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勢堂‧鬧中取靜 鏡裡喧嘩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架勢堂‧鬧中取靜 鏡裡喧嘩

    20180402photographer01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特約:子若
    圖:謝蔚卿、受訪者提供

    在喧囂中,靜謐可以悄然而至;在靜謐中,喧囂其實無處不在。是喧囂、是靜謐,端看一個人在某個時空裡的某件事中的某個人上,捕捉到了什麼靈光?台灣傑出攝影藝術家劉振祥用快門,把喧囂中的靜謐與靜謐中的喧囂封存在鏡頭下,讓街頭和劇場成為他今生拍攝的永恆!

    利用鏡頭 梳理世界脈絡

    見證街頭社運的熱血,記錄劇場的藝術追求,因為興趣,也是一種使命,讓劉振祥用一顆細膩的心連接到攝像鏡頭,行走于靜謐與喧囂的世界中……

    架勢堂今日登場:台灣雲門御用攝影師劉振祥——劉振祥說在街頭社會運動裡看到劇場元素,又在劇場裡感受到與街頭雷同的刺激感,游走在街頭與劇場之間,使他有了不一樣的視察人事物的角度。
    架勢堂今日登場:台灣雲門御用攝影師劉振祥——劉振祥說在街頭社會運動裡看到劇場元素,又在劇場裡感受到與街頭雷同的刺激感,游走在街頭與劇場之間,使他有了不一樣的視察人事物的角度。

    劉振祥是台灣的現代舞蹈表演團體雲門舞集的御用攝影師,也曾是走在新聞最前線的攝影記者,他的攝影才華給大時代遇見,始于上世紀八十年代!


    據他透露,當時,許多在中國留學的電影導演、劇場導演或編劇家,陸陸續續回到台灣,開始從事創作和教學工作,而這群人需要專業的攝影人來記錄他們的作品和行銷。于是,他扮演了這個角色,他不只是拍雲門,也拍大小劇場。他會接觸這方面的攝影工作,出自于自己的興趣和愛看表演。

    與此同時,1986年,他于自立報系擔任《台北人》攝影月刊主編、《自立早報》攝影主任,在自立的七年間,他以鏡頭見證台灣解嚴前后一次次的街頭運動。當中有當地著名的政治事件 ,如:520農民運動、台獨聲援案、519鄭南榕出殯、詹益樺自焚等事件,期間,嘗到過催淚瓦斯、露宿街頭,也留下不可磨滅的重大歷史影像。他于1993年離開自立,成立工作室。

    興趣,最終變成一份責無旁貸的職場使命,這是一份幸運,也是幸福!更重要的是,他用一顆細膩的心連接攝像鏡頭行走在世界,也在梳理世界,讓人們看見不一樣的世界。

    原住民還我土地運動
    原住民還我土地運動

    世界的問題,
    正是攝影師的問題?

    因此,他對Fujifilm X-Pro2廣告裡的這句廣告詞特別有印象,那就是:“攝影不只是按快門,還包括我們怎樣觀看、理解及紀錄這個世界,這個過程裡,亦難免會干涉到世界的變化。世界的問題,不正好是攝影的問題嗎?”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劉振祥1963年生于台北,復興商工美術科畢業,他是台灣新電影的劇照師,亦在1987開始參與雲門舞集的攝影工作,利用影像記錄該舞團台上台下、台前台后的點點滴滴,2009年還出版了雲門影像攝影書 《前后:劉振祥的雲門影像敘事》。

    他與雲門的密切合作直至今天還在持續當中,不僅被稱為“雲門御用攝影師”,如今,還坐上台灣拍攝表演藝術劇照的第一把交椅。

    這些年間,他也出版影相集,著作包括:《台灣有影》(2000年)、《滿嘴的魚刺》(2008年)、《20X25表演藝術攝影集》,以及《家庭相簿:留給孩子最美好的禮物,給父母的一堂攝影課》(2011年)。至于他的個展與聯展,足跡遍及全台、紐約、巴黎、東京等地,曾獲第三十三屆《吳三連獎藝術獎─攝影類》獎項。

