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城事.遷校重生進一步擴建發展 巴生中華小學續邁進 | 中國報 China Press

百年城事.遷校重生進一步擴建發展 巴生中華小學續邁進

報導:劉淑美
攝影:李玉珍
語文是民族的靈魂,華文教育更是華族的根!



一間擁有103年曆史的巴生中華小學為了容納更多的學生而決定遷校,但在數年的遷校過程中,遷校計劃並不如意,面對的風波一波又一波,並終在2009年成功遷入哥打哥文寧,2010年11月14日正式啟用,學生至今更多達2300人!

早前,巴生中華小學原本即和中華國民型中學及巴生中華獨中共用同一片校地,惟隨著華裔子弟對華小的學額需求增加,造成3校空間擁擠的窘境,最后三校董事部議決,巴生中華國民型中學和小學先后搬遷到新校地發展。

學生人數突破2300人



巴生中華小學搬遷至現有的哥打哥文寧新校地后,從原本的700名小學生增加至目前的2300名學生,隨著社區對華小學額需求量劇增,董事部從今年10月開始希望籌建一棟8層樓高的綜合教學樓和一綜合禮堂,以符合學校未來的需求。

中華小學自從學生總人數突破至2300人后,無法再錄取更多新生入學就讀,造成當地許多華社子弟,至少有100至200名學生無法報讀該校望門興嘆,校方最終協議成立建委會,擬定第二期建校計劃擴建新校舍。

該校于2013年重組建校委員會,並決定在原有的基礎上勇敢的提出籌款1500萬令吉,以為中華小學創造一流的環境、一流的設備、一流的教學實施、培養一流的人才,以在短期內把中華小學打造成一所德智兼備的高素質學校。

這項建校計劃耗費逾1500萬令吉,以興建一棟包含行政辦公室以及50間教室的8層行政教學樓,以及一座多媒體綜合大樓,內有6個羽毛球場的禮堂,即可容納450人的講堂。

第二期建校將動工

巴生中華小學建委會主席拿督黃奇仁指出,基于該校面對缺少50間教室的情況而導致許多學生被拒于門外,因此各方認為有必要增加教室,第二期的建校計劃需耗費1500萬令吉,並從去年9月開始展開各項的籌款活動,目前也已籌獲1200萬令吉,並逐漸邁向成功的地步。

“莎阿南市政廳也已批准建校的圖測,並已在9月招標,有望趕在今年年尾動工。”

面對教師不足問題

巴生中華小學校長吳愛月指出,該校可說是哥打哥文寧一帶唯一一間,也是最大的一間華小,每間教室都有超過50名的學生,一旦新校舍建竣后,可容納的學生多達3000人。

她坦言,目前該校依然面對教師不足的問題,所幸獲得家教協會和董事部等的三機構協助,因三機構認為孩子們是不能在沒有教師的情況下求學,協助支付校方聘請回來的教師。

值得驕傲的是,巴生中華小學歷年來的學業和課外活動皆獲得亮眼的成績,在今年的小六檢定考試(UPSR)的考試中,該校憑著80.43的總及格率成為巴生縣21所華小的冠軍,學校平均積分是1.86%,國文書寫和英文的及格率更破紀錄,2個科目都達到92.2%的及格率。

遷校過程幾經波折

憶起遷校的點點滴滴,巴生中華小學遷校過程可說不易,過關斬將的情況下終順利遷入至今的校地。

巴生中華小學董事長拿督湯榮坤向《中國報》指出,儘管該校在1999年獲得當時副教育部長拿督斯里馮鎮安移交的遷校批准信,但並沒指定地點,董事會最終正式呈函給教育部申請搬遷至哥打哥文寧的一塊校地保留地,但卻在之后被告知中華是辦津貼學校而不能申請發展商已移交給教育部的保留校地,董事部也曾向教育部申請將學校地位改為全津貼,但卻沒被批准。

新校舍2009年啟用

他說,在2004年,教育部批准哥打哥文寧一片3.5畝的保留地作為校地,奈何新校地在2006年卻發生嚴重土質移動,D座更因此而下陷,建校工程被迫喊停,最終更拆除新校舍的所有建築物。

他指出,董事部即議決向教育部要求更換校地,並在2007年獲得教育部的批准,經過數十年的鬥爭,巴生中華小學的新校舍工程最終于2009年啟用,學生人數更達2100人。

巴生中華小學小小資料庫

地址:1A Persiaran Anggerik Eria,Seksyen 31 Kota Kemuning, 40460 Shah Alam, Selangor.
聯絡:603-51213640
傳真:603-51210842
電郵:[email protected]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