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九皇爺誕(第2篇) 「反清復明」關係最密切 傳說信仰結合為一 | 中國報 China Press

話說九皇爺誕(第2篇) 「反清復明」關係最密切 傳說信仰結合為一

■南洋一帶九皇爺誕的“送皇船”的意義,已和中國福建的“送王船”的意義混合了。
■南洋一帶九皇爺誕的“送皇船”的意義,已和中國福建的“送王船”的意義混合了。

報導:潘有文
圖:受訪者提供∕本報資料中心



大馬人祭拜的九皇爺,似乎與天地會、洪門、青蓮教等反清復明組織,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九皇爺誕的宗教盛典,因而存在著宗教以外的另一種情懷,不只是對神明的尊崇,同時也讓各種民間傳說和信仰融入其中,有著屬于自己獨特的一面。

在中國的九皇爺信仰源自道教,儀式也多以道教儀式為主;大馬的九皇爺信仰則結合了不同的民間傳說,這些傳說中或又以帶有“反清復明”組織的關係最為密切。

在大馬不少奉祀九皇香火的宮廟內的柱子,有著這樣不算工整的的對聯:“日昍晶龍裡現,月朋朤定乾坤”,一些則以“龍裡羨”或“龍弄羨”代替上聯中的“龍里現”。

馬來西亞道教學院既道理書院董事會主席兼院長王琛發博士指出,“龍裡”實是一個地方名,在貴州境內,這是當年天地會和青蓮教合流起義的地方。



“龍里是整個起義隊伍領導人何了苦(又名何十一)住的地方,

敬天地會信八卦教

傳說此領導人與斗母合一,是斗母(北斗九星,九皇之母)的化身。”

王琛發表示,當時天地會和青蓮教結合,所以起義人馬中有不少青蓮教信眾,今日許多齋堂多數有著青蓮教(后轉為先天道)的遺跡,不少齋堂有著斗母和九皇的神位。

“龍里縣的龍里是指何了苦的所在之處,當時他自稱己成功修行至與斗母合一,指反清復明死了也能成仙,並以此號召整個結盟起義。”

這個起義共有30多萬人,分為108個區,最終在四川、湖北、江西、貴州等地也有十多萬人起義軍繼續斗爭。

“原本是108支部隊起義,后來演變成108個和尚的說法,相信這是當時不能口傳真實故事,就只能人隱喻代替,最終變成天地會或洪門的經典書籍《西魯敘事》裡提到的108個和尚。”

當時,多個起義組織包括天地會和青蓮教,皆在同一個起義隊伍內,后來分化成各個小部隊,直至遭當政者擊潰為止。

“殘留的起義人士來到南洋,以天地會為活動名堂,但信仰的是青蓮教(或八卦教)信仰,因此當時起義人士時會說敬的是天地會,信的是八卦教。”

王博士表示,當年青蓮教和天地會合流,青蓮教成為信仰的組織,天地會作為武裝隊伍,兩組人員合流一起起義,形成入會需拜天地父母,同時信仰八卦教的傳統。

他指出,“日昍晶龍裡現,月朋朤定乾坤”對聯中,日月出現總數超過十個,除了隱喻要在龍里這個地方重現明朝,也喻示在黑暗海上蕩浪的起義者們,準備再定乾坤!

就此而言,大馬的九皇仰滲入了天地會和青蓮教的因素,可以從九皇信印中的各種儀式,以及建築屋內的文字中,拼湊出一些脈絡。

白衣素食非孤立現象

王琛發指出,荷蘭人施列各(Gustava Schlegel) 在1866年出版《天地會》(Thian Ti Hui,The Hung League or Heaven Earth League: A Secret Society with the Chinese in China and India)一書,主要根據來自荷蘭政府在馬來亞鄰近的荷屬東印度群島搜獲的會黨材料。

書中記載新會員進入“紅花亭”舉行“剪辮”儀式,其《解頭髮詩》的內容是“頭上青絲發改開,披麻戴孝在楊台,不是披麻兼戴孝,殺絕清蠻保主來。”

《包頭巾詩》的頭巾則是:“一條紅巾本色新,包起頭上去招兵”。其詩句反映的儀式內容足以證實南洋九皇慶典出現白衣素服不是孤立的現象。

搞混“送王船”與“送皇船”

