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为渔农工匠商业交通 籍贯文化透视老行业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分为渔农工匠商业交通 籍贯文化透视老行业

    传统行业的商号,不仅反映乡情,也反映了愿望和期许。
    传统行业的商号,不仅反映乡情,也反映了愿望和期许。

    华人祖辈,在兵荒马乱的中国,无法谋生,只好下南洋讨生活。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他们先到锡矿地,辛苦采矿,后来,橡胶业兴起,就去割胶……

    许多原乡的行业,还有在家乡习得的谋生技能和手艺,也随着他们的到来,得以在南洋传播。

    新纪元大学学院马来西亚历史研究中心主任廖文辉博士表示,从中国原乡传入马新的传统行业,架构上仍采用学界的分类法,不过,因受方言和地缘的影响,内容情况和原乡或别国不一样──更加着重“在地化”和“行业转型”。

    大小城市老建筑五脚基柱子上的中文商号浮字,便是东西文化交汇下的在地生活特色!


    报导:许雅玲
    本报资料中心、许雅玲

    新纪元大学学院副教授廖文辉表示,“中国原乡的传统行业何时在马来西亚落户,确实年份和情况恐怕已不可考。可以确定的是,早期华民带进马来西亚的传统行业繁多。非沃恩于1879年出版的《海峡啊知名地华人的风俗习惯》,论述了逾百种的华人行业。”

    根据民俗学分类法,传统行业基本可分为渔农,工匠和商业交通三大类。这其中,闽粤华民从事垦殖、胡椒和香料的种植、鞋匠、打金、铁匠、造枪工人、木匠、烘焙师傅或矿工。

    有部分的福建人经商,广东人则为矿工和手艺者。说到商业交通,不得不提森美兰芙蓉的兴化人,他们最早在此充当人力车夫或三轮车夫,有所积蓄后,开始经营脚车和机车修理店,最后扩大至脚车行、机车行和汽车行等。

    “马新的传统行业有其方言和地缘的特色。不过,我国情况跟他国不一样,虽然,架构上仍采用学界的分类法,但内容不一样,因为我们会比较注意在地化和行业转型。”他说。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自古以来,同乡同业,是中国极为普遍的社会经济现象,但华民移入马新后,人地生疏,为了彼此照顾,又自然地形成亲属移民网络。学者颜清湟曾就此说明,“自然环境、移民的先后次序,以及行业职业化的延续性,制约和决定了早期中国移民所要从事的行业。”

    传统行业多数小本经营,依靠手艺或出卖劳力干活。
    传统行业多数小本经营,依靠手艺或出卖劳力干活。
    传统行业多数小本经营,依靠手艺或出卖劳力干活。
    传统行业多数小本经营,依靠手艺或出卖劳力干活。

    靠手艺劳力干活

    值得注意的是,方言和宗亲组织发挥同业行会的作用,建立商业网络,同时维护行业垄断与控制。这种情况之下,马新地区出现饶有趣味的市井俚语:福州人三刀走天涯(理发剪刀、厨房菜刀、裁缝剪刀)、福建省有两把厨刀(一把由福州人执握,一把由晋江人把持)、出门行路要找兴化人……

    “马新的同乡同业,分为两种模式,第一种以地缘为结合,比如说,福建和潮州人主要在营商,广东人为手工业者,客家人主要在开矿,海南人经营餐饮,第二种则为某一行业由某一姓氏所垄断,像霹雳的锡米开采,不少由广东客家的胡姓人士把持,加影的五金行业,是由源自安溪的上官人士经营,源自南安的叶氏族人来到雪隆,经营矿业和五金买卖。”

    此外,“先来后到”也直接影响行业的操控。迟来的华民(海南、福州和兴化)下南洋,许多行业已为其他方言群体霸占,他们能从事行业有限,海南人唯有“打洋工”,即是在洋人和富裕西化的峇峇与娘惹家庭当帮佣。

    “传统行业具有小本经营,依靠手艺或出卖劳力干活,时间长,工作辛苦的特色。随着社会进步,经济环境改善,技术和原料改进的等因素的冲击,到了1980年代,传统行业逐渐面临没落危机。转型,成为老行业唯一的出路!”

