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北馬頭條】非物遺普查結果被誤解 原來,從來沒名單 | 中國報 China Press

【今日北馬頭條】非物遺普查結果被誤解 原來,從來沒名單

世遺機構在守護喬治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上,被民眾寄予厚望。
世遺機構在守護喬治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上,被民眾寄予厚望。

報導:蔡愛卿
(檳城17日訊)喬治市世遺機構總經理洪敏芝博士說,世遺機構從來不曾發布喬治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單。所謂的“世遺機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單”,事實上只是2012年該機構在世遺區內進行的傳統貿易與行業普查結果。



他說,世遺機構曾在2012年推行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計劃,以掌握世遺區內的傳統貿易與行業情況,調查結果將成為日后研究的基礎。有關普查結束后,他們根據結果進行數項后續計劃,包括口述歷史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影像記錄。

她說,由于這是世遺區首個系統性的傳統貿易與行業普查,世遺機構為了鼓勵大眾進行后續研究而選擇讓資訊公開,于是在官方網站(www.gtwhi.com.my)上發布,這份公開文件全名為《2012年喬治市世遺區傳統貿易及行業目錄》(Directory of Traditional Trades and Occupations In George Town World Heritage Site 2012) ,文件共分兩部分,以貿易種類以及街道來區分。

她強調,網站上公布的是目錄,而非喬治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Representative List)。要鋻定非物質文化遺產,需要依照特定範疇,經過提名、討論以及通過認證等程序,才得以產生。



“世遺機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單”一詞,最近隨著惹蘭亞珍廣泰來茶室被新業主下令三個月內搬遷事件而出現在各大報章。洪敏芝日前接受《中國報》記者訪問時回應有關名單一事。

洪敏芝說,世遺機構樂見有人使用他們放到網上的資料。不過使用者在引用前應該先清楚了解其內容,避免斷章取義與混淆視聽,虛耗社會成本。

以建築單位衡量誤導民眾

民政黨彭加蘭哥打區協調員方群龍日前向媒體提供資料,指喬治市共有600間非物質文化遺產,洪敏芝澄清,非物質文化遺產無法以建築單位來衡量。指喬治市有“600間”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在誤導民眾。

他說,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活生生的,其關鍵在于人,就像人有生老病死,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會經歷消失和重組等狀態。但它並不是建築單位,絕不能用“間”來衡量。

他說,守護非物質文化遺產需要深入理解其內涵,以及承認其複雜性,才能針對個案找出適合的處理方式。

他說,那些在媒體上曝光的老行業搬遷事件,世遺機構其實一直在依不同個案處理,而且有時候實際情況與媒體報導有所出入。不過他們都會選擇低調處理,不通過媒體喊話。這樣的方式往往對解決問題更有幫助。

“當然,個案處理只是短期的方式。長遠來說,世遺機構會持續進行教育業主、租戶、民眾的工作。”

收集租金資料助透明化

洪敏芝說,世遺機構開始與檳島市政廳合作收集喬治市的老店租金資料。他們準備將資料公開,讓民眾了解老屋租金的市場價。業主從中了解自己的產業大概能租多少錢,租戶也不會因為資訊不透明而付出過高租金。

不過他也說,屬于政府機構的他們,所進行的是政策擬定,花納稅人的錢需謹慎,也需要經過很多程序審核。如果社區要快速做到租金透明化,其實他們自己有能力先進行。

“民間自發去做的話,幾個人坐下來討論,大家都同意后就可以進行,不像政府機構,需要通過很多程序。”

一些人認為政府應該立法管制老店屋租金,他說,立法固然可以達到規範甚至嚇阻的效果。但有時社區的問題需要回歸社群協調,才能有意義地解決。

他說,文化遺產的守護是與時間賽跑的工作,需要眾人協力。若是有熱心民眾想要執行相關議題,世遺機構樂于合作。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