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现场】 掌握核心技术,就业路更广 技职教育引领先机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学习现场】 掌握核心技术,就业路更广 技职教育引领先机

    如今大马中小企业各领域都非常缺乏技术型人才,无论建筑、制造、机械、养殖、农业等技术员工已被外劳垄断,因为本地青年都不愿踏足,认为这些是“做粗工”。许多人对技术员工都存有刻板印象与误解,以为蓝领工作就是出卖体力的低技术工作,实际上蓝领内也存有技术含量非常高的工艺与专业,他们不是做粗工而是当“工匠”……

    又到SPM放榜的日子,莘莘学子现在最关注的是大学与科系,这可关系到末来前途与发展,但坊间大学科系重叠性高,来来去去都是会计、Marketing、IT、大众传播等,该如何选择呢?如今全球已迈入工业4.0时代,有华团正努力推动“技职教育”,鼓励青年走入工业领域,学习理工科的专业技能,拥有核心技术与一技之长,在日后职场更能创造本身价值。但技职教育是什么? 是不是去工厂做学徒或做粗工?如果可以念大学,拿大学学位不是更划算更有前途吗?,今天的专题就以技职教育为主轴,说明其特色和未来工业4.0时代的需求。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错误认知蓝领工作

    技职教育与一般大学有何不同?同样都是念电脑资讯、金融会计、商业管理、设计与美术、土木工程、电子电气,或建筑设计等,两者会有很大差异吗?即便拥有同样名称的科系,普通大学偏重理论,相对缺乏实务操作与训练;而技职教育则是完全相反,是实务与职业训练导向,只有30%理论,70%为实作课,务求学生能与职场接轨。

    简言之,普通大学是以培养学术和理论为取向的高等教育机构,所以大学设有中文系、社会系、法律系等,技职学校则注重于专业技能的培养与职场的实务操作,其科系皆为“就业导向”。

    独大教育中心理事长陈正锦说,我国教育体系与就业市场出现吊诡的反比例现象,有七成大学生就读普通大学,但国内就业市场并没有这么多研究型工作,反而绝大部分工作需要实际专业技能。也因此,这几年媒体经常报大学生毕业即失业,有超过20万名的普通大学毕业生待业中;相反的,技职体系毕业的学生,却超过95%学生顺利就业,因为他们不只懂理论,也掌握了实务技术。


    他直言,技职学校的专科生在职场上的起薪为1800令吉,技职学士文凭则2500令吉,如果勤奋好学不断精进,五年后薪水必定能达5000令吉以上,因为他们已经是经验丰富的熟练技工。

    即便日后创业也是出路广阔,因为他们能为自己和公司创造价值;而从事文书与行政工作的普通大学毕业生,虽然起薪不错,但因为没有手艺,没有掌握技术,发展始终有限。

    陈正锦举例,农业并不是种田而已,如今有品种改良、害虫研究、农业机械、农药与肥料改进等;汽车科除了修车以外,更需要懂机械工程、电子与电气,这些都是高技术含量的科技专业,都属于“技职”领域。
    陈正锦举例,农业并不是种田而已,如今有品种改良、害虫研究、农业机械、农药与肥料改进等;汽车科除了修车以外,更需要懂机械工程、电子与电气,这些都是高技术含量的科技专业,都属于“技职”领域。

    陈正锦说,如今大马中小企业各领域都非常缺乏技术型人才,无论建筑、制造、机械、养殖、农业等技术工也被外劳垄断,因为本地青年都不愿踏足,认为这些是“做粗工”。

    许多人对技术员工都存有刻板印象与误解,以为蓝领工作就是出卖体力的低技术工作,实际上蓝领内也存有技术含量非常高的工艺与专业,他们不是做粗工而是当“工匠”。

    他举例,农业并不是种田而已,如今有品种改良、害虫研究、农业机械、农药与肥料改进等;汽车科除了修车以外,更需要懂机械工程、电子与电气,这些都是高技术含量的科技专业,都属于“技职”领域。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未来技职往工业4.0发展

    独大教育副理事长刘伟义透露,马来西亚从70年代就有外资设厂,引进各种工业技术,但我国80年代开始逐渐仰赖外劳,以致外劳逐渐取代本地人成为熟练技术工人,我国青年世代反而没见到踏入工业领域。

    他指出,早期华人下南洋所从事的都是技术型工作——锡矿,从锡矿延伸出去的各种技术工匠都是华人包揽,一直到现在的中小型企业的机械与制造业等,都是父执辈透过学徒制掌握技术与传承。

    如今各种工业技术面临断层的危机,因为学徒制逐渐被淘汱,而多数青年也选择一般大学,不会选择技职学校学习工艺技能,因而从事技术工作也被污名化成没出息做粗工。

    传统东方思想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尤其90年代后私立大学纷纷成立,大家都把小孩送去念大学,但许多大学生在毕业后,因能力不符职场需求,必须花数年时间重新学习一技之长。

    刘伟义强调,如今全球已迈入工业4.0时代,即现今的工业已经从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迈入结合网络大数据和AI人工智能的第四代——工业智能化。未来工业趋势需要结合的能力与知识,包括程式编写、电子电气、大数据处理、云端计算、网络金融、区块链、5G流动网络,新能源与新零售等。