    老行业转型传承后裔

    麻坡才记434咖啡馆,便是老行业成功转型的典范。才记原为飘洋过海的海南人郭汉才于1950年代所创办,以销售自家种植和手工烘炒咖啡粉为主要业务,生产有限;。2000年,第二代传人引进咖啡机,尝试冲调和售卖咖啡,结果反应良好;目前进入第三代,有了自己的咖啡产业,包括现代咖啡馆。

    另一个转型成功的老行业,便是太平十八丁的泉成炭窑。炭窑面对日益萎缩的国内市场,除了积极开发日本市场,同时也让木炭功能多元化,比如说,根据中国原乡制炭过程(烧一个窑,把木柴放进去),又开发出副产品(肥皂),甚至,炭窑结合旅游业,形成特色旅游。

    今天的茨厂街,能找到一个老旧斑驳的中文商号浮字,已属难得。
    今天的茨厂街,能找到一个老旧斑驳的中文商号浮字,已属难得。

    后继无人快速失传

    廖文辉说:“ 从文化保护,遗产保护的角度而言,每一个行业都很重要,都很迫切要去守护,因为流失很快速。”

    茨厂街具有103年历史的邝福荣洋服店,如今传到第三代,接班人说:再过几年,我退休,这个传承就断了,因为孩子也不要做。

    把场景拉到槟城,早期,那里有50多家手工造船厂,师傅用手绘图及制造,从计算尺寸、测量、选木、锯木、刨木、打钉、钻孔、打磨、上漆,至少要用上三个月或半年,甚至一至两年才可做好一艘船。二战过后,随着机器造船面世,传统造船厂便只剩瓜拉古楼的一家,并且,师傅已老迈。

    “从功利角度看,家里用的桶,早期,找做木桶或做白铁的师傅,帮忙制做一个桶,既需时,而且贵。现在,有了工厂量产的便宜塑料桶,人们便不再需要木桶了。可是,这些工艺是老祖宗传承下来的工艺,属于文化的一部分,应当想方设法去保留。”

    懂得现代经营管理

    老行业的转型,关键在于个别老板有没有“行业消失”的危机意识。在此之上,才记的转型成功,亦跟家庭里的孩子,接受现代训练,懂得现代经营和管理。

    “面对现代工商业社会和现代科技,传统行业几乎没有竞争力量,除非配合现代发展,成功转型,才能在现代工商业社会保有一席之地!传统行业流失速度非常快。我要呼吁有兴趣的人士参与抢救传统行业,年轻人可以在家附近,从事传统行业或工作。”

    学徒制与现代格格不入

    后继无人,直接冲击老行业。

    传统行业,不管是制作或运作过程,皆需要人员来操持,其所涉及的就是人员的培训方式,故而有所谓的学徒制。

    打金业的行规,学徒首三年先做杂工,包括为师傅跑腿,递茶送水。三年期满晋升为工人,开始学习打金技巧,从打磨抛光等基本功习起,经过二至五年的磨练,手工纯熟才可被提拔为师傅。

    “如此技艺传承的方式,在古代,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毕竟,小孩读书不好,无法考取科举,从小便被送去跟师傅学手艺,或者送到戏班,让师傅来养他,给他很低的薪水或没有薪水。。”

    廖文辉续说:“严苛的学徒制已跟现代社会格格不入,这不用转型,一切就遵照现代代劳工法令安排。”

    学徒制还有隐藏性问题,师傅留三招不教给徒弟,免得徒弟存起资本,另起炉灶当老板,变成师傅的对手。

    廖文辉说,学徒制不合时宜,阻碍传承。
    廖文辉说,学徒制不合时宜,阻碍传承。

    中文商号浮字具文化艺术

    老店柱子上的中文商号特色,引来麻坡市议会的注目。

    9月4日,市议会通知华裔商家:商店招牌的中文字体尺寸不符合规格,下令商家拭除。

    营业超过70年的济生堂药行东主曾披露,如果地方政府下令,为了不违反条例,也只能痛心地将这些中文字商号涂掉。

    就此,廖文辉坦言,“麻坡的中文商号浮字,具有文化艺术的作用,很多是书法家题字,非常美观。此外在马六甲,商家爱找沈慕羽题字,配合上五脚基的建筑,形成独树一帜的柱子商号。”

    全马各州,五脚基老街是越来越少,历史悠久的茨厂街和苏丹街,经过几次改建,五脚基已不复见。

    商号反映乡情与期许

    传统行业里面,招牌或商号,是经商的标志,各行各业皆会在建筑的门楣和枋梁上挂上牌匾,或称“匾额”(横为“匾”,竖为“额”),以招徕顾客。

    宋代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里,就有许多商号,诸如“曹婆婆豆饼”、“李生菜小儿药铺”、“张戴花洗面药”、“丑婆婆药铺”、“唐家酒店”、“黑虎王医生”等等。