    他指出,在那個年頭,台灣的兩廳院以各種各樣的表演藝術為主,台灣本土與海外的表演藝術團體都先后在此演出,他亦幫該廳院作影相紀錄,近卅年館藏攝影作品幾乎都是他的大作。目前,他每年至少有五十場台灣內、外的表演藝術要拍攝。

    雲門舞集 《流浪者之歌》
    雲門舞集 《流浪者之歌》

    白日街頭
    抗爭融入戲劇元素

    去年,劉振祥飛抵吉隆坡參與由駐馬來西亞台北文化辦事處主辦,雲手文創基會策畫與執行的“Tea Philo哲學茶席”后,接受《架勢堂》專訪時談到,街頭與劇場的拍攝是同時進行的兩件事情,當時,他扛起攝影器材同時游走在媒體與劇場之間,時而喧囂、時而靜謐,恰恰是這種情境的切換,換來他非一般的攝影視角。

    在街頭抗爭裡頭,他看盡不同的群體走出來爭取權益,有盲人、原住民、學生、教授、社運人士、劇場人、環保人士等等社會人士,經他常年觀察所得的結果,那些走在街頭抗爭的人群,其實借用了很多戲劇的形式,以表現與傳遞他們的訴求。

    他的這段談話,使我想起在座談會裡,他曾提到,于1990年發生的一起數千民眾帶著“黑名單”面具的活動,他說,抗爭活動形式也可以有創意,在這事件中,民眾利用面具達到政治訴求,又演變成一起行動的一個大型活動。

    在他的街頭抗爭拍攝過程中,他觀察到,那些民眾其實並沒有受到劇場的正式訓練,可是,人在現場的抗爭民眾,為了引起媒體的關注,就自然而然表演起來,“因為他希望你能幫到他,他有很多想訴說的東西,于是,戲劇的元素進來了!”

    “這個觀察角度是相當有趣的,在一般的新聞媒體記者裡頭,往往都會忽略了這個視事的角度,這是因為我常期在劇場裡頭,所以,我得以在喧囂的街頭裡, 運用一種細膩的視覺去觀察群眾的不同變化。”細微在喧囂中隱隱的存在,端看你能不能把它感受出來。

    雲門舞集 《薪傳》
    雲門舞集 《薪傳》

    夜晚劇場
    又有社運般的刺激

    每每拍完街頭運動以后,“到了晚上,可能有人邀我到劇場去拍攝,我又必須切換到安靜的場合。”他一點都不排斥這個心境的轉換,“其實,它讓我的心得以放鬆下來,進而可以休息。”

    不斷游走在街頭與劇場之間,離不開的是注意力與專注力,“只要回到街頭裡,那個可以拍攝的場面很大,有時候,一走就是一整天。”當時比較年輕的他,往往就是背著相機就跟著群眾一起走,“每踏出一步都必須分秒必爭,留意身旁的一些變化。”

    一旦身在劇場裡頭,他必須很專注地觀看一個表演,在觀賞的過程中,他又察覺,劇場跟現實生活是息息相關的,他們把很多的故事以戲劇化的方式呈現出來,街頭是劇場,劇場仿彿又是街頭,這反而訓練了他用觀察表演的形態去拍攝新聞,“新聞的攝影多半不注重這一塊。”

    在劇場裡看一部劇時,他通常都不做現場的準備,更喜歡的是把自己當成一張白紙,等待劇中的人事物給他突如其來的刺激感,他在接受訪問時,說道,這跟街頭社運拍攝的刺激感是相似的。

    “在對整個演出過程不瞭解的時候,我只能在當下看到它忽然間的變化,這種直接的刺激可以刺激我把瞬間捕捉、擷取與記錄下來。 ”他認為,這跟他在街頭進行拍攝是大同小異的,“走在新聞線上,沒有人知道下一刻會發生什麼事情。”不管在喧囂的街頭還是靜謐的劇場,總是邊拍邊找到你想要的特殊性與獨特感。

