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势堂‧开窍雕出神韵 佛是人 与人又有别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架势堂‧开窍雕出神韵 佛是人 与人又有别

    众生看见的佛,究竟该是什么意象?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佛本是人,修练方成佛。

    那么,佛像该雕成人像,还是超越人像?

    中国雕塑家吴显林钻研数十年,在漫长雕塑岁月中“看”透这一点,那就是佛是人,但与人有区别,佛是人,但与人有距离。

    而且,雕佛要以凡人“肉眼”来衡量佛像的比例尺寸及角度……


    若说读经是一种心灵修行,那么雕佛就是一种艺术修行,不经一番严酷历练,怎会了悟开窍 ,在俗尘浊世看见佛光普照!

    20181112feBUDDHA_01

    匠心独运 卧于山林大海

    此时,身在中国南京牛首山佛顶宫里五境梵池的天阙阁内,端坐在我眼前的是著名中国雕塑家吴显林,鼻端上架着一副眼镜,听他说起话来轻声细语,看他举手投足间温文儒雅,但,他做的事情却一点都不简单。

    从艺四十多年,他以佛教雕塑见长,这都不算特别,最特别的是,他以创作巨型雕塑像,而在中国艺术界走出了一条独有的佛系康庄大道。且看一看他历年来的杰作,你是否曾在旅途中见过。

    从中国江苏华西村一头2公尺长的“金牛”到海南三亚海面上一尊108公尺高的“三面观音”、从江苏无锡一尊88公尺高的“灵山大佛”像,到河南鲁山县的128公尺高“中原大佛”,还有山东曲阜孔子故居尼山圣境一座72公尺高的“孔子”铜像。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以上全都是出自其手的著名雕塑艺术杰作,其中中原大佛是世界第一高铜铸立佛,灵山大佛和三面观音皆是世界巨型雕塑之一,有中国媒体称他是中国佛教雕塑史上一个特别的存在。

    采访当天之所以跟他在佛顶宫见面,乃因为他的另一个巨型佛教塑像再次横空而出,就坐落在此间禅境大观正中央一尊7.5公尺长的汉白玉材质释迦牟尼卧佛,卧佛安放在直径9公尺的圆盘基座上。

    禅境大观里头的佛出生、成道的禅境花园,以及中间的莲花剧场,完整叙述了佛陀的一生,如是祥境让身在其间的人们感受祥和,面对眼前的卧佛,感动由心而起。

    一直以来,巨型雕塑成了吴显林用来表现佛教艺术的承载物,今年72岁的他来自四川达州,自幼对绘画产生浓厚兴趣,愿望是当个画家,秉持这股热忱,他从绘画走到雕塑,再用雕塑传递佛教文化。

    灵山大佛一脸慈颜带着微笑,佛像右手向天为“施无畏印”,代表除却痛苦;左手自然下垂向外乃“与愿印”,意即给予快乐。
    灵山大佛一脸慈颜带着微笑,佛像右手向天为“施无畏印”,代表除却痛苦;左手自然下垂向外乃“与愿印”,意即给予快乐。

    以现代人形象塑罗汉 有缺神韵

    早年,吴显林深受位于中国重庆大足石刻里的佛教雕刻所影响,“那是中国五大佛教石库之一,我经常到那儿去看一看。”后来,他在四川美术学院上课时,这石库里头的佛教艺术也是其学习内容之一。

    “在五大石库里,大足石刻的雕刻可说是最好的作品,它是唐末宋初时期的摩崖作品,当时的佛教比较世俗化。”他因此对佛教艺术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也算是他在这方面的启蒙,然而,他后来所学的现代雕塑跟佛教艺术却产生了碰撞,使他悟出了一番道理。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他以四川美术学院学生的身分,参与了重庆罗汉寺五百罗汉堂的五百罗汉像的重塑工作,“我当时学的是现代雕塑形式,特别讲究人体结构、比例关系、写实处理等等,然而,佛教艺术却是通过民间艺人师徒的言传口授,偏向写意的创作模式,不完全写实。”

    在处理罗汉造像时,他不知不觉地将现代雕塑的处理手法用到了罗汉身上,“结果呢,塑出来的是现代的人,跟现代人没有区别。”

    “但是,你看那些佛菩萨,他既是人,结构比例也不差,只要采用了意像的元素,与真人就拉开距离,因此有了区别。”基于他当时无法掌握到这一点,以致他重塑的罗汉不够“神”韵。

    “在雕塑过程中,我慢慢悟到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他是人却跟人又有区别。”他从民间艺人身上发现到,一定要融入传统表现手法,那就是线条形式,“当中讲究的是线条的流畅与圆润,包括衣服的边子是荷叶边,采纳工艺化的处理方式。”

    因此,一个成功的佛教雕塑,它除了看得到的表面形象,还要做到表里相亲,神形俱足,当然,最重要一点是离不开相符合的佛理。

    此为吴显林的另一个杰作,立于孔子出生地尼山圣境的孔子像。
    此为吴显林的另一个杰作,立于孔子出生地尼山圣境的孔子像。

    以观众视角雕佛 仰望无遮拦

    从吴显林一连串厚重的雕塑之路履历中,他设计了不少具重要意义、历史价值的雕塑作品,在芸芸创作之中,总有难忘的,也必有很挑战的,如果要他点出一件,他说,理应就是灵山大佛吧!