    “严格来说,凡是刻在木、石头、或者是铜材质上的文字,不论任何形式,均统称碑铭,宋朝叫金石学。”廖文辉说:“商号或者行号,很早以前就有,人家一看到你的商号,就知道你干的是哪个行业。”

    古代人一般都是以自己的姓氏、名字作为商号。我们的焦点,还是要放回原乡的商号来到大马在地化的表现。

    “华民的商号,不仅反映乡情,也反映了愿望和期许。”他说。“商家喜用本身籍贯来命名,广东人用广,福建人用福,潮州人用潮,然后再加一些好意头的字眼来命名,潮兴,潮隆等等。”

    另外,一些特定的行业也有特定用词,比如中药店用“堂”(春生堂、资生堂和同仁堂);厨师喜欢用“慎”(马六甲有慎行堂,吉隆坡暨芙蓉慎忠行,怡保慎全行,太平慎远行)等等。

    刘俊光说,古色古香的广汇丰,吸引游客行人停下脚步,拍照留念。
    刘俊光说,古色古香的广汇丰,吸引游客行人停下脚步,拍照留念。
    如果懂的中文商号浮字的价值,商家必定愿意好好保留。
    如果懂的中文商号浮字的价值,商家必定愿意好好保留。

    茨厂街广汇丰商号90年

    在茨厂街,有间老字号茶行广汇丰,门口挂上书法家题字的漂亮商号,五脚基那里黄底红字的柱子商号,远远便吸引行人目光。

    “我是第四代经营茶行。茶行是曾祖父传承下来的家业,在茨厂街店铺已经有90年历史,广汇丰的商号,由曾祖父亲自取名。”

    东主刘俊光透露,“广东省过来的华人移民,都会用‘广’字开头。由曾祖父至我父亲,凡是原乡过来的乡人,都会过来茶行住几个晚上,以长板凳当床。之后,曾祖会给乡人几块钱,让他们到各地展开新生活。赚到钱后,他们会交托给曾祖,带回他们在乡下的家人,以前做这种汇款,叫做侨批。”

    商号上的汇字,就是这样得来。至于丰,则是商人对事业的美好愿望。

    五脚基商号独树一帜

    刘俊光表示,“早期,茨厂街的华人商店,都会挂上牌匾和竹帘,并且在五脚基的柱子,造上中文商号浮字。广汇丰的柱子商号便保留得很好,既有艺术美感更有历史和文化价值。”

    广汇丰的柱子商号,执法人员没有来刁难吗?

    “法令还没有诞生之前,这些柱子商号已经存在了!何况,我们还为所有的广告牌付费,一年要付整千令吉。很多商店,改建为现代建筑,已没有五脚基设计,或者交由友族经营,商号已被抹除,更有商家,不愿为五脚基的柱子商号付费,干脆刮掉商号,或者用同色的漆遮住商号,或者将商号封起来。”

    相形之下,柔佛峇市的布店街、仁弄街、公市一带的店面,五脚基的柱子商号,保留得相当完整──许多商店是在独立前就已经存在,当时不少由华裔经营的商店,都会在柱子上刻上或写上中文字的商号,现已成为峇市老街区建筑物的一大特色。

    不愿付广告费忍痛抹掉

    “业主不愿承担柱子的广告费,考虑抹掉,这是一个麻烦的问题。不过,我想强调,麻坡一些商家,在风波之前,已经把柱子的中文商号刮掉,或漆上新漆,现在,他们深深后悔──原来这些是那么有价值的文化遗产!”廖文辉说。

    被学者公认属于亚洲特有的“五脚基文化”,可以追溯至1819年,莱佛士开埠之初,他规定,凡建在接到边的店屋,屋子与马路之间,至少要有一条5英尺(马来语即5 Kaki)宽,有遮篷的人行道,让行人免受日晒雨淋之苦。

    最后,刘俊光补充,“商家奉公守法,如果政府不收费,这是好事,付费,必定增加商家的负担,可是,商家刮掉之前,请三思。现代人还要花钱复古,营造出要古色古香。也有年轻人租下店面经营餐厅,极力保留了古老牌匾和柱子商号呢。”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