    表演工作坊 《暗戀桃花源》
    表演工作坊 《暗戀桃花源》
    工運鬥陣
    工運鬥陣

    林懷民處事急性子 越忙越不能拖

    從1987年起,劉振祥就開始參與雲門的攝影工作,雲門對他的攝影生涯是重要的階段,他說,沒想到一拍就拍了30年!這麼多年間,他跟著林懷民老師四處跑動,期間,難免受到這位台灣藝術大家的影響。

    他透露,在對方身上看到的是堅持,那是無人能匹比的一種堅持;他處理事情的態度,都是我們學不來,“他每天都要處理很多很多事情,必須照顧舞團、必須關心舞者的生活、關注社會的事、接受媒體的採訪、還有人向他邀稿……

    “他有太多太多事情要應付,所以,處理事情起來不能等,性子變得很急。”他還透露,即便是要預約劉振祥或其他人一起來開會,通常他都不假手于人,當下親自撥電話給他們敲定時間,以簡省來來回回通傳的時間。

    “一個人忙到這個樣子,很多事情都必須當下做決定,不能再拖,一旦拖下去就會沒完沒了,一件事情就撐不了。”他指出,這是林懷民老師處理舞團事務的一種態度,“這是我們想修都修不來的,像我,多半人都選擇能拖則拖,拖到不會發生最好。”語畢,他逕自笑了起來。

    “他想要做的事情,都一定會把它完成,這是他在待人處事方面的一種堅持。 ”至于對于演出作品,不問而知,要求也極為嚴格。

    “他可以一改再改,即便是到了半夜閃現任何念頭,他會馬上撥電給對方進行修飾,又或者是在舞台上看到投影的效果,他可以一格一格、一秒一秒的修,跟他合作的人,多半都受不了他的吹毛求瑕。”

    劉振祥與林懷民老師合作多了、相處久了吧,他倆連笑起來的模樣都有點相似。
    劉振祥與林懷民老師合作多了、相處久了吧,他倆連笑起來的模樣都有點相似。

    世間所有的得到
    皆因有人給予

    對于現年55歲的劉振祥而言,這樣的一個攝影任務,在其生命裡頭已經經歷了好幾個階段,“其實,現時很多事情都在自己的掌控之內了。”

    他透露,現階段的他,只要他找到時間的空隙,他都會出外進行攝影專題的拍攝。“未來,我想大概會拍自己想拍的部分。”

    好比,他跟一個基金會合作了30年,他從基金會創立之前就替這個團體做影相的紀錄,在完成階段性任務以后,未來,他的設想是去拍攝那些受基金會影響的人物,以及他們現在的面貌。

    “若非這個基金會,這些人物不會像現在那樣站在我的鏡頭前,所以,這是在拍了許多人事物以后,比較想要觸碰的攝影角度。”在這件事上,他採取主動且義務的方式去進行,他覺得,他的影相可以起到回饋的作用。

    人生在世,所有的得到皆因有人給予,給予機會、給予平台、給予選擇,于是成就了現在的自己,多年以后,他用他的專長去成就別人的專長,使得這個世界的創造得到了永續存在。

    然而,每一份工作都會有一個壽命,它跟人的壽命一樣有長亦有短,攝影亦如此嗎?他笑答,當然!“當我老了,扛不動器材了……”他繼續說道:“最后,可能就需要拚棄所有輔助器具,拿著最簡單的攝影機,進入到另一個階段的拍攝了。 ”

    哪怕再簡單的攝影配備,我們都相信,劉振祥能給人們拍出最不簡單的影相作品,因為認真的人不會虧待出現在週遭的人事物!

    劉振祥用相機找到生命中的使命及幸福!
    劉振祥用相機找到生命中的使命及幸福!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