    “那是第一次做巨型雕塑,也是第一次做巨型佛像。”这座位于灵山圣境的灵山大佛,采用铸铜材质,为世界巨型铜铸雕塑之一,“以前都未曾做过这么大的雕塑。”

    实际上,佛教造像要符合“三十二相”和“八十种好”的规范,三十二相是佛的身体所俱足之三十二种外貌特征,八十种好则唯佛菩萨始能俱足,三十二相与八十种好合称“相好”。

    在一座佛像上塑造出多达112项特征,当中的难度不言而喻,而灵山大佛是依据佛经如来三十二形相的记载完成。

    在创作这个雕塑时,他说,一方面要解决巨型雕塑比例关系、透视变形、观众多角度,以及远近观赏的形象完美的问题,“此外,还要顾及佛教雕像的神韵、姿态、服饰特点等。”只要稍微缺乏这方面功力,也难以将诸多的特征表现出来,“对于一个第一次作如此巨型佛像的人来说,这个任务当然是难度很大,也很有挑战性。”

    后来,海南岛三亚海面上要造一个三面观音像,最初是由上海佛教协会组织民间艺人和佛教雕塑艺人拟定两个初稿,他担任评审的任务,“由于三面观音是立于海面上,因此衣服要飘逸,不能太直;还有,三面观音的每个面相,都需要表现不同的佛理佛法,但原稿完全相同。”

    俯视卧佛,吴显林刻意把卧佛的衣服撒开,将整个圆盘都占满了,如此一来,更符合艺术造型的完美感觉。此为佛顶宫卧佛的构图。
    俯视卧佛,吴显林刻意把卧佛的衣服撒开,将整个圆盘都占满了,如此一来,更符合艺术造型的完美感觉。此为佛顶宫卧佛的构图。

    兼顾全方位视觉效果

    基于他具有制作大型佛像的前例,因此,在那次的评审会议上,他被赋予修改和定稿设计的重责大任,“定稿是要制作一个9.9公尺高的三面观音。”

    他指出,大型雕塑必须考虑到雕塑高了、体量大了,就会出现透视变形的情况,“也就是说,肉眼所见的东西可能产生压缩的效果,因此,各部分的比例关系都要留意。”

    “还有体量,立于室外的雕塑,若是远看会出现收缩的情况,因此,有的部分就得做得夸张一些。”他说,这一切都必须凭个人的感觉进行定夺。

    “我必须考虑实际上观众观赏的位置跟造像的视觉关系,以及全方位的视觉效果,从而进行适当的调整。”

    他笑言,任何的巨型雕塑都不可能以正常角度去观赏,就只能以低角度仰视,因此,观众的视觉角度很重要。

    耸立在海上的三面观音是具有三个面的观音雕像,不同面向的观音,手持不同的法器,有经箧、莲花和念珠,是智慧、平安、仁慈的象征精神。
    耸立在海上的三面观音是具有三个面的观音雕像,不同面向的观音,手持不同的法器,有经箧、莲花和念珠,是智慧、平安、仁慈的象征精神。

    撒衣圆寂圆满圆融于天地

    另外,吴显林还提到必须参照《造像量度经》里头,对佛身各部分比例所作的规定,“从头、身、手、脚到五官,都有它一定的长度和宽度,一般上,它的量度单位是以手指作衡量标准。”其中,佛的头部都要塑得比正常人的头稍微大一些,那是顾及信众是在离佛很近的地方仰望。

    然而,他同时也指出,现代造像也不完全按照这套旧有的规定,“这可能不符合现代审美观。”与此同时,过去的佛像只安放在庙宇里的高处,佛像的尺度也就大同小异,这套规定也属于合理、合适的。

    “可是,一旦放到了室外,就不是这么一回事了。观众老远就看到佛像,然后,一步一步的趋前走近,一路上的视觉角度不断移动,视觉效果也产生变化,所以,这方面的调整是需要与时并进的。”

    他也透露,创作佛像必须深入了解佛法弘扬与主张的内容是什么,每一尊佛像都要把佛法、佛理与佛意表达出来, “这样才能塑造出一尊好的佛像。”

    他指出,佛有数种语意,并以手势来表现,当中最常见的有施无畏印、与愿印、说法印、触地印等,“每一种手印表达不同佛理、佛法,特别是作佛像时有这种要求,至于观音像和菩萨像就比较随意和自由。”

    到了2013年,他接下了佛顶宫的卧佛像雕塑工作,他要塑的是涅槃时的佛陀,“一般上,人们看到的是斜面平躺着的,但这都代表了死亡,要准确表达‘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感觉,斜撑而卧比较合适,加上从艺术和美学造型上而言,这种斜撑比平躺的姿态来得好看。”

    当初也考量到这卧佛是安放在莲花盘上,“一旦是平躺就像是一对筷子放到了盘子上,左右两边皆是空的,这不符合艺术造型的完美感觉。”因此,他刻意把卧佛的衣服撒开,把整个圆盘都占满了,“看起来比较饱满。”他也把卧佛的姿态塑得更为圆润、舒展、自然。

    “许多的佛教用语都跟‘圆’有关系,圆融、圆满……因此,这个卧佛的整体线条也不以深刻为主。”这种恣态跟一惯的僵直生硬造型有相当大的落差,却更能体现出佛陀涅槃时的平静与安祥。

    当卧佛作360度缓缓转动时,人们感受到了佛陀的目光遍照无余,佛法恩泽四方,吴显林的佛教塑像显露的慈悲与光明,再一次照耀着娑婆人间。

    吴显林身后正是位于南京佛顶宫禅境大观正中央的卧佛,他雕塑出佛陀涅槃时的平静与安祥。
    吴显林身后正是位于南京佛顶宫禅境大观正中央的卧佛,他雕塑出佛陀涅槃时的平静与安祥。

    特约:子若
    部分图:佛顶宫、受访者提供
    今日登场:中国雕塑家吴显林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