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史光宏:师无不言—— 公开课,启动更深刻的专业对话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郭史光宏:师无不言—— 公开课,启动更深刻的专业对话

    反思自己想教与实际所教之间的关联,审议自己所教与学生实际所学之间的关联,反思和审议自己想教、所教、学生所学与语文课程目标的关联,应该成为语文教师校本教研的主题,应该作为语文教师专业知识发展的主要途径,也应该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研究的主要任务。
    ——中国语文教育学者王荣生教授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课堂虽然并非教育教学的全部,却无疑是其中的核心部分。除了下课小休与课外活动,学生的学习时光几乎都在一节又一节的课堂中度过。一定程度上来说,课堂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教育教学的质量。然而,课堂教学甚少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我想一方面是因为没有太多新闻价值供炒作,另一方面是因为需要强大的专业素养来支撑。

    今年7月20至21日,马来西亚儿童文学协会联合全国校长职工会举办了“优化教学,提升素养”马来西亚华校阅读教学大型公开课。活动中,来自中国和马来西亚的八位教师围绕二至五年级的课文,以同课异构的方式各执教一堂阅读教学公开课,为更深入的教学探讨提供课例。课后,除了近1400位观课教师可以参与评课,大会还邀请了潘新和教授和黄先炳博士即时点评。

    有别于一般的讲座和工作坊,礼堂的舞台被布置成了教室,真实的学生与老师在众目睽睽下上起了课。没有理论宣讲,没有纸上谈兵,一切教学理念都化作具体教学行为,通过60分钟的课堂完整呈现。同一篇课文,中国老师和本地老师的教材解读不同,教学设计不同,课堂实施也不同。于是,观课的老师们开始思考:如何解读教材更准确?怎样设计教学更合适?如何推进课堂更妥当?

    台湾李玉贵老师曾说,“学情在眼前,深似海,幻如云。”观摩一堂课,除了从“教”的角度切入,还能从“学”的角度出发。整堂课下来,学生经历了学习的过程吗?学习是如何发生的?教师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此外,两位评课专家也从各自的角度追问,引领更深刻的思考:这堂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吗?这堂课使学生迈向立言者的方向了吗?这堂课更倾向母语教学还是二语教学?


    教什么?怎么教?为何教?有关语文教学的探讨一波接一波,从活动现场一直延烧至网络世界。活动结束后,老师们在社媒群组“天南地北学评课”继续互动交流。蒋老师在导入部分教成语合不合适?欧老师在结课环节教写字妥不妥当?潘教授对于绘本的部分观点是否过于偏激?没有标准答案,没有绝对权威,只有竭尽全力的真诚思辨。经验无法复制,方法只能借鉴,公开课的意义,不正是带动这样的专业思考与对话吗?

    教育教学是门专业。教改的成败、国家的未来、国民的素养,说到底很大程度上还是由广大教师的专业素养决定的。与其在一宗宗罗生门事件中追究责任鬼打墙,在一件件政治舆论操弄中闻鸡起舞乱糟糟,不如致力于教师专业素养的扎实提升。专业素养起来了,很多鸡毛蒜皮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