王琛發博士指出, 福建漳州地區的保護神稱為“王爺”,當人們害怕傳染疾病時,認為掌管疾病的神明為祖先和村落的保護神,能夠為他們驅疾病。

“九皇燈”儀式的重要任務之一,是在最后一晚祈求驅瘟;大馬的九皇祭也出現了像中國送瘟之祭的送船出海,或甚至在海上燒船的儀式。

對他來說,這或是對信仰認識不周詳的人們,也把九皇誕穿插“送王船”儀式,當成是“送皇船”。

反清復明文件尋線索

在大馬,曾有一些斗母廟出示一些反清復明的文件,並指稱或可從中找到該廟的來源。

對于這個說法,王琛發博士認為或這是一個誤會,根據他的瞭解,這些反清復明的文件,只是天地會成員活動的會簿,相信無法以此追尋廟的源頭。

因此,他認為這些奉祀九皇的斗母宮廟,並不清楚這些文件的實際用途,主觀的認為可從中找到更多有關廟的線索。

古代犯忌叩首懺悔

舊時,潮劇戲班于每年農曆九月初一至初九一律齋戒吃素,並且除了上台演出,必須披上素衣。

王琛發表示,若有人誤食葷腥或罵人,打破食具器皿,便是違反禁忌,要被罰至神前叩首懺悔,求神寬恕。

他在《從北斗真君到九皇大帝》的研究文章中指出:“在這九天裡,潮州城梨園公所裡供設祭壇,祭拜九皇神和斗姥天尊。祭祀儀式很特異:用一個谷斗裝滿米,中插一根小木柱。木柱上置9個小環,每個小環吊著一盞豆油燈,日夜點燃不熄,還焚香,供花果,演戲……梨園公所裡呈現一派熱鬧又莊嚴的氣氛。”

此禮俗來自古代的“九皇會”,清潮潘榮升《帝京歲時紀勝》:指:“九月各道院立壇禮鬥,名曰九皇會。自八月晦日齋戒,至重陽,為斗母誕辰,獻供候戲,燃燈祭拜者甚勝。”

戲班與九皇信仰也有一定的關關,從九皇齋的來源中,即可從中略知一二。

祭拜含行喪超度先賢

王琛發博士是中國中南大學道學國際傳播研究院客座研究員,他在中國發表的研究文章:《國殤:隱藏在馬來西亞九皇信仰背后的洪門天地會意識》中,提及南洋一帶的九皇信仰結會黨對國喪的需求,有關提及重點,或可讓人對大馬九皇信仰有進一步的瞭解。

◆洪門儀式和九皇誕裡都會採用的北斗七星旗,在中國傳統著作《戰國策·齊策》裡頭曾說“此天子之位也”。

九皇既然地位崇高,以九皇節慶暗行小祥之禮,正好能以宗教的外表掩護了“明皇朝”,而能名正言順使用黃羅傘等禮器以及採用”定乾坤”等字眼。

如此而行國喪,既不違北斗九皇信仰的規格,還可以完成兼顧故朝君皇尊嚴的好處。

◆人們相信北斗除了能解除人間各種苦厄,還有度死超生的功能,斗母其大能即包括了“清人度鬼” ,會黨將國喪結合九皇信仰,既未改變九皇信仰之余,又有超度先帝與陣亡同志、化厲為神之目標。

◆青蓮教

青蓮教,又名無為金丹道,清代中后期的民間宗教教派,流行于四川、雲貴和湖北地區,多次發動起義,受清朝官兵嚴厲鎮壓,清末演變為先天道、同善社等多個教派。

青蓮教提倡打坐內丹,素食禁欲,主張反清復明,相信末劫降臨,信眾將獲無生老母與彌勒佛拯救。

◆九皇爺來源不同說法

─有認為九皇是九名海盜的說法,也有認為九名海盜實為死后陰魂不散的無頭抗清義士,清朝只好封死者為“九皇爺”,以皇船送靈出海,讓他們到東南亞,后人穿素服、綁頭巾是為他們戴孝;

─還有一個說法,認為是祭祀的是明末魯王,即明朝太祖第九子的九世孫,因兵敗投靠鄭成功,反被鄭成功投海,部屬僨而南下立廟。

九皇爺誕問一問?

─反清復明組織是否結合九皇信仰?

─穿素衣綁頭巾是為反清義士帶孝?

─送王船與送皇船搞混了?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