    他举例,中国是将工业4.0发展得最淋漓尽致的绝佳例子,从十多年前创造出来的双11节日,其一天的网络交易量在2017年就已到达1026亿令吉,2018年更突破1302亿令吉。

    双十一网络交易量背后所涉及的技术,其实就是上述所提到的大部分技能与知识,加上中国强大的物联网,是现今技职教育的重点发展方向。

    他表示工艺技术领先全球的是美国和德国等,但若以技术发展最为迅速无疑是中国,留学中国也比较便宜,有奖学金,语言和文化没有障碍,也不强调成绩优秀,因此华裔学子可作为升学考量。

    刘伟义强调,如今全球已迈入工业4.0时代,即现今的工业已经从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迈入结合网络大数据和AI人工智能的第四代——工业智能化。
    刘伟义强调,如今全球已迈入工业4.0时代,即现今的工业已经从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迈入结合网络大数据和AI人工智能的第四代——工业智能化。


    技术行业青黄不接

    应因未来人口老化和人工智能的时代,老人照护、网络科技、数码经济、电脑编程和资讯处理等,才是未来技术工作取向的趋势……

    教育乃立国之本,技职教育在推动国家发展当中担任非常吃重的角色,但可惜的是,我国技职教育先天不良和后天失调,以致国内技职人才严重偏低,国人对工业技能和技术掌握不佳。

    行动方略技职小组秘书张运华博士表示,绝大部分的国家技职教育都是归属教育部管辖,例如台湾、新加坡、中国,以及全球以技职闻名的德国与日本等。

    我国虽然有六百多所技职学院,但却分散在七个政府部门,分别是教育部、人力资源部、青年与体育部、农业部、卫生部、工程部、乡区发展部(玛拉学院),以及各州政府的个别技职体系。

    而这紊乱的技职体系又有三大专业认证系统,分别是马来西亚技职教育证书(SPM(V))、大马技术文凭(SKM),以及玛拉学院的内部技职认证。

    由于各政府部门自办技职课程,彼此课程没互通或衔接不顺,各个认证系统又不同,以致互不协调兼浪费资源,例如技职学院专科文凭无法接上技职大学的学士课程,导致学生升学与进修过程异常麻烦。


    华裔生难考入国立技职

    也是拉曼大学助理教育的张运华直言,我国技职教育体系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自我定位,技职科原本就是以实务操作为主,即是让成绩中等但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学一技之长。

    唯我国技职学校却订下非常高的入学标准,并规定国语科必须及格或优等,以致既招收不到优秀生(因为都选择一般大学),而中等成绩的学生却进不了,优秀但国语普通的华裔生也被拒于门外。

    也因此,技职学生仅占我国大学生约30%,而华裔学生更是只有3%,如果加上私立技校的华裔生,也顶多5%,根据青体部的数据指出,该部门属下的所有技职学校仅有数十位华裔生。

    他表示,华裔在技职体系内有“双次边缘”的情况,除了被拒于国立技职学院以外,剩下的私立华裔技职生在选择科系时,也会自我边缘化,只选美发美容、汽车维修,以及烹饪等三项热门科系。

    他坦言,我国中小企业以华裔为主,这些人过往都是从工匠出身,但如今都面临后继无人,没有熟练技术工人的窘境,因为90后的年轻人多数放弃技职教育,选择普通大学。

    他也说,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念以学术为主的一般大学,新加坡仅有三十多巴仙普通大学生,其他60%以上为技职学院生,德国同样只有二十多巴仙普通大学学生,其余70%为技职学院或科技大学学生。

    他指出,应因未来人口老化和人工智能的时代,老人照护、网络科技、数码经济,电脑编程和资讯处理等,才是未来技术工作取向的趋势。

    张运华坦言,我国中小企业以华裔为主,这些人过往都是从工匠出身,但如今都面临后继无人,没有熟练技术工人的窘境。
    张运华坦言,我国中小企业以华裔为主,这些人过往都是从工匠出身,但如今都面临后继无人,没有熟练技术工人的窘境。


    科技发展小历史(1760年~至今)

    工业1.0 机械化
    时间:约1760到1830年
    瓦特改良了蒸汽机,实现工厂机械化,首次用机器代替人力、畜力,以大规模的工厂生产取代工人。

    工业2.0 电气化
    时间:约1870到1920年
    内燃发动机和发电机的发明,电器被广泛使用,进入了由继电器、电气自动化控制机械设备生产的年代,通讯技术如电话、电报、无线电也有长足进步。

    工业3.0 自动化
    时间:约1950到2010年
    网络资讯发展应用连结全球各地,各种精密机器的发明,大幅提升工业自动化生产的效率与品质。

    工业4.0 智能化
    时间:约2010年至今
    利用虚实整合系统,将制造业甚至整个产业供应链互联网化。大数据构成新一代智能工厂,由智能设备分析、决策、调整控制并继续开展智能生产,产出高品质的客制化产品。

    特约:房怡谅
    图:受访者提供、本报资料中心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