去交织的。最重要的是,戏剧老师不只是传授表演技巧,也是学生的生活导师。

    “我们像辅导老师多过像戏剧老师,如果只是戏剧老师,通常是两个小时在学校教戏剧而已,但是我们还要陪学生做演出,他们在感情、家庭上遇到问题也会WeChat询问,既然他们信任我们,我们就要尽力帮忙。”

    戏剧教育老师教演戏是“服务”,戏剧以外则是“义务”。刘家荣乐意义务帮忙,因为戏剧教育是全人教育,除了教表演,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想像力、创造力和自信心,透过戏剧中的积极互动成为一个更好、更完整的人,才是终极目的。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TEA剧场和红姐姐合作演出儿童剧。

    21年戏剧路带来反思

    身为戏剧教育工作者,刘家荣虽感慨国内的戏剧教育环境窒碍难行、改变缓慢感到束缚,但同时抱持希望,转变是有可能发生的。

    没有一种教育是永远正确的,21年的戏剧教育道路,让刘家荣不时反思戏剧教育的目的和功能。他希望藉由书的问世,让戏剧教育工作者一起反思戏剧教育的真正目的,虽然此书以MTEF、TEA剧场和TEAM聚团的经验鞭辟入里,但是对于想要一窥马来西亚中文戏剧教育演进过程的读者们,书里有广泛的资料与分析。

    “我参与戏剧教育的21年,只是马华百年戏剧历程的一小部分,从学生时代就被拉进MTEF当助教到共组TEA剧场、担当TEAM聚团团长,这些年陆续栽培新一代戏剧分子和观众。”

    特别是TEA剧场栽培的TEA Teens团体,现今仍有不少活跃于剧场前线,如余秋坪、黄商权、黄俊侪、邓宇雯等人;有些人踏入社会后仍然没有遗忘对戏剧的热爱,带着孩子一起来看演出。

    但是,要数对戏剧界的影响,莫过于MTEF是把戏剧教育专业化的第一人。“以前不存在戏剧老师这个职业,MTEF是第一个到学校洽谈戏剧开班的戏剧教育团体,它让戏剧老师从玩票性质变成正职,同时把戏剧教育课程专业化。”

    《戏剧教育:从马来西亚剧场教学委员会、TEA剧场到TEAM聚团的25年》戏剧专书。

    认清目标面对压力也不放弃

    从1919年萌芽至今,马华戏剧经历了一百年,刘家荣抱持展望的态度:“我希望有一天能看到马来西亚的戏剧不再是看不懂、没有什么人愿意接触的艺术。”

    “同时,我也希望不要区分中文、马来文、英文戏剧,整个剧场都能获得大众的高度认知和政府资助。”

    他用韧性和坚持,期待梦想成真。事实上,韧性和坚持就是他的成事之本。当初和他共创TEA剧场的刘锦康、李勇昌、陈淑真,都因为新的理念而各自转换跑道,唯有他继续留在戏剧教育圈子里。

    致力戏剧教育工作

    刘家荣笑说,这跟他的家庭教育有关系:“当年从彭亨到巴生念独中,父母跟我说,一定要读完才回来,不要像其他人念一半就被踢回来;念马来西亚艺术学院的时候,父母也说了,选了就要坚持下去。所以,我从小就有这样的想法,我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不能半途而废。”

    在马来西亚艺术学院念戏剧系的第一年,他被学姐陈淑真拉进MTEF,既是学院生又是戏剧教育助教。“从助教开始我就爱上了戏剧,但是年龄越来越大,特别是廿五六岁的时候,不得不面对现实生活的压力,父母也开始担心,我考虑着要放弃还是继续……”

    他永远记得有一天,他坐在商场外面看着即将要面试的店铺,10分钟、20分钟……45分钟后,他转头驾车回家。“我没有勇气踏进去,因为我不想放弃戏剧,经历了这个过程,我知道自己心里想要什么,自此不曾想过放弃戏剧,既然认清要什么,就要把事情做好。”

    1990年代,MTEF在全马散播戏剧种子,开启国内中小学戏剧教育第一章;2001年,MTEF转型为TEA剧场,致力于专业的戏剧教育、舞台演出以及新人培训,写下中小学和大专戏剧教育的第二章;2013年,刘家荣与TEA剧场达成协议,成立完全独立自主的TEAM聚团,开启中文戏剧教育第三章。

    “MTEF后期因为碰上经济风暴,刘锦康认为有必要转型为私人经营形式,才有可能把戏剧教育变成能养活的正职,于是我们四人创办了TEA剧场。我们各有专长,锦康负责制作、勇昌导演、淑贞舞台监督,我主要是当演员,在分工和互补的状况下,TEA剧场很快冒起来。”

    TEA剧场获得孙春美(中)颁发2013年戏炬奖“戏剧推广卓越表现奖”,TEA剧场创办人刘家荣(左起)、刘锦康、陈淑真、李勇昌在台上的风采。

    碍于大环境发展受限原地转

    TEA剧场制作过多出脍炙人口的舞台剧如《感天动地》、《红姐姐不见了》,赢得票房和口碑。同时间,也在中小学生积极推广戏剧教育,举办《中学生小剧场演出系列之叹茶时间》、《风云剧:学生戏聚节》,也引进外国流行的即兴剧场运动《剧场大比拼》( Theatre Sports),提供中小学生戏剧实践机会。

    当时,为了应付雪隆和南马的戏剧教学需求,TEA剧场也实施三年制的“TEA Teens”中学毕业生培训计划,可惜三届过后网络时代来临,许多年轻人想要独立发展,培训计划自然消失,加上伙伴们各有新理想,当时身为TEA剧场戏剧课室教务总监的刘家荣,决定独力创办TEAM聚团,以自己的方式延续MTEF、TEA剧场的戏剧教育理念。

    “MTEF和TEA剧场时期,我看到人才来来去去,千头万绪,2009年就有写书的念头。但是,一直到2017年愕然发现,新一代的剧场人不知道TEA剧场和MTEF!我觉得写书是势在必行,让新的剧场人知道戏剧教育的脉络,就像马来西亚人民要懂得国家的历史,如果不把东西传下去,以后的人更加不知道。”

    谈到目前马来西亚中文戏剧的困境,刘家荣以“重复转圈”来形容。

    “我们一直在同一个圈圈里转,转不出新局势。现在几乎每个星期都有演出,但是演出场次和观众数量却没有明显增加,来来去去还是那几百位到千多位观众。剧团也是如此,2000年后突然冒出很多新剧团,但几年后不见了,隔了一段时间又兴起,然后又不见。”

    “我觉得部分原因在于前朝政府对于文化艺术的教育和推广不够全面,甚至没有方向。另外,为让演出专业和精致化,剧团只能提高演出票价,从以前二三十令吉到近几年飙到六、八十令吉,让部分观众却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