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意书游】淡水 品人文 追传奇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快意书游】淡水 品人文 追传奇

    淡水老街——如我9年前记忆中的印象,虾卷鱼丸烤香肠烤玉米的香气混杂着鼎沸人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踏出淡水捷运站,立即被满眼的人潮填满视线,天气非常晴朗,催谷着连续假日的人们走出户外,走上街头,吃喝买逛,最基本的消费就是这个时代最容易满足的欲望,只消荷包有些厚度便能慷慨慰藉口腹、视觉到肌肤温度,身体的安适饱足替代心灵的安稳饱满,更简易的现代人生目标。

    淡水老街依旧热闹繁忙。
    淡水老街依旧热闹繁忙。

    淡水老街一如我9年前记忆中的印象,虾卷鱼丸烤香肠烤玉米的香气混杂着鼎沸人声,在太阳底下漫溢开来,伴手礼品鱼酥太阳饼蛋卷铁蛋的招牌招摇醒目,店门装潢缤纷讨喜,品牌化成了老字号必须跟上的节奏。人们成群经过面朝淡水河的妈祖庙,往更多人汇聚的河岸边走去。

    去年阅读喜爱的作家钟文音的长篇巨著《想你到大海》,才约略窥见这座河岸老城厚厚堆叠的旧时光景,像冲刷上岸的丰沃泥沼,沉积在雨水的尽头,孕育出岛屿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篇章。

    “沪尾”通商口岸 传教士感人事迹


    广场上竖立着一尊马偕头像。
    广场上竖立着一尊马偕头像。

    1858年,中国清廷签订《天津条约》,增开当时仍称作“沪尾”的淡水为通商口岸,迎来了各国海上商人、传教士、动植物学者、军人等进驻,自此改变了这座坐落在太平洋西边的岛屿命运,自由的风不仅繁盛了此地的商贸活动,也捎来了当时岛屿人未曾接触过的宗教。

    真理大学。
    真理大学。

    1872年,来自加拿大的马偕(George Leslie Mackay)以传道者的身分登陆淡水,一上岸就是一辈子,凭着坚毅的信仰和顽强的意志,他学习用台语传教,深入山中部落,发挥自身作为医者的医学知识,一边帮人拔牙一边赞颂耶稣基督。

    马偕博士在岛屿北部的足迹覆盖范围甚广,一步一脚印地延伸到宜兰和花东一带,作为他远大征途的启程源头,淡水保有许多与他的生平事迹有关的建筑物,是今次重游旧地的我,想要从书扉走进活生生的历史现场,展开的一趟朝圣巡礼。

    沪尾偕医馆 番邦异客建医院

    我们穿过躁动喧腾的老街,来到一处广场上,我一眼就认出那尊黑石刻成的人头雕像就是马偕博士,伫立在马偕街旁,眺望着被成排店屋隔开来的淡水河,那个一百多年前他初来乍到时踩在这片土地的第一步。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马偕博士曾居住过的马厩。
    马偕博士曾居住过的马厩。

    藏在马偕街的沪尾偕医馆是马偕博士来台七年后开设的第一家医院,也是马偕纪念医院的初始地,建筑物维持着老旧的闽南风格木质门面,跨过门槛,走进变成展览厅的内部,玻璃柜里展示马偕博士为岛屿人治病的医疗器材、定居于此的家具摆设等物件,新漆的墙上描绘他在淡水曾经的生活轨迹,角落还有一幅马偕博士的Q版人形立牌,浓密的大胡子成了他的形象招牌,就像当初岛屿人口中的“黑须番”。

    淡水礼拜堂 虔诚布道的见证

    隔壁的淡水礼拜堂,在湛蓝天际下炫耀着夺目的赭红色砖墙,这座建于1932年的教堂是由马偕之子偕叡廉亲自设计,在其父亲创办淡水教会的原址上翻修重建。

    红砖醒目的淡水礼拜堂。
    红砖醒目的淡水礼拜堂。

    绕过礼拜堂转角的斜坡处,还能找到马偕博士在淡水最早的租屋处,那个当年他向茶商陶德租住的马厩房舍,我好奇往闭锁的门缝内窥伺,只见杂物堆积如厚厚的历史尘絮。

    奉主耶稣之名,在17世纪乘船渡海数月才抵达的东方岛屿上,马偕博士人生地不熟且语言不通,却怀着对主忠贞不渝的决心,仅提着两个松木箱和一本圣经就踏上这片蛮荒湿热又文化陌生的河口乡镇,誓言要在此地发扬主的圣名。

    沪尾偕医馆,马偕博士踏上淡水后建立的第一所医院。
    沪尾偕医馆,马偕博士踏上淡水后建立的第一所医院。

    传道者用肉身血汗和经年累月的口舌布道,换来基督籽苗的开芽茂发,曾被鄙夷的番邦异教,百年后矗立着恢弘的礼拜堡垒,基督的福音终于流进这座岛屿,而作为神的使徒,他把所有荣耀归给主,将自身藏匿在后巷的马厩里,并且心满意足。

    现在馆内展示着马偕博士在淡水的生活痕迹。
    现在馆内展示着马偕博士在淡水的生活痕迹。

    牛津学堂 改变童养媳命运

    沿着真理路走下去,我们找到了坐落在真理大学校园内的牛津学堂,学堂前的大榕树盘根错节,枝繁叶茂,池畔有乌龟迳自浮游,静谧的学园散布着三三两两的学生,或也有像我们一样慕名而来的游人,站在那栋融合了中式四合院与西式教堂帽尖的建筑物前凝望,仿佛在遥想1882年马偕博士开办私塾时的景况。

    以马偕命名的街道。
    以马偕命名的街道。

    那个出生在观音山脚下的女孩,随着村里一票女眷一起坐在学堂的朗朗读书声中,努力识字写字,那个时候的她是否早已知悉,唯有学习能带领她走出淡水,探看更广袤的天地?

    还是从她踏入传道者的学堂那一刻起,她就已窃听到上帝在她耳边呢喃,告诉她她的命运将注定扭转?从目不识丁的童养媳变成被神眷属的岛屿代言人,葱仔化身聪明,在神的见证下与偕牧师结为连理,再从默默持撑家计的牧师娘横渡汪洋,环旅世界,成为出走岛屿的女子第一人。

    他乡变故乡 长眠岛屿的传教士

    际遇永远无可预测,一次风浪转向便可将命运的航渡者推往不同的境地。马偕博士奉献毕生在岛屿传扬基督福音,口舌是他奋斗的武器,也是他征召信徒的神谕,但晚年的他却罹患喉癌,被夺去了最珍贵的声音,嘶哑的嗓子再无法呼唤主的伟大。

    学堂内展示了许多关于这名加拿大传道者的生平故事。
    学堂内展示了许多关于这名加拿大传道者的生平故事。

    57岁那年,马偕以备受敬重的仪式安息主怀,虽出生加拿大,却自二十几岁起就定锚岛屿,不仅宣教、救病、教课,还承续了自己的血脉于这片土地上,彼方的乡愁经过大半辈子扎根,亦逐渐移转成此地的归属。1901年6月,马偕长眠淡水,后人对他在岛屿的丰功伟业歌颂如前方的海水,日夜翻涛,不曾止歇。

    Q版马偕博士。
    Q版马偕博士。

    钟文音说:“就像一个上岸水手忘了海一样,忘了海,才能回到陆地。忘了青春之城,才能在江湖老去。”

    文:
    (不玩会死的热写